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同时,和谐社会建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发展"三大文明"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3.
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发展"三大文明"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决议》既强调了党在领导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王锦 《党史文苑》2006,3(10):59-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共识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需要转化为社会共识,才能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来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识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利益的一致。当前,尽管人们普遍向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有些人对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存在疑虑。这就影响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识的彻底形成。究其原因在于:社会成员还存在局部利益的差别和冲突;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政府执政能力薄弱、公信力不足。解决了这些问题,全社会就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重要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命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营造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八大”是中共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它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有益探索,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其深刻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认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前提;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1.
陈理 《党的文献》2012,(3):83-90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概念,并明确把"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后,中央先后通过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和谐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到"十一五"规划、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并通过相关决定等几个关键环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逐步展开;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了系统阐述,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从而为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将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七大以后,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中央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营造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07,(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创新,是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而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只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政治保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目标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民主政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用;民主政治建设应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通过和谐社会的构建来推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0月18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于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决定》全文约1.6万字,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决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使社会主义充满创造活力,促进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7.
李远方 《世纪桥》2009,(13):69-69,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可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社会的诚信友爱,使社会充满活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序.进一步发展统一战线仍然要坚持的基本取向是:发挥人才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发挥团结合作、凝聚人心的政治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政治基础;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促进社会各界政治上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方面,将和谐社会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方面,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