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无疑面临着政治发展这一严峻课题。一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尚未成熟,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政治稳定,制约政治发展的进程。在现代化的大背景和中国社会转型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下,只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切实解决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才能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政治输入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背景下,通过政治输入方式获得政治认同,适应了人们利益表达和维护的参与需求,能够推动法理型政治权威认同的建设,促进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执政党与公众之间双向支持的政治氛围.但是,在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渠道的受限制及不畅通和利益代表的"非代表性",思想文化上对政治输入的排斥,输入主体间的不平等,严重削弱了人们的政治认同.因此,从获得政治认同的目的出发,执政党和政府要担负起提供、维护社会正义的历史使命,创新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完善政治输入渠道建设.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标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共同体,是一个为所有欧洲公民创造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认同与其利益的满足息息相关,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对农民的政治认同发挥作用,其中经济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物质前提,影响政治认同的状态;政治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民主基础,影响政治认同的形成方式;文化利益为政治认同提供精神动力,影响政治认同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政治认同达到一次高峰,根本原因是农民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需求会逐渐提升并在影响农民政治认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重构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其所在政治系统的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发生了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时期的显著变化,这就要求对公民政治认同进行重新建构,应使公民从原来的消极认同模式向积极认同模式转变,具体建构模式有以下两个方面:从自由到平等的积极认同模式和公民至上的宪政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公民精神,不能缺少法治意识、参与意识、公平意识、宽容精神以及妥协精神等因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野看,公民精神具有社会资本的主要属性,对于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民众对中国道路的自觉认同与恒久自信。伴随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部分民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认同、建设绩效认同、制度认同和主导价值观认同方面遭遇了困境。要凝聚社会共识,增强道路认同,迫切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动民主政治、执政伦理、社会公正、中国精神的建设与弘扬,以提升民众对中国走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自信、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自信、走改革创新民族自强道路的自信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政治参与消极化、政治参与无序化、政治参与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社会转型进入了加速期。社会转型过程也是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重构的过程。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利益分化的特点以及利益差距的扩大和利益矛盾的增多使政治整合成为必要。政治整合必须要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政治社会化的关键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产阶层迅速崛起,在社会协调、稳定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增强。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产阶层虽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地位,却普遍存在政治冷漠、"集体出逃"等现象,并由此产生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危机。其中,文化认同是影响中产阶层政治认同的关键变量,因而应通过对我国中产阶层价值观、政治身份文化、政治参与文化和政治社团文化的重建,实现其政治认同意识的重塑。  相似文献   

11.
民生政治:一种农民政治认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产生和变化在本质上是农民与政治权力之间进行社会交换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受农民生存理性的支配。农民的生存理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对民生福利的需求,因此,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基础和关键在于着力改善民生、满足农民对民生福利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香港社会在身份认同和政治认同上均体现出二元特征。在身份认同层面,港人表现出香港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区分;在政治层面,港人多年来在渐进式民主与急速发展民主之间争论,并在一国与两制之间纠结。上述认同特征体现了半个多世纪的地缘政治对香港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做了诸多努力,但是由于英国在香港回归前对香港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的去中国化和美式政治认同培育,不可避免地为今天香港政治发展带来争议。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在社会形态或经济体制层面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行的历史定位,前者忽视对象的特殊性因而无法揭示其丰富内涵,后者不够全面和准确.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应为"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转型,其实质是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次转变与西方的现代化不同,它一方面是在具有悠久历史的、颇为强大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另一方面又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的,进程中又恰逢西方现代化的危机及全球化的挑战.因此,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迫切需要总结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而产生的,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5.
李向平 《南风窗》2007,(9):82-84
在急遽的社会变迁中,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国人的价值重建均尚未成型。公祭、国祭却已在有意无意地依赖国家资本,试图经由国家祭圣祖的模式,再度建构一个新型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提出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的生长提供了历史的空间,为公民政治哲学的兴起提供了逻辑的前提。公民政治哲学是关于公民政治的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的理性思考。围绕如何在公民政治与和谐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问题,文章分别具体论证了价值论形态的公民政治对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规范和评价标准的诉求,以及实践论形态的公民政治对完善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设计和体制运行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代美国保守主义是二战后特定政治环境下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催生的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最初由源流迥异的三大派别杂糅而成,后期发展一直伴随着阵营分化和重组。作为主要针对进步自由主义和苏式共产主义的反思性思潮,现实政治的辗转起伏牵动着它的解构与再塑。囿于主要派别在价值取向、政治立场、经济主张、文化议题以及政策风格上的诸多分歧,美国保守主义始终未能建构起统一的思想体系和稳固的政治阵营。保守主义的多元构成与复杂流变使其在不断壮大政治联盟的同时,也埋下了自身认同的重大隐患,在与自由主义的世纪对抗中渐显乏力。对于美国保守主义来说,这些既是制约当下发展的核心困境,又是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美刊《政体》(Polity)2000年第3期刊登了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阿方索·J.达米科(Alfonso J.Damico)、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M.玛格丽特·康韦(M.Margaret Conway)与爱荷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桑德拉·褒曼·达米科(Sandra Bowman Damico)合写的文章《政治信任与不信任的模式:民主政治中公民生活的三个片段》。  相似文献   

1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两种重要形式,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又符合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对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政治认同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迅猛推进的当代全球化不,断改变着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政治思维方式,瓦解着传统的社会基础,导致许多国家政治认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这就需要在发展统一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民族主义为其价值内核,重构政治认同,以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