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日子写那篇实际上是呼吁给青少年以快乐、以创造性思维的小文的时候,心里有点埋怨教师的样子。待到“减负”浪潮高起来,却踌躇了。说来这只是那个链条上作为终端的一个扣子,谁想说明这个扣子,都得追索出整个链条来。尽管我知道,教师是最终解开这个扣子的人。◇中国中小学阶段的知识量在世上是数一数二的。有人就有点自喜,说文化厚,历史长,哪能不尔。但想一想也不见得,千百年后的中小学生就该终日目不旁视,面壁二十年么?如今像是有点共识了,这个阶段的知识量,不是越多越好。数一数二未必就是光荣。据说有些国家,比如日本…  相似文献   

2.
王端阳 《奋斗》2014,(1):62-62
正"倒逼",最近在媒体上多见于问题倒逼改革。其实,它是借用了货币超经济发行中的"倒逼机制"的一个术语。全面深化改革,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理顺财税制度事权与支出责任;放开"单独二孩"计划生育新政;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房产税立法,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转让;不准官员多占用住  相似文献   

3.
眼下有些单位,开两三天的会,包括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礼品费在内,动辄花费几万、几十万元,谁都知道这不是什么新闻了。当然,对这种事情,群情是激愤的,骂这样做的人是一群“败家子”,主张对这种事进行“严肃处理”。但我却想为“败家子”们喊冤,开一次会议,究竟应该花多少钱,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吗?你说该花多少,可花多少是少?花多少是正好?既然国家和上级都没有明确规定,那就得单位领导自己掌握。我认为这个会重要,就可以多花一点;我认为这个会不重要,就可以少花一点。哪个单位有钱,就可以多花一点;哪个单位没钱,就可以少花一点。“多花”…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株晚生的野草,秋天里才吐出第一片新芽。但我有块丰饶的沃土,这就是北京。不管我欢乐还是痛苦,北京总能给我以希望和沉思。这片土地里所含蕴的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的沉积,以及在这沉积层上生长出的多姿多采的生活之花,就是我创作的源泉。我喜欢北京人特有的心态。他们无论干什么,都表现得从容,好象心里有十成的把握。他们脚底下有牢靠的根  相似文献   

5.
正家风是一种精神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家庭其实就是每个人人生路上接触到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外部环境。墨子很形象地把人们成长的外部环境比喻作染缸,他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强调了外部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道德形成的重要性。中国人自古重视家风的作用,并采用各种形式来培养良好家风。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  相似文献   

6.
王一化 《奋斗》2001,(10):55-56
“三鉴”,最早见于《北堂书钞》,其中记载汉荀悦在《中鉴》中说:“君子有三鉴:鉴于古,鉴于人,鉴于镜。”其后,在《新唐书·魏征传》又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进一步解释“三鉴”,他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相似文献   

7.
提到“红本本”,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当年的红卫兵手拿“毛主席语录”的情景。“毛主席语录”等言论著述在六七十年代基本上都是用“红本本”,或称“小红书”,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此外还有一部分中央文件、指示等也是用“红本本”,本文所要谈的是有关毛泽东的“红本本”。  相似文献   

8.
舍“家鸡”、求“大雁”杂谈王承舜春秋战国时期的田饶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他投奔鲁哀公多年却不受重用,只被吩咐干些鸡零狗碎的杂事、据《新序·杂事第五》载:有一天,田饶背着行李来到堂上,对鲁哀公说:"我来向大王告辞。"鲁哀公吃惊地问:"你要去哪里?"田饶...  相似文献   

9.
郭庆晨 《奋斗》2008,(5):60-60
经过长时间的闭关锁国之后,国门初开,人们不免有些眼花缭乱,觉得外国的东西比国产的强。所以,一旦有了出国机会的人,总会大包小裹地带回一些“洋货”。可回来打开包装一看,“洋货”上竟然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示。哇!中国货!不远千里万里,本想买点儿外国货,  相似文献   

10.
偶阅名著《红楼梦》,很折服王熙凤的吃法,她居然发明了用“公款”“合伙众吃”的新花样。在逢年过节、生辰喜庆、迎来送往、姑娘们起社咏诗等吃的托词下,贾府宴请不断,盛行吃风,费用自然惊人,最便宜的一顿就需花费“二十多两银子”。尽管王熙凤“聪明过人”,但最终还是东窗事发,被贾母识破,并要她自己“出血”做“庄家”。  相似文献   

11.
杂谈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就全国而言,确实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显著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在一些地区或部门,行动不力,收效甚微。缘何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或部门的领导者缺乏惩腐治贪的决心和过硬扎实的措施。剖析其心态,主要有四怕: 一怕影响人际关系。一是对与上司有亲戚关系或特殊关  相似文献   

12.
杂谈随笔     
《党政干部学刊》2006,(1):48-48
吾一介书生。然苟活于世。则无法脱“六根”,亦喜交友。现今世界,活动多集中于桌畔。其问得些言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兹录于下,供诸君把味。  相似文献   

13.
治学杂谈     
一文化大革命大风暴刚刚开始不久,大字报、批判会已铺天盖地而来。在众多的批判和口号中,有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学生批判老师“只拉车不看路”。只知道上课教书;不看路,不知道是在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服务。我说这句话对我有启发,并不是说我从这句话里认识了我是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服务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水平,也没有那么高的认识水平。它触动我的是使我由此扩而大之,认识读书、作学问,乃至作任何事,都要又拉车又看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辜负了青年学子们的“心”,我是从“旁门邪道”来理解这句话。我根本未想过我是为修…  相似文献   

14.
读书杂谈     
正我看现今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的是有的,我也常常遇到各样的询问。此刻就将我所想到的说一点,但是只限于文学方面,因为我不明白其他的。第一,是往往分不清文学和文章。甚至于已经来动手做批评文章的,也免不了这毛病。其实粗粗的说,这是容易分别的。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做做诗,或戏曲小说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时候所谓文人,此刻所谓创作家。创作家不妨毫不理会文学史或理论,文学家也  相似文献   

15.
观景杂谈     
在电视里看航拍的贵阳市景时,市民们啧啧赞叹:没想到贵阳市会这样美观!认真想想,贵阳市确实美观,高楼大厦耸立于青山之中,青山环抱于绿林带里,城外有烟波浩渺的红枫湖清波辉映,城内有蜿蜒曲折的南明河玉带环绕。可是,如果不是在电视里欣赏,而是上街去看看,却大不  相似文献   

16.
小径杂谈     
《党建》2017,(5)
正径,本义是指陡直的山路、狭窄的道路。《说文解字》:"径,步道也。"《字林》:"径,小道也。"就"径"的原始字面含义而言,似乎无所谓褒贬。"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仅唐诗里蕴藏着的"径"就不胜枚举,让人陡生出莫名的空灵、幽妙之感。鲁迅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路,便是小径。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杂谈二则     
说“浮”与治“浮” “浮”字,《辞海》中有11种注解:漂在液体表面或空中;空虚不实;暂时,不固定;表面上的;浮躁;超过,多余……  相似文献   

18.
徽墨杂谈     
正徽墨是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当不迟于唐代。唐朝中叶,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廷圭、廷宽等举家南迁,他们来到皖南的歙州,见黄山一带松林茂密,新安江流域水质又好,是用于制墨不损毛笔的最佳淡水,便定居下来,重操旧业,精心研制,不仅改进了捣烟、和胶的方法,而且形成了一整套操作规程。他们所制的墨肌理细腻,充泽如漆,书写效果极佳,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召奚廷圭为"墨务官",并赐给国姓。于是李廷圭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歙墨也随之驰名于天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