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广西运河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的运河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著称,对广西运河的研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位于广西境内的灵渠和临桂县的桂柳运河为南方水利史上的佳话;位于防城县江山半岛的潭蓬运河成为安南交通的捷径。  相似文献   

2.
李丽 《学习月刊》2009,(13):26-28
杨齐福先生在《科举与古代官僚制度》中描述:北宋年间进士,世族家庭出身者仅占12.8%.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占87.2%;而明清两代进士大约有44.9%出生于从未有过功名的家庭。潘光旦和费孝通统计清末915名科场中试者.发现41.16%的人来自乡村。中国农业大学是以农村生源比例较高为一大特色的高等院校.10年来城乡新生比例统计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1年3年间,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掌握黔东南州理论干部队伍的状况,促进我州理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我州理论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中旬,我们对黔东南州理论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本次调查情况与一九九六年我州理论干部队伍状况加以比较。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黔东南州理论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 1、黔东南州、县(市)两级宣传部理论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统计,全州十六个县(市)和  相似文献   

4.
伍小涛 《当代贵州》2013,(20):62-62
贵州知识阶层的觉醒,改变了贵州的社会结构,为贵州从传统走向现代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近代贵州的知识阶层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传统知识阶层和新兴知识阶层。传统知识阶层主要是科举时代的士。甲午战争时,贵州传统知识阶层的人数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据学者曾凡炎的统计:在晚清四朝中,道光朝贵州进士95名,约占该朝进士总数(3226名)的2.94%;咸丰朝贵州进  相似文献   

5.
状元及状元府是科举制度的产物。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这个名称自从它产生一直到今天,都是一个响当当落地有声令人赞叹的名字,以至于人们对时下高考分数第一的人还以“状元”名之。 中国的科举,始于隋朝,从隋炀帝废九品中正(公元607年)设进士科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置进士、秀才等科,其后特重进士科。唐宋科举以诗赋为主,  相似文献   

6.
边家珍 《理论学刊》2012,(5):112-115,128
汉代开启了以经术作为主要取士标准的选官制度,奠定了以儒家经义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传统. 唐代科举重视明经、进士两科,突显了经学的重要地位.宋代范仲淹、王安石的科举改革,对于经世致用学风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明清科举考试的八股化,不利于士子从经学原典中汲取思想精华,因而对经学的发展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具有人数相同、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均出于府衙所在地、两府文科状元较多,武科状元绝少三个共同点,明清两代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人数存在差异。从古代藏书文化分析,宁波与湖州两府均有藏书家。书籍增多,对促进两府文科状元产生,起到间接作用;宋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系两府产生较多状元之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南州委为了增强农牧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针对性,今年在全州500名农牧民党员和60名县、乡、村党务干部中就农牧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正1904年的甲辰科会试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那一年,湖南人陈继训(1878—1962年)高中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进士之一。回首他的科举生涯,着实堪称成功:26岁就成为进士,授户部主事。1907年,他成为驻俄使馆的参赞,不久之后,转而担任度支部军饷司司长。正当"官秩日显"之际,他的政治生命却在1911年戛然而止,此后他解职归里,"以诗文自娱",不仕民国。  相似文献   

10.
<正>德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国境线长503.8公里,全州五个县(市)有四个属边境县(市)。2009年末,边境一线农村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10.02%,占全州农村人口的15.23%,边境少数民族人口占边境农村人口87.65%以上。边境一线乡(镇)除瑞丽市部分边境乡村与缅甸木姐、南坎直接相联外,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左右的山  相似文献   

11.
《临桂文化大典》是临桂县领导和广西师范大学中青年学者集体完成的文化力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锟同志的高度评价,对宣传临桂、推介临桂、发展临桂、振兴桂林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桂林状元文化体现了广西在科举制度时代“一带河山,少壮努力,出人头地,梦想成真”的“甲天下”精神..桂林状元文化的优势积累与科举文化的长期接力,是广西成为“大儒之乡”的文化渊源与推动力之一,也是广西人走向与走进中国的政治舞台与军事前台的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3.
疏解提升桂林老城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区党委关于“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决策,为桂林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深化对城市资源的认识,坚持文化立市,立足于发挥桂林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山水资源有机结合的优势,通过疏解提升老城,进一步发掘、整合、配置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来提升桂林老城的品位,保护桂林城市发展的“根”与“魂”,进而推动临桂新区建设,是桂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桂系出于建设广西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先后创办了广西大学、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从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的进步学者、教授,使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充实和提高。他们到校以后,利用各种机会给广大青年学生灌输爱国精神和革命思想,在校园里播撒了革命种子,因而被人们称为“红色教授”。  相似文献   

15.
清朝政府对台湾二百余年的主权管理,中日甲午之战后清朝政府需要各种人才与力量帮助,杨廷理、唐景崧等丰富的从政阅历及社会管理经验,是清朝广西民族英雄对台湾建设能够作出积极贡献的主要原因。开发边区,为建设经济繁荣的台湾出力,抗击日军侵略,维护台湾的国家主权等,是清朝广西民族英雄对台湾建设作积极贡献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试析清末广西海外移民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广西的海外移民数量多,移民高潮形成的时间开始晚结束早;来源主要集中于桂东南、桂南;迁入地以东南亚和日本为主。回顾近代广西海外移民的历史,不仅可以反思时代的风云巨变,也可为当代海外移民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临桂县着力打造"人文临桂"的重大战略,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精神的重大举措,更是促进临桂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性选择。要实施这一战略,我们需要做好文化建设平台,加大对文化投入,深入发掘临桂的历史人文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与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学者以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县"为理由,主张撤销乡镇一级政权建制。从国家加强对地方基层社会的控制和节约行政成本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县政"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忠”这个概念首见于《论语》。在先秦典籍中,对“忠”字的解释可谓多种多样,视角不同,侧重点各异,但基本上都是围绕人的心志展开论说,强调的是内心的真诚不欺和外在行为的大公无私。汉唐至明清时期,学者们对“忠”意蕴的诠释,具有较之以前明显不同的几个特点,具体说来就是:其一,许多学者都能自觉地运用声训、形训、义训等训诂方法释“忠”;其二,不少学者关于“忠”的训释是结合对《论语》文本的解读而进行的;其三,学者们的训释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各自的时代特点和学派特点。近现代学者释“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荡除旧伦理、建设新道德的时代背景下,勇于剔除附加在忠范畴上的封建意识,并在复归其原初意义的同时,又赋予其以鲜明的时代精神,使“忠”这个古老的伦理概念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