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当前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治是现代行政的核心原则 ,是现代法治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依法治国过程中 ,研究行政法治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聂文权 《公安研究》2006,144(10):30-32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政党政治的普遍规律;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公安机关性质的体现和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董连翔 《群众》2014,(11):12-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种保证体现在党通过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法律至上的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提供理论依据与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法治建设的制度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通过执政党完善的党内法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上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历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乃治国重器。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依法治国能够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公平正义能够时刻守护寻常百姓,贵在让法治成为心之所向,难在使法治化作精神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  相似文献   

6.
许耀桐 《政策》2015,(1):28-29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创了中国沿着法治轨道前进的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到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多方面关系的认识和调整,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执政党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此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界定,厘清了执政党和法...  相似文献   

7.
袁曙宏 《当代广西》2014,(22):12-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个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以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语境下文化概念的多义性据学者研究,文化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含义极广的概念。在我国古汉语中,文化本义是指文治与教化,与今天使用的文化概念相去甚远。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Culture)一词是个舶来  相似文献   

9.
公丕祥 《群众》2021,(1):25-27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辟地提炼概括为“十一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强调“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肖仕刚 《人民论坛》2014,(2):126-128
在非经济现代化领域中,法治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法治,法治的开展以一种法律主治的新文化——法治文化为基础,而法治文化的形成又离不开法律文化的进步.构建先进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1.
刘凝 《北京观察》2014,(11):20-21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设计出了宏伟蓝图,将成为中国法制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对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顺利闭幕,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现在从全会公报中可以看到这个决定的一些主要精神。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2.
贾金玲 《求索》2011,(1):113-115
法治建设是社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马克思主义从联系的、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法治放在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的社会体系中,揭示了法治的本质、社会地位和功能。法治对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寻求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突出矛盾,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以发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策瞭望》2014,(11):1-1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重要任务部署,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发挥党的政治保证作用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4,(35):32-33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了全面论述。《公报》论述的内容,集中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一个本质特征,即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二是五个具体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是两个协同坚持,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吕忠梅 《世纪行》2014,(11):13-15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建设系统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思想和重要理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集结号,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以"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相似文献   

16.
张雯 《创造》2002,(5):38-38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法,它与人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历史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人类特定时空文化条件下的治道活动,文化是法治的深层土壤,道德是法治的源头活水。现代治理既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统一,也是在文化认同、文化共识之上的规则之治和良法之治。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两者紧密结合方能达至善治。法律与道德都是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产物,法治既是对恶念恶行的约束和禁止,更是对人性本善的维护与倡导,是全社会对契约精神的崇尚和对诚信原则的恪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屏障。从文化层面而言,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最终只有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才能形成良法善治的统一体,而这一"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寓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必然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中就明确指出:“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借鉴和吸收,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治建设的灵魂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保障人权、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统一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应急领域加强党的领导,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必然,也是中国制度发展实践的必然。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应急法治体系势在必行。检视我国应急法治建设的现状,党的领导尚面临国法融入不足、党规细化不够等规范供给问题。在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统筹推进的新时代法治背景下,有必要及时将党的领导融入应急国法体系,进一步健全党领导应急工作的党规体系,从而在应急领域建构起独具中国特色的强化党的领导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