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物联网环境下,更多、更真实、更准确并具备人身属性的信息可以被实时收集。在这种情况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依赖有效的用户协议,也需要物联网服务提供商避免对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在对物联网设备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行使用前,需要对所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去隐私化处理。另外,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也应当针对物联网的新特性及时制定并更新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彤 《学理论》2013,(3):124-125
分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特征,包括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往往并非公民个人的本意,具体的泄露主体和泄露原因难以查明,泄露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往往与特定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挂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近些年来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产生原因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难度的提高,合法或非法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的行为缺乏相应的约束,公民个人信息存在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公民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相应地,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预防措施包括国家立法保护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个人信息的技术保护机制,自律保护机制的完善,淡化相关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市场需求以及增强公民对个人信息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文字的光芒     
《民主》2017,(5)
<正>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常常会琢磨文字的光芒,或者说,如何让文字组合在一起更有力量。自有文字以来,无数的著述者谁不希望自己笔下流淌出的文字,能在浩瀚夜空下闪烁出哪怕像萤火虫般的一豆星光呢?对文字光芒或力量的追求,成为许多作家孜孜不倦的目标和动力。华静是这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位,且卓有成就。2016年5月,小文《守望》有幸与华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大法律问题之一。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多个法律领域、多种法律手段,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解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构建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法律体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3月审议表决《民法典》,还将计划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将迎来历史性突破,以民事基本法与行政单行法构筑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将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可以列举出许多来。这里我提出两个问题,我认为这是当今重大的理论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一、关于全人类利益与阶级利益的关系问题戈尔巴乔夫在《改革和新思维》一书中指出:“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就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全人类的价值或利益?全人类和益与阶级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承认全人类的利益或价值高于一切,是不是否定阶级利益,否定阶级斗争,否定用阶级观点看问题?这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修正主义?这不论在苏联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戈尔巴乔夫在这本书中明确指出:承认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这并不等于否认阶级斗争,用阶级观点看问题”。“阶级斗争仍然是划分阶级的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3)
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位置:上、中、下)×2(材料类型:文字、文字加图片)×2(广告文字颜色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一致性:一致、不一致)被试内实验设计初步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手机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字加图片的广告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上部和中部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广告文字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不一致时,更容易获得注意;当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上部和中部时,广告文字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不一致更能吸引注意。当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下部时,采用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一致的文字会使得广告更能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九)》完善了有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必须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前提。非法的公民个人信息不属于刑法保护的对象。单位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犯罪的,按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网络服务提供者非法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根据是否利用工作便利进行分别处理。网络服务提供者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一种纯正的不作为犯,必须在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时才构成犯罪,而且主观罪过是故意。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与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间是想象竞合而非法条竞合。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信息主体需要对其个人信息更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信息业者呼唤对合理收集、处理信息的法律认可,信息主体和信息业者都对法律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基于对人格利益和信息自由的利益平衡以及对信息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的利益归属,应以利益平衡思想指导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信息主体和信息业者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不同保护,并对个人信息不同权利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9.
胡忠惠 《理论探索》2015,(2):103-107
作为社会管理者及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是个人信息的最大消费者。大数据时代,政府收集个人信息呈现领域广泛、范围扩展、手段多样、增值利用的特征,这是政府履职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一些政府部门保护个人信息意识的缺失,个人信息隐私权面临在收集、公开、管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侵害。为此,应强化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强政府对个人信息管理和使用的监督职责,并完善信息隐私侵害的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党内和社会上所存在的不正之风是不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互相抵触的、还是相辅相成的?不弄清这个问题,改革就会出现理论上的混乱,改革便无法深入进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阐明商品拜物教是不是社会主又商品经济的固有属性。所谓商品拜物教,就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为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并使人们盲目地为这种物与物的关系所支配、以至倾心追逐价值的增殖。归根结底,它是一种特有的生产关系物化的表现,决定着并反映于人们的意识。这种人们让客观经济规律盲目支配的现象,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固有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不是一条狗。"互联网的虚拟性,似乎让网民狂欢于远离现实的天马行空中。于是乎,网络谣言、网络攻讦、网络欺诈、网络骚扰等,一时横行无阻、为所欲为。虚拟空间真的可以脱离现实社会而无拘无束地存在吗?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时代,"严于控制,疏于利用"的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理论无法充分适应开放共享的数字市场环境,并有可能加剧个人信息控制与使用的矛盾。数据共享话语下,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个人信息保护同样关涉公益保障和公权控制问题,这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个人信息公法保护的合理性。公法保护视野之下,个人信息保护遵循利益平衡理念和谦抑控制的实践方向,有效地回应了个人信息在共享背景下的保护问题。但证成公法保护不代表放弃私法保护,多数个人信息保护实践需要公私法并行发挥保障合力,故应通过构建分层式权义规则、复合型责任体系、多元化监管模式以及综合性保障方法构筑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私法耦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北雁 《瞭望》1991,(45)
今年全国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于10月正式展开。10月25日,田纪云副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国务院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组的全体成员,作了重要讲话。 大检查一年搞一次,兴师动众,有没有必要?今年有什么新特点?是不是要长期搞下去,为什么?这些问题年年都遇到,需要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公平、社会公正,是中国转轨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感到有三个观点值得讨论: 一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更大范围的社会公正,是不是必然导致方针政策的左倾?是不是必然与改革的目标——市场化和全球化相冲突?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新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罪的犯罪对象应适当扩展到所有值得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益应由个人隐私权扩展到个人信息控制权,并包含个人信息财产权、个人信用权等;罪状设定也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关于隐私权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金华 《理论探索》2004,23(6):116-119
隐私权是公民依据习俗、道德或法律要求所具有的对个人领域、个人私事和个人信息的了解、拥有、公开的控制以及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个人 ,不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此 ,从个人领域、个人私事和个人信息三方面维护个人隐私权 ,对于人的自由权的行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进行创造性活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找准定位     
角色,这个源自于戏剧舞台的名词,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也可以称之为身份。身份决定地位,决定生活目标,也决定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简而言之,就是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在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种先锋模范作用,集中体现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三句话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可以说,是不是先进,是不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是最终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8.
“德”,是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新形势下,衡量企业家的德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从猪说到狗     
人们都知道“雁过拔毛”。如今生出了“猪过拔毛”。报载:养一头猪,有关部门与无关部门都要在猪身上拔毛——收五、六种费。母猪一交配,便开始征收“生产税”。至于说是不是真的配上了?他不管。配上了,能不能一定生产下来,他也不管。那么注意保产的人还会流产,何况猪呢?猪的死活他更不管,只管乱收费就是。乱收费坑害百姓。据我管窥,在诸多的政策中,没在比禁止乱收费更受群众拥护的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出现了中学生早恋的传言和议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那么,中学生有没有早恋现象呢?如果有,这一现象是不是带有普遍性呢?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又是如何表现的?男女学生之间应不应有比较亲密的交往呢?怀着这些想法,我们使用问卷法、座谈会法和个别交心法,调查了7所不同类型学校的509名男女中学生,年龄从14岁到18岁(初二~高三5个年级)。现就调查所得的数据和我们的分析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