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被害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发展,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的保障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偿,各国都建立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①。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体系的缺陷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2.
耿赫 《法制与社会》2013,(21):47-4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依靠立法来强制性的将两种法律性质完全不同的诉讼制度集合在一起,在实践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甚至是矛盾,而导致各自所应起到的法律目的和法律功能打了折扣,因此对该制度进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其立法本意在于充分保障因犯罪而遭受损害的当事人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以作为修复原有社会关系的物质基础。而损害的范围,既包括物质损害,也应包含精神方面的损害。但是我国现有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请求赔偿的范围却不包括精神方面的损害。笔者认为,这一法律制度,有较大的商榷空间。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制度,即所谓的"赔钱减刑"其实不是新生事物,法律术语称之为"赎刑",意为被告人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以抵消和减轻其刑罚。刑事和解制度克服了原始刑罚的"同态复仇"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刑事受害人(这里指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救助制度,是对遭受严重犯罪行为侵害,因刑事被告人确无赔偿能力,刑事受害人没有获得任何经济赔偿或补偿,致使其生产生活陷入困境,通过预设的程序给予一定数额经济救助的政策。该制度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补充与完善,特点是具有救急性、抚慰性,目的是扶危济困,矫  相似文献   

6.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根据1996年3月修正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91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一)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二)违反回避制度的;(三)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四)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五)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这一条文对法院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规定了法律上的后果:判决结果无效,这是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较之原法而言所发生的明显变化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的赔偿制度是一项关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虽然设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但是被害人损害赔偿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即着重分析我国被害人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被害人赔偿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刑事立案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强化和完善法律监督的第一个环节,是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在制度设计上过于简单粗略,刑事立案监督在近十年的司法实践中运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功能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从影响刑事立案监督制度发挥作用的社会根源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一套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被告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选择相关程序和与程序推进相关事项的权利,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民主法制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和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刑事被告人程序选择权的司法实践滞后或司法制度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司法民主的完善与进展。有必要通过确立司法原则、加快立法进程、扩张适用范围、建立救济机制的途径,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末,北京小贩刺死城管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法院最后判决被告人崔英杰死缓,被害人李志强的家属没有获得赔偿。这些年我国刑事被害人及其亲属因犯罪人死亡、逃逸或穷困无力支付刑事赔偿款致使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救济的问题愈来愈多,判决最终成为一张无法兑现的法律白条。因此,很多人呼吁要建立国家补偿制度来缓和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11.
笔者探讨刑事错案是在司法救济和法律监督的语境下进行的,是将刑事错案与刑事错误严格区别的前提下展开的。从实务的角度看,刑事错案应具备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已经作出了有约束力的刑事司法决定,被告人(罪犯)不能迳行上诉;二是经过法定的程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这意味着其由刑事政策上升为法律制度,地位大大提高.刑事和解制度能够得到广泛认同关键在于受害人地位的提高,刑事和解制度不仅使被害人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而且在经济上获得了补偿.实务操作中,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偏离了和解制度设立的初衰,我们要正确理解刑事和解的实质,其与花钱买刑有本质的区别.刑事和解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如何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从司法实践中看,有四个问题要研究: 一、全额赔偿与按能力赔偿 有的人主张被告人应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损失全额赔偿,确实没有赔偿能力的,如果犯罪人还在,应由其在今后的劳动收入中补偿,入监的出狱后补偿,有的认为赔偿要考虑被告人的实际赔偿能力,有多大的能力就承担多大的赔偿责任,其理由是,我国刑法第31条规定:“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笔者认为,附带民事赔偿虽然应适用民事法律关系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但毕竟不能与纯民事赔偿等同而论。由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一般都是刑事被告人,一旦被追究刑事责任,有的被剥夺生命,有的被限制人身自由,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事实上没有继续偿还能力,仅仅能以判刑前的个人财产作赔偿,所以从客观实际出发,依据按能力赔偿的原则来确定赔偿责任较为适宜。赔偿能力有现实的(如目前拥有的个人财产),也有潜在的(如被追究刑事责任后还有生产劳动能力),一般来说,应以追究刑事责任时的实际赔偿能力来确定赔偿责任,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根据现实经济状况以个人财产一次性赔偿;被告人被判处缓、管、拘刑罚的,可以判决其以今后的劳动收入分期赔偿。  相似文献   

14.
惩罚性赔偿突破了补偿性赔偿的填平原则,我国知识产权法中惩罚性赔偿的确立有其法律正当性,具有经济效率。惩罚性赔偿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是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惩罚性赔偿数额应在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金范围内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司法价值取向调整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的影响 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仅是一个立法完善和机制健全的问题,在何种程度上重视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最终取决于法律对利益冲突所作出的不同选择,这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附带民事诉讼在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是难以实现被害人的赔偿请求与解决案件分流。通过实证考察,刑事和解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困境。基于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在理论上也有一定契合性,因此,可以考虑从刑事和解的角度来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学者习惯上将英国和美国的法律制度统称为“英美法”,对这两个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不加细致的区分。但实际上,英国与美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在不少地方存在着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8.
反思与建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事法律领域已广泛确立,而刑事立法却予以否定,显然在逻辑上及法理上都是值得怀疑的:(1)从行为性质上看,某些犯罪是性质更为恶劣的侵权行为;(2)从损害结果上看,犯罪造成的后果一般比侵权行为严重;(3)从构成要件上看,侵犯人身权利、人格利益的犯罪行为符合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一般民事侵权行为尚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犯罪行为却排除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这一规定是否合理?本文基于此怀疑展开分析,提出我国应当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保护受害人权利,实现公平正义,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两国法律制度不同,中俄边境地区检察机关刑事司法协助的实践中,存在协作效率不高,对双重犯罪原则的认定标准不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协助的深入开展。因此,应规范司法协助行为、完善法律规定,为双方卓有成效地开展司法协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刑事被告人的审判管辖异议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岚  王媛媛 《河北法学》2003,21(2):92-94
刑事被告人的审判管辖异议权对于刑事被告人的量刑、刑事诉讼的经济效益和民主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 ,由于我国在刑事诉讼观念、利益选择和制度偏重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刑事被告人的审判管辖异议权尚未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所采纳。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实践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我国的刑事被告人审判异议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