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句句真情问候,一笔笔爱心捐款,一批批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灾区人民手中;一支支援助灾区的队伍奔赴一线,活跃在灾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在贵阳,"绿丝带"把车与人的关系重新还原回人与人的关系;在都匀,哪里有群众遇到困难,警灯的光亮就照射到那里;在仁怀,市长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共度春节……  相似文献   

2.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救灾过程中我们的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的民族在重大灾患面前同舟共济,涌现真情。党校人虽不能亲赴灾区,但我们的心时刻牵挂着灾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3.
四川与贵州,山水相连、习俗相似,自古以来就以兄弟相称。四川的灾情、同胞的苦难,让3900万贵州人民感同身受,灾区传来的每一条信息都让贵州人民揪心。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共青团贵州省委向全省紧急招募志愿者,本刊社领导得知这一消息,支持鼓励全社职工积极报名参与。5月15日,25名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这是全国第一支跨省行动的青年志愿者医疗队伍。随行的还有70名青年志愿者,其中,有当代贵州杂志社的5名记者和工作人员。本刊5名志愿者在积极投身到一线抗震救灾的同时,记下了他们在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21,(5):F0003-F0003
携手奔小康,山海亦通达。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在福建、宁夏两地人民的真情感召下。一批批援宁工作队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用24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连接山海的工作队”。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0,(9):33-35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一支支部队闻令而动,一辆辆军车昼夜兼程,一架架战鹰紧急起飞……5000多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第一时间抢救伤员,第一时间排除险情,展开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极速救援。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胡锦涛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军队、武警部队全力支援舟曲灾区抢险救灾,发挥突击队作用。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就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重要指示,做好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
盛夏时节,我们又一次走进了“5·12”地震灾区。从北川到汶川,从都江堰到绵竹……如今的四川地震灾区,一幢幢由“特殊党费”援建的崭新农房装点山乡村落,一棵棵劫后新生的草木见证灾区巨变,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争相诉说党恩党情……  相似文献   

7.
大爱在心中——记抗震救灾中的5位农民志愿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浩 《党的建设》2008,(8):48-49
这是一支特殊的救灾志愿者队伍。他们是来自庆阳的5位农民,年均51岁,最长者已年至花甲;他们靠外出务工为生,但救灾时费用一律自理,还为灾区人民送去了食物和药品;他们辗转北川、绵阳、青川、广元等地,在灾区奋战49天,从死神手中夺回了8条生命,包扎救治50多名轻伤者;救灾期间,他们中有人因病返乡治疗,有人因妻子病重匆忙回家,但几天后都又匆匆赶往灾区,继续抗震救灾的志愿行动……  相似文献   

8.
黔风 《当代贵州》2005,(18):4-9
"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实现了"数百万人参与、数千万人关注"的目标,创造了我省历史上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纪录.唱出了贵州人民的志气和信心,振奋了全省各族人民建设贵州的精神;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选拔了一批优秀歌唱人才;唱响了一批歌唱贵州的歌曲;挖掘保护了我省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扩大了贵州对外的影响;是展示贵州新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宣传贵州的一个系统工程,是引导群众文化娱乐向健康文明方向发展、振奋干部群众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这次全省性的大型文化活动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与贵州,山水相连、习俗相近,自古以兄弟相称。2008年"5·12"之后,四川的灾情、同胞的苦难,让3900万贵州人民感同身受.灾区传来的每一条信息都让贵州人民揪心。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共青团贵州省委向全省紧急招募志愿者,本刊得知这一消息后,鼓励全社职工积极报名参与。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急驰援四川灾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大战。在废墟上、在安置区……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没有接到任何命令,但他们来了,从祖国四面八方来了;他们互不相识,但他们聚在了一起,把心和灾区人民紧紧地拧在了一起。他们不知疲倦地为灾区人民奔忙,成为抗震救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理由简单但很有力量——我们都是中国人;他们的名字普通但很伟大——我们都是志愿者。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事迹,告诉汶川、告诉四川、告诉全中国,成为四川人感恩的最好表达。为此,本刊特邀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对被誉为"抗震救灾第一志愿者"的江苏民营企业家陈光标进行了重点采访,形成此文,在本刊特别刊发。  相似文献   

11.
覃淋 《当代贵州》2020,(18):48-49
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省各地活跃着一大批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民英雄。他们以真情赢得民心,用实绩造福百姓,书写了一幅幅精彩的贵州答卷。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几天,在开阳县永温镇双合村的中药材头花蓼育苗基地里,育苗工作正有序开展。"春耕关系村民一年的收成,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为全镇农业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期盼真情     
期盼真情张述华“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千古绝唱激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培育了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人类永难忘怀。时至今日仍有高唱大唱的必要,更需身体力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物化,“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已成为一种生活写照...  相似文献   

13.
1960年夏天,萨尔图草原上阴雨连绵,片片积水泥泞之中,一支石油会战大军在冒雨抢接输油管,组织大庆油田第一批油井投产。一个浑身泥浆的人,躺在水坑中双手托着油管对接丝扣的人呼喊着:“上接箍!快呀!你这混小子……”他,就是刚组建的采油四队队长刘安全。听说薛国帮采油队已有30多口井投产了,眼也红了,嘴唇上满是大泡,已经两天两夜没睡觉了,从他嘴里出来的话,一句比一句难听。刘安全在解放战争中,为了人民的翻身、共和国的成立,屡立战功,是位勇猛的斗士。后转业到新疆克拉玛依,当上了石油工人。听说黑龙江省发现了大油田,…  相似文献   

14.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08,(11):42-43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贵州媒体反应迅速,用大视角报道,用大爱心付出,展现了媒体及媒体人的责任和良心,把贵州与灾区肩并肩战斗的身影,定格给历史、人民。  相似文献   

15.
林晨 《当代贵州》2008,(11):28-29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群山环绕的贵州地区也感到了明显的震动。天地无情,人有情。从5月12日那一刻起,我们与四川人民同为灾民。在共同的灾难下,我们手心相连共建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6.
当汶川大地震无情地袭来,在灾区群众最需要支持的时刻,党旗不但高高飘扬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更有一份份凝聚着广大党员对灾区人民无限真情和深切关爱的"特殊党费"汇聚而来。抚顺市12万名党员用交纳1300余万元"特殊党费"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为国分忧的胸怀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凝冻灾害面前,中国移动贵州公司贵阳分公司的真情服务在全社会弥漫着一股暖流…… 抢险:齐心协力抗冰灾冰海英雄显气概 严寒与冰冻,给中国移动贵州公司贵阳分公司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余万用户的通信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珠穆朗玛峰上,他们拍下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闪耀;在汶川地震现场,他们冒着余震报道着全国人民驰援灾区;……一段段记忆犹新的画面,人们也许不知道镜头背后的付出与努力。  相似文献   

19.
"抗震救灾第一志愿者"的称号,是四川灾区人民给他的.这是因为他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亲自率领120人的民间抢救队伍,带着公司的60台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日夜兼程奔赴灾区, 成为第一批参与抢救都江堰、汶川和北川等地遇险群众和打通"生命之路"的英雄队伍;地震发生后,他和他的志愿者队伍一直在灾区义务参加抢救被埋群众、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及建设家同的紧张战斗.他自己亲手救出12位学生和群众,肩上背过500多位遇难者的尸体;他一路"撒钱"、捐物价值达2000多万元……受灾群众感激地叫他"大好人", 温家宝总理称他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20.
龚金星  黄娴 《当代贵州》2012,(22):36-37
2010年7月21日,21岁的赵小亭,一位倾心贵州山区教育事业的志愿者,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永远地留在了贵州的大山深处,留在了众多被她的爱心照耀过的孩子心里。"为了山里的孩子,为了贵州的明天。"怀揣这样的梦想,像赵小亭一样行走在贵州山间的支教志愿者不计其数。丛飞、徐本禹、高岑岑……这些响亮的名字被贵州人民铭记在心间。扶贫先扶智,把爱心播撒在这片教育落后的土地上,用行动托起山区的"教育梦",从中央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从人力到物力,一批又一批的教育支援渗透到贵州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贵州教育事业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