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案例一:2003年4月,三九药业小股东投资者邵先生起诉三九医药董事长赵新先的股东代表诉讼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原告不适格为由不予立案。国内首例股东代表诉讼案最终“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2.
透视“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滨  姜旸 《中国律师》2005,(12):39-41
在中国股市完善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为了个人利益侵占公司利益,进而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事例时有发生,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进而维护小股东自己的利益,股东代表诉讼就成为小股东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手段。我们所代理的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的小股东状告公司高管索赔1.05亿元的案件,应当说是对“中国股东代表诉讼”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案自2004年8月2日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至2005年6月1日双方和解撤诉,虽然得到圆满解决,但显露出我国《公司法》在股东代表诉讼方面规定…  相似文献   

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代表诉讼案由选择具有多样性,诉权范围也非常广泛。虽然股东代表诉讼与直接诉讼不能在同案中提起,但是过分严格区分两种诉讼可能对受害股东救济不足,在一定条件下两种诉讼的融合具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王娜 《法人》2006,(1):98-99
中期期货案的审理,不仅开创了中国期货行业股东代表诉讼的先河,而且也为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提供了先例  相似文献   

5.
张晓霞 《经济与法》2003,(10):38-39
日前,三九医药的一名股东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状告三九医药董事长赵新先的起诉状.请求法院对由被告担任董事长的公司——三九医药因不合理的将资金低息存入关联公司并被大股东占用造成对上市公司损害的行为,判令被告向三九医药承担1万元的赔偿责任:请求法院对三九医药因未按规定披露信息造成被证监会罚款50万元一事,判令被告向三九医药承担1万元的赔偿责任。4月23日,深圳中院立案庭通知原告代理人,告知不予受理。据解释,不予受理的理由是,法院认为股东代表诉讼代表的是全体股东的利益,起诉应征得全体股东的同意方可进行。国内首例股东代表诉讼案最终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6.
丁红 《中国司法》2003,(3):59-60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概念辨析 股东代表诉讼(representative action or derivative action)又称股东派生诉讼,它是指公司懈怠对公司机关成员的责任进行追究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依法定程序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 它与股东直接诉讼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现代公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公司遭受侵害却因种种原因怠于或拒绝行使其诉权的情况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为保障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权益,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救济方式。但是我国新公司法确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规定上简单原则,不具有操作性,本文针对法律中需要细化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公司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商鹏 《法制与社会》2012,(11):113+12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法中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该项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足,从公司治理结构外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2005年10月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从而确立了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本文考察了股东代表诉讼的概念、特征和功能、起源,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基础上,尝试根据我国现行规定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做一些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东直接诉讼中的问题和一般民事诉讼相似,但股东代表诉讼是一项特殊的制度构建。我国《公司法》第152条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将我国小股东保护的法制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但股东代表诉讼是一项复杂的制度构建,上述法条离成熟的制度还有很大距离。有必要从主体、限制和程序三个方面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规则架构进行分析,使其成为一项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股东代表诉讼若干问题之中美立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为股东特别是小股东因公司管理层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而受到间接损害时提供了法律救济的途径,但同时又隐藏了股东恶意诉讼的可能性等许多问题。这项源于英美法的制度在美国实施时间长,完备程度高,在许多方面为中国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借鉴之处。本文通过股东代表诉讼若干问题之中美立法上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如何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平衡制度利益与公司利益,更好地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股东享有的对公司合法权益遭受非法侵害时的一种司法救济手段,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能有力维护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能够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是法律赋予股东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措施。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同时为了防止股东代表诉讼的滥用,也需要设置严格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赵宇 《天津律师》2004,(6):44-46
股东代表诉讼(derlvative action)又称股东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拒绝或怠于通过诉讼手段追究有关侵权人约民事责任及实现其它权利时,具有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依据法定程序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向侵权人提起的诉诎。这项诉讼制度在很多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都有存在,在我国虽然还没有确立,但已经为广大学者详细介绍和推崇,  相似文献   

13.
戴菲 《法制与社会》2013,(25):48-49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于2006年的新《公司法》中提出,对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本文对股东诉讼的概念、立法状况进行了论述,重点论述了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问题和建议。分析了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前置程序的免除条件不明确、诉讼费用不合理、诉讼管辖等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公司法》第152条确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是该规定却未对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问题、股东代表诉讼能否和解等问题加以明确。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韩伟 《法制与社会》2013,(19):121-122
我国2006年1月1日修订的《公司法》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该制度实施七年有余,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诸多案例,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公司法》股东代表诉讼相关规定的理解,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反思立法规定的不足。论文通过对具体案例引发的有关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起诉时是否须持股"的争议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公司法》中有关股东代表诉讼原告资格规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邢龙 《法制与社会》2012,(29):79-80
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基础一直是各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基础决定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对象范围,对于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实践操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的对象出发,探寻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基础,并对股东代表诉讼的性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建立源于公司内部机制难以平衡的两个利益冲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股东与经营管理者的利益冲突.本文认为对股东代表诉讼应采取激励机制,对原告的资格限制应放宽,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公告通知公司的其他股东可以作为共同诉讼人参加诉讼,并通知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6年公司法修订时首次明确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对于目前该制度在各国实务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没有作相应规定,如原告股东的和解权限、和解程序等。本文试借鉴日本关于该诉讼之和解问题的学者观点及相应立法变迁浅析对该制度的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宇 《中国律师》2004,(6):44-45
股东代表诉讼(derivative action)又称股东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拒绝或怠于通过诉讼手段追究有关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及实现其它权利时,具有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依据法定程序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向侵权人提起的诉讼。这项诉讼制度在我国虽然还没有确立,但已经为广大学者详细介绍和推崇,最高人民法院也准备在新出台的司法解释中建立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20.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我国2006年新公司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该项制度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对诉讼管辖和诉讼担保问题、对股东代表诉讼费用缴纳问题、对股东代表诉讼法律后果问题缺乏具体规定等缺陷。笔者认为,应从明确诉讼管辖、公平分配举证责任,降低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门槛,明确代表诉讼为非财产诉讼、导入诉讼费用补偿制度,明确原告提供诉讼担保的条件、限制原告股东败诉时的赔偿责任等方面对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