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环境法典的价值取舍、法典内容及编纂技术,关涉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也是一个国家生态文化的集中体现。“天人合一”、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是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主旋律,也是贯穿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条思维主线,其以哲学、美学、法律等不同形态融入人民生活,塑造着整个社会思想意识。不过,产生于农业文明时代的“天人合一”观,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必须以时代条件鉴别中华传统生态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本源相通,中华法系法典编纂传统与现代环境法典编纂和而不同。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要走海纳百川的文化开放之路,实现“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的有机结合,为世界贡献一部伟大的模范法典。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12,(26):10-10
第一,“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法治文化是由法治的精神文明成果、制度文明成果和社会行为方式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法治状态;而文化法制则是一个国家有关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体制、文化权利、文化活动、文化教育等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只要有任何一个角落、一道缝隙没有被科学占领,迷信和愚昧就会乘虚而入,充斥其间。奇怪的是,已经被科学所牢固占领的领域,迷信和愚昧居然也打上门来,企图妖言惑众。譬如一本宣传什么“功”的书里,并无多少文化的作者居然对信徒们大讲“史前文化”;“史前”即有历史记载之前确是有“文化”的,但人类产生以前是没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本身是人类  相似文献   

4.
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饮品而文化、由礼而理的发展过程。日本的饮茶之习源自中国,但经长期流传而形成一种文化意蕴丰富的“茶道”,它是中、日茶文化的最大区别,足以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其基本观念、品赏程序以及“斗茶”之习无不深受中国茶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法律文化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间有许多有创见的论著问世。从这些论著中可以看出,法律文化的概念是一个引起争议、分歧最多和最大的问题,因为它是贯通所有法律文化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核心概念,并且,有关法律文化研究的其他许多理论问题都和这一问题相关。仔细察究,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法律文化概念本身,而在于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要了解法律文化的概念,首先要了解文化的概念。只有了解了文化的概念,才能对法律文化的概念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文化概念是法律文化概念的源头和基础。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此文作者着力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概念的内涵和“法律文化”研究应对文化概念如何定位,以及如何由文化概念引出和演化出“法律文化”这一新文化概念,并对这一新文化概念的“合法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法律文化——关于“法律文化”的一个释义刘作翔法律文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法律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因此,要对这一概念作出较为精确的表述、限定和解释,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有位学者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拿来主义”首次出现在鲁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的《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针对当时“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而提出的,提倡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继承、有吸收、有改进、有抛弃,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所谓拿来是有选择的垒、为我所用的拿。  相似文献   

8.
《伊凡·伊里奇之死》通过追踪一个濒死之人的心理历程来追问“生”,具有深刻的存在论意义。在托尔斯泰笔下 ,伊凡的“死”被展现为颇有现代感的“个人之死”。上帝远去了 ,他人远去了 ,除了赤裸裸的孤独 ,一切皆无。而另一方面 ,在死亡的威逼下 ,伊凡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却又呈现为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他人之爱”。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纠结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深层文化结构 ,而作品对“死亡主题”的独特处理实际上也反映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托尔斯泰所面临的文化选择困境。  相似文献   

9.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8,(1):113-114
有句话说: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作为一种凝聚组织的力量,不论是个人魅力还是公司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而被视为无形资产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成功的催化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前GE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而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则认为:“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理论(一)个人信息的含义关于个人信息,国内外的立法认识并不一致,采用的称谓也不尽相同,有个人资料、个人数据、个人信息等称谓.如我国澳门地区个人资料保护法称之为“个人资料”,而我国内地一般称之为“个人信息”。关于个人信息的界定,学界各有侧重。齐爱民教授提出:“个人信息是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总和,这些信息包括了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创建律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 《中国律师》2005,(11):27-27
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在北京成立两年了,作为中伦文德的创始合伙人,我们在该所设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创建事务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一个律师事务所要想得到持久稳定的发展,最终能成为一个“百年老店”靠的是什么?我想不仅是事务所持续拥有一批批杰出的专业律师,有一套不断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这个事务所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即事务所赖以生存发展并具有凝聚力的事务所文化。拥有深厚底蕴的文化使得事务所具有生命力,而旺盛的生命力又推动事务所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该种文…  相似文献   

12.
戴煌 《江淮法治》2008,(10):22-22
盛世太平,大兴土木,小到村委会建“小天安门”办公楼,炫富;大到圆明新园、中华文化标志城,冠以文化之名。但是无论显示经济实力还是“光大”斯文,都有被指责的理由,那就是没有与投资相称的实际意义。中华文化标志城有实际意义吗?无论山东济宁市的“标志城”最终走向如何,有关此事的争议探讨都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文化核心、文化战略、文化认同、文化归属这样现实而重大问题的追问。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律师所文化建设的深层特质分析从某种意义上分析,律师所是一个生命体,不光是由若干名律师,按相关组织章程组成的谋生、赚钱的机器,更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有愿景的,具备生命体的主要特征,因而有其特有的基因,而文化就是律师所的“生命基因”。决定律师所寿命长短的最根本因素,是文化而非几名律师或相对有限的社会资源,也不是资本、法律技术和一时宽广的法律市场,而是靠长期坚守的某种信念、某种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律师所是不会有核心竞争力的。只有优秀的文化,才有优秀的律师所和生命力强盛乃至长寿的律师事业。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中国法学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转型期中国法学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价田成有文化是一个总体结构,不但包括形而下“用”的层面,而且还包括形而上“体”的层面。近百余年来,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文化的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隐藏着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形而上文化层面的严重缺失。在我国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省乔司监狱顺应“文化大省”、“平安浙江”的发展大势,弘扬“艺术矫治,文化育人”的教育改造理念,从和谐文化层面上努力提高建设平安和谐监区的能力和本领。各个基层单位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立足于“理念先行、文化主导、制度保障、以人为本”,做深、做好“平安和谐”的文章,在平安和谐监区建设上走出了一条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生活》2009,(1):M0001-M0001,3
如果评选2008年的中国流行语,“山寨”一词无疑应占一个席位。眼下,这股从“山寨手机”开始的风潮愈演愈烈,几乎所有重要媒体都刊发评论员文章,对山寨现象进行探讨。而“山寨春晚”的出现,无疑是“山寨文化”登峰造极的一个标志。四川人老盂公开喊出“人民春晚人民办,人民春晚为人民”、  相似文献   

17.
在涉及何为律师文化的问题上,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如宋占文先生认为“律师文化是律师这一社会群体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下,在法律服务实践中形成的,为广大律师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①”王玉亮律师则认为,“文化”一词的原本语义应是“一个国家治  相似文献   

18.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刑法理论界虽然还有争议,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已生根发芽,成为一种重要的诉讼话语。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期待可能性事由的情形,阐释期待可能性之人性基础在传统文化下的异别性。将人性法则与情感理性的“合理的内容”,经过理性的审视和批判之后,上升为法不强人所难这一“合理的形式”。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责任认定的构成性要素,提供了一个容纳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规范的形式法理,是法不强人所难这一“合理的形式”的刑法阐释。当前司法实践中对期待可能性的认同,正是因为此概念激发了中国人对法律文化传统中的亲伦人性的群体记忆,而借用这一形式法理将传统与现代勾联起来,从而揭示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一个”(a)期待可能性,而不是“那个”(the)期待可能性,以化解司法实践中合法律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仇晓慧 《法人》2005,(10):110-113
当文化商人李景汉在1999年看到上海还没有一个“真正看品位、有历史、有文化的顶级消费场所”,就将万国建筑中这栋1922年建造,全部是钢结构的欧式老房子,改造成了“上海最昂贵的聚会场所”,共称为“奢华顶级消费地标”。  相似文献   

20.
文化江湖     
邰筐 《法治纵横》2011,(1):29-30
法国维克多·赫尔曾言:有教养的人即是文人或是才子的同义词。现在文化人忽然不“文化”起来。即“行为者异常”,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可以说。文化的江湖化是当今社会文化变异的一个缩影。如美国学者马歇尔·伯曼所说,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文化也会耐不住寂寞。最终成为浮躁价值观的俘虏和推波助澜者,同时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江湖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