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比较方法认识事物,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认识方法,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分析事物的方法。各种事物,当它处在孤立状态时,难以看得清;一但把它同总体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就能认识它的真面目。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先进和落后、革命和保守,只要放到历史的天秤中作一比较、分析就能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科学比较的总体要求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总是同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连结在一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分,但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而且,这种共性在上层建筑中同样存在。探讨共性,有利于对社会本义本质特征的再认识,有助于明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一)民主制度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是国家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所谓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它是存在于一个历史长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的、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是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特别是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4.
与东欧许多国家不同,我国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实施的重大改革(包括物价、工资),没有引起惹人注目的社会动荡。这样的现实一方面要归结干党和政府举措的审慎,另一方面还在于广大群众有着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当然是好事。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承受力还表现出了明显消极被动的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影响所形成的安分守己、忍耐无为、逆来顺受的心理的反映。从长远计,这种被动的特点于改革、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不利的。如何由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呢?针对人们的心理现状,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当前,除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些人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产生诸多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认识的片面性,本文着重探 讨了社会主义的10个辩证统一,即客观规律与历史定位、实质与名称、“够格”与“不够格”、经济与政治与 文化、共性与个性、前进性与曲折性、静态与动态、纯与不纯、成绩与问题、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它兼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双重性质,它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那么,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新的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征。但就其作为商品经济一般的属性说又存在着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共同的属性。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共性的分析是从对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私有制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个别特殊性中概括出来的,没有包容公有制下的商品经济。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经济为什么还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呢?这是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还具有发展商品生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主义需要研究的问題很多。诸如,怎样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暂时曲折,为什么“和平演变”能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逞……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就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去考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思考。一、必须改变那和局限于某一历史阶段看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学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方励之、王若望等人公然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全面否定社会主义、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宣扬“全盘西化”,在社会上特别是思想理论界造成了思想混乱。要彻底批驳他们的错误观点,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辩证地来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正因为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因此,评价一个社会制度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应当把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虽然价值规律仍然要发生作用,人们之间的价值关系仍然存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仍然存在,但是,由于价值规律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的制约,社会主义同家能够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从而使价值关系程度不等地转化为反映公有制要求的按劳分配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到人们头脑中,就形成了社会主义所特有的、与一般价值观念不同的、平等互利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历史已经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在我国,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使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就不能不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那末,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当前人们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这里结合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该地区精神文明的现状,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首先,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我国所发展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建立在以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它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一起,同时对它  相似文献   

11.
1987年5月,我受组织的调遣,来到深圳从事宣传思想工作。这里,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对宣传思想工作沸沸扬扬,流行着各种舆论。其中,经常碰到的是两种舆论。一种认为,商品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衣食足而知礼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自然会提高,一切按经济规律办事就行了,你表现不好,我就“炒鱿鱼”(解雇、辞退),没二话说,宣传思想工作可有可无,不需要了。这种舆论,有一定的现象根据,但是,得出宣传思想  相似文献   

12.
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系到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在二战后虽经历了快速发展 ,但其多方面的基本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 ,资本主义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不可逆转 ,社会主义最终必将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发展总是呈螺旋形波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道路出现曲折和坎坷时,清醒地把握历史趋势,辩证地认识相对阶段内的困难,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是以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基础,遵循科学所应有的道路前进再认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无论是就其作为一种理论、运动或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往复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俄国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随后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践以及当时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概括,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有些同志认为,凡是商品经济都是不好的,甚至认为"和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有些同志反过来认为,凡是商品经济无条件地都是进步的,并不加分析地"为一切商品经济唱赞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理论上未能区别商品经济的一般本质和它的社会本质的结果.商品经济有它的一般本质和它的社会本质的区别.从它的一般本质来说,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式,是社会生产与交换的一种形式,主要是社会生产劳动中的一种劳动交换的形式.作为商品经济的交换,现象上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旧体制的模式,正在引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认真研究这种变化,做好迎接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思想准备,我们才能站在战略高度思考问题,选准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打破当前只“打外围战”的僵持局面。第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开拓了思想理论的新领域。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正在冲刷、改变着一切,如果不从理论上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反思,从过去旧理论观点中改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世界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变化时期 ,科技、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相互交融和激荡 ,其变化之巨、之广、之深、之快令人眼花缭乱。这样的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也同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及整个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 ,不可避免地要受来自两个层面的冲击 :世界变化作为新的客观存在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文化价值体系的一般性冲击 ;其他文化价值体系尤其是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具有特殊针对性的冲击。这必然会对我国的思想领域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打破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出现了“一球两制”的状况,进入了两种社会制度既对立斗争、又并存共处的时代。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于世,究竟哪一个好,哪一个更有生命力,从此就一直成为当代最重大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邵发明 《民主》2007,(8):13-15
教育方针是一定时期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规定了教育的性质与服务方向、教育的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第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底一九五七年初,提出并初步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时,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又作了初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指出这根本不同在于:一、“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二、它表现为“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三、“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些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它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如果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