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李登辉利用各种场合,就台湾前途定位和两岸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尤其是他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话,具有相当浓厚的分裂主义色彩,是反映他真实思想的内心独白。他的这些言论,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违背了国民党过去一直坚持的关于追求两岸最终实现统一的目标,不仅引起了大陆同胞的普遍关注,而且也使台湾岛内包括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感到震惊和困惑不解。人们不禁要问,身为台湾头号当权者的李登辉,究竟要把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置于何地?要把2100万台湾同胞引向何方? 李登辉近期散布的不少言论,有许多堪称奇谈怪论:李身为国民党主席,竟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并把国民党政府当年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台湾相提并论;李身为中国人(台湾人当然是中国人),竟说“中国这个词是模  相似文献   

2.
最近,台湾《自立晚报》转载了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题为《生为台湾人的悲哀——李总统与司马辽太郎对谈》的文章。这篇由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采写的文章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台湾新闻界慨叹,李登辉的内心世界,日本人比台湾人还要了解得多。李登辉在用日语与司马辽太郎长谈时,讲了他不肯对台湾媒体讲的对台湾未来走向独立的设计,于是,台湾人从日本人那里了解了李登辉的台独心迹,这使台湾人一方面痛感李登辉对日本人的信任竟超过对自己的同胞,另一方面又因李登辉“生为台湾人的悲哀”而感到格外震惊。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时间,我真想坐下来,写一本关于日本的书,书名都想好了,叫《樱花树下的回忆》。”26岁去日本,今年46岁的李宝瑞,经过20年的奋斗,已经成了大富商。回忆20年的奋斗史,他很感慨,说:“我26岁以后的大好时光,都扔在了日本,对日本东京,我比沈阳还熟!” 1956年,李宝瑞出生于沈阳近郊姚千户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中很贫穷,不过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14岁时,他到沈阳一个样板戏班学习并登台演出。4年后,他下乡,回城后到沈阳电业局上班,后又到辽宁电力设计院搞预算。那个时代的人,经历的多,对社会有比较冷峻的认识,李宝瑞对自己前途思考的最后结果是,他想出国。巧得很,日本一个电力团组来沈阳考察,考察团的一位老者在沈阳期间生了一场病,李宝瑞给了他很多关照。考察团回日本后,  相似文献   

4.
陈斌 《瞭望》1992,(Z1)
他是一位世界性的“风流人物”。如今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出版、印刷他的漫画作品;台湾每卖4本漫画书,就有3本是他的,已累计发行五六百万册。他就是享有“百万漫画家”之称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 给读者一把迈入经典大门的钥匙 蔡志忠是台湾漳化人,生于1948年,从小爱习漫画。15岁时,他向台北的出版社投稿,竟获得好评,不久应邀到该社工作,专司漫画,一干就是5年。在随后3年的军  相似文献   

5.
九月下旬,全国各地史学界的六十多位专家、教授聚会于安徽省合肥市,参加了“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合肥是刘铭传的故乡,这里还居住着他的嫡传曾孙李象琇和几位玄孙媳。他的玄孙刘学亚、刘学馥应邀出席了讨论会,刘学亚还撰写了《刘铭传的家世和简历》一文。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奉命督办台湾军务,领导台湾军民,粉碎了法国侵略者吞占台湾的企图,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6.
振如 《瞭望》1990,(23)
打着“民主”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的在逃通缉犯严家其,最近到台湾跑了一趟。他在台湾干了些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曰:破坏祖国统一。 严家其一到台湾,就放出“两个中国”的论调。据台湾《中央日报》五月十一日报道,五月十日严家其在台湾的记者会上说,他经过长期思考后,认为在台湾当政的政权,既不是“台湾”或“中国”,  相似文献   

7.
退休后开始学画 1993年夏季,60岁的李清明在辽河油田退下来.退休前,曾受"铁人精神"深深影响的他,把大半生的汗水、激情都献给了石油事业,曾获多项荣誉称号. 离开自己为之奋斗了30多年的油田,李清明未免有些失落.当时,几位亲友找他商量开办加油站或液化气站.不用他投资,只要他协调关系,挣钱对半分.凭李清明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点事并不难.不过,李清明没答应.  相似文献   

8.
张兰政 《侨园》2011,(7):1+18-20
2011年4月25日,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李刚教授一行抵达台北,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之旅.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并举办画展是李刚教授多年夙愿.2009年初春,李刚教授随辽宁省政协文化代表团赴台湾参访,宝岛台湾的绚丽风光,台湾同胞的真诚情义,深深感染他的心灵.从此,他设定了两个愿望一,为台湾宝岛捐赠自己的画作;二,到台湾举办个人画展.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人蓝博洲用近30年做了一件事:寻找和记录19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的受害者。"严格来讲,台湾只有我一个人在写这些。"他笃定地说。也只有在他笔下,我们能读到这样的故事: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代,有过那么一批不甘接受日本殖民教育的台湾青年,他们有人冒着战火"寻找祖国三千里",从台湾一路走到丹东;有人在光复后,听到广播里用普通话说一句"亲爱的台湾同胞",就开始流泪;也有人带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剧场工作者王墨林先生将他编导的独角戏《黑洞之外》称作“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这个戏起因于台湾1999年9月21日发生的大地震。当时,王墨林作为一位义务的社会工作者,在灾区主持了一份与灾民、灾情有关的报纸。凭此机会,他深刻体悟了人们在面临崩溃时的挣扎或沉沦,于是就有了名之为“黑洞系列”的  相似文献   

11.
汤礼春 《侨园》2012,(11):41
给蒋纬国写了一封信1942年,张慕飞考上了设在西安的黄埔军校第十八期。1944年毕业后分到陆军第27军当排长。当他到部队报到时,只剩担架排和一个输送排的排长尚无人选,他的另一位同学挑了输送排,他因之当上了担架排排长。一天,大雨滂沱,部队从陕西龙驹寨向河南卢氏县进军。李副军长的副官骑马过来,要张慕飞派一个担架把患病的李副军长抬上。因天雨路滑,张慕飞不好喊士兵们抬,就和一个班长亲自抬。一路上,道路泥泞,张慕飞抬着担架艰难地走着。蓦地,他滑了一跤,差点把担架上的李副军长掀翻下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胡轮的生平,尤其是他1895年在台湾八卦山英勇抗日以至壮烈牺牲的事迹;揭示了在他这次抗倭保台运动申,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同样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历史事实;有力地驳斥了今天台独分子的种种谬论。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局领导人近期发表了不少有关海峡两岸关系的言论,本刊记者最近专访了台湾问题专家李家泉教授,对两岸关系中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下面是记者同李教授访谈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正>家国情怀赤子心李远荣先生194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怡保市,祖籍福建南安县梅山乡芙蓉村。其父李五香先在陈嘉庚的谦益栈任职,五年后,陈嘉庚将他介绍给自己的女婿李光前。李五香任马来西亚槟城南益橡胶厂经理、各埠分行总巡及泰国南益橡胶厂经理。李光前事业有成,被誉为世界橡胶大王,李五香三十年功不可没。李光前为新中国倾囊兴教,陈嘉庚再次力荐李五香。1950年李五香举家回国,他告诫家人:我们的根在中国,要做一个有用的中国人。不满10岁的李远荣,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诲。  相似文献   

15.
一、李登辉的全部“政绩”:为“台独”分子上台铺路回顾李登辉12年来在台湾执政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自一开始从政他就以推动“台独”为己任。在政治体制方面,以推动所谓民主为掩护,自上而下地贯彻其“假统真独”的“台独”路线。他通过四次“修宪”、强行“冻省”,按照“台独”分子的“建国蓝图”一步步改造台湾的政治体制,为“台独”分子夺取台湾领导权铺平了道路;他纵容、扶持“台独”势力,暗引海内外“台独”分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5,(5):24-25
一位台湾大学教授曾担忧地说,日本对台湾的渗透"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这一说法很快得到了证实。12月底,日本一个亲台组织的成员露骨地表示,日本已经"控制"了台湾的两代领导人。此话虽有些危言耸听,却不无道理。首先是李登辉。1994年,他公然宣称自己"22岁以前是日本人";2004年,他又为日本首相小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右翼亲台势力对台湾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一直妄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从5月30日起李登辉开始了他长达11天的所谓访日之旅。中方对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迄今在台湾问题上作出的承诺。李登辉此次访日和前两次大不一样, 2001年4月到大阪看病,2004年12月27日至2005年1月2日到日本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光之旅,都有明确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路未央 《侨园》2014,(8):20-21
有缘千里来相会 1997年8月的一天早上,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的宋落群正要外出做工,突然接到远在台湾的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希望他能在常德老家为他同父异母的台湾弟弟宋嘉农物色一个常德妻子,除了孝顺贤惠外,平时最好能多陪他聊聊天,说说家乡话。  相似文献   

19.
任华 《侨园》1996,(Z1)
张荣发与香港的包玉刚爵士齐名,并称华人运输大王,他连续五年在台湾十大超级工业富豪评选中,高居前五名。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着梦想,不同的是有的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而有的人却一直实现不了。世界货柜船王张荣发,可谓把梦想变为现实的杰出代表。张荣发祖籍台湾澎湖,1927年生于台湾基隆。其父曾在船上当木工,在他18岁时便去世了。  相似文献   

20.
黄晓轩 《慈善》2016,(2):19-19
李永胜是蓟县罗庄子镇洪水庄村天津宏泰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提起他不顾自身安危救人于危难的故事,凡是知道的人个个竖起大拇指,他的事迹在当地传播着满满的正能量。一大早,李永胜就开始在公司的厨房内忙碌了,作为厨师班班长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公司员工们准备一天的饭菜。同事们常常提起的不是他做的可口饭菜,而是他乐于助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