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焯 《党史纵横》2009,(6):10-15
少小持家,炼就过人理财本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40岁左右的毛顺生在使家庭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遗憾:长子毛泽东并不愿意跟随他经商,而是义无反顾地离开韶山外出求学了。幸亏二儿子毛泽民遂他的意,一心一意帮他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2.
《党史纵览》2008,(9):56-5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通过经商使家庭走上富裕之路,为了更好地打理生意。他张罗着发行了自己的股票——“毛义顺堂”股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挣脱家庭、家族、家乡的层层罗网的束缚,义无反顾地冲出韶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没有按照父亲的安排去发家致富,而是开创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非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儿都引上了这条革命道路,并为此有6位亲人血洒疆场,长眠天南海北。舍小家为大家毛泽东记事时,家里上有祖父和父母,下有弟弟毛泽民。祖父去世之后,添了小弟毛泽覃。后来又增加了弟嫂王淑兰、堂妹毛泽建。其时,可谓人丁兴旺,家业兴隆。但毛泽东父亲毛顺生去世后,家境每况愈下。父亲留下的包括13间半瓦房、20亩水田和经商铺面在内的家业,由毛泽民夫妇掌管。  相似文献   

4.
韶山上屋场走向富裕,是毛泽民与父亲毛顺生共同劳作、经营的结果 人们了解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大多来自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斯诺根据采访手记,写出《毛泽东自传》一书.200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重新翻译出版了英汉对照本《毛泽东口述传》.在书中,毛泽东回忆说:  相似文献   

5.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1,(11):39-40
一、毛泽东与表兄王季范的师生情 辛亥革命前,在韶山私塾读书的少年毛泽东,因支持佃户毛承女等人“吃大户”的造反行为,得罪了族长毛鸿宾,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慑于族规,便强迫毛泽东退了学,并决定让他远离韶山,到湘潭裕盛米店当学徒。毛泽东明白,一旦遵从父命,中途缀学,以后恐怕很难再有上学的机会了,他是多么想继续上学啊,然而一想到说一不二的父亲,他又愁绪万  相似文献   

6.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离开了故乡韶山到外地求学。1918年,“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开始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之中,从此,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从1918年到1976年的58年时间里,毛泽东怀着浓烈的眷恋之情,六次踏上养育他的故土韶山,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留下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1919年10月,毛母病危,毛泽东闻讯后立即从长沙赶回韶山此间,正当毛泽东忙于驱张运动之时,接到了大弟毛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毛泽东立即带着小弟毛泽单,直奔韶山…  相似文献   

7.
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阅批准,团结出版社最近出版发行了长篇传记文学《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笔者在网上购得一书,先睹为快,感触良多。《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通过讲述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水到渠成地带出他的一个个亲人。全书笔墨主要侧重于毛泽东和毛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英烈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毛泽东的父母毛顺生、文七妹,毛泽东继配贺子珍,毛  相似文献   

8.
一百年前,毛泽东降生于韶山。这里水碧、山青、松绿、竹翠。圣洁的红土地,片片稻田如畦。云雾缥缈的韶峰,似隐似现,若神若仙。 韶山毛氏,军旅后裔,家境小康。毛泽东父毛顺生,母文七妹。毛泽东是他们的第三胎,然而前两婴均已夭折,优生期降临的毛泽东,得以作为老大养育。他高大、健壮、勇毅、果敢、聪颖,气禀非凡。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7,(10)
正1921年2月上旬,28岁的毛泽东回到了他的故乡韶山冲。毛泽东是带着毛泽覃回韶山过春节的。这次回韶山的毛泽东,心里多了几分伤感。因为上次春节回家时,父母都健在,一家人其乐融融;而这次回家过春节,双亲都已故去,剩下的只有大弟毛泽民、大弟媳王淑兰、小弟毛泽覃和小妹毛泽建。这时的毛泽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所以,在回韶山过春节前,他心里已经做出了一  相似文献   

10.
他帮助了毛泽东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0岁那年,从邻县湘乡娶来了一个比他年长3岁的童养媳——文七妹。这大概是按照韶山的习俗“女大三,抱金砖”而为之。毛泽东出生后,外婆家成了他少年时代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外祖父母和舅父等长辈的疼爱,而且几位表兄弟与他意气相投,友情甚笃。尤其与比他大9岁的大表兄文运昌更加关系密切,读私塾后,毛泽东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类杂书,文运昌家里有不少藏书,毛泽东借来阅读,他俩还订了个“君子协定”,毛泽东每次向文运昌借书,都写借条,阅后及时归还再将它收回。  相似文献   

11.
作为毛氏家族的第20代子孙,毛泽东在韶山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出生时,韶山毛氏家族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家族的传统精神经过长时期的磨砺而积淀下来,并深深地溶入毛家人的血液和灵魂。这也是——  相似文献   

12.
彭艳  李瑛 《湘潮》2012,(7):16-19
毛泽东有很多兄弟,他与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 “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在上屋场毛泽东故居毛泽民的卧室,他久久凝视着挂在墙上的毛泽民的照片,深情地说:“这是我的四弟润莲,这张照片很像。”说完毛泽东便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久久不语。  相似文献   

13.
韶山毛氏家族历史上人文荟萃,除了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之外,在民国年间也涌现了不少活跃于军政界,为当地称道、为外界所知晓的人物。   仅从《韶山毛氏族谱》的记载看,这样的人就有很多。例如在与毛泽东同辈人中,族谱中就载有毛泽辉、毛泽奎、毛泽润、毛泽连、毛泽池、毛泽源、毛泽荫等人。这几个人官阶都不高,也未见动人的事迹。官位较高、事迹较著的则有毛国翘和毛岱钧。   毛国翘 (1884— 1964),又名毛鼎、派名 (即族谱上的名 )毛泽钧。光绪十年,他诞生在韶山靠近湘乡县 (今韶山乡韶光村 )的一幢土砖青瓦的乡村民居里。宣统元…  相似文献   

14.
文萃苑     
《先锋队》1999,(11)
毛泽东的“原配”夫人罗氏《西行漫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毛泽东说:“我对女人不感兴趣。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他是我的妻子。”《韶山毛氏族谱》记载,和毛泽东有一次婚姻的那个女子姓罗,韶山人。1889年出生,1910年去世。毛氏宗族1911年和1941年两次修纂族谱,都把罗氏列为毛泽东的原配。后一次把杨开慧列为继配,把贺子珍列为再娶。罗氏在毛家地位是得到认可的。毛、罗两家是世交,上两辈就有亲戚关系。罗氏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祖父的妹妹…  相似文献   

15.
梁衡 《学习导报》2014,(2):34-35
到韶山参加一个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的活动,意外地发现在离毛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毛泽东图书馆”。为伟人、名人建纪念图书馆,在国外几成风气,美国每个退休总统都有一座,中国却极少见。关于毛的这座图书馆也未能建在北京等大都市,而是在他家乡的小山;中里。我很好奇,便进去一看。  相似文献   

16.
黄邦在 《世纪桥》2009,(6):24-29
在毛泽东家乡的韶山纪念馆内存放着一部毛氏家谱,其中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的第三子毛泽覃名下记着一行:妻,贺怡,江西省永新县人,1911年12月生,1949年11月卒。贺怡是从井冈山里走出来的巾帼英雄。当她还是个初谙世事的15岁小姑娘时,就和姐姐贺子珍一道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洪流。在革命斗争中,贺怡与毛泽覃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结成志同道合的夫妻,最终先后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在国产老电影《特殊身份的警官》中,主人公、打入国民党警察局任巡长的中共地下党员江万和,在“虎穴”中机智勇敢,必党做了大量工作。江万和的原型,就是“韶山五杰”之一的毛福轩。毛福轩是1925年南毛泽东亲自建立的韶山党支部的首任书记,是毛泽东在故乡闹农运的得力帮手,也是除毛泽东、毛泽民以外,韶山最早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8.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第一展厅,阵列着一张毛泽东和他的父亲毛顺生、堂伯父毛福生、小弟毛泽覃的合影。这张照片弥足珍贵。毛远耀即照片中毛福生的孙子。毛远耀,字卓夫,号振国,1912年10月18日生于湘潭县韶山冲翠嘉堂(今属韶山市韶山乡韶源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父毛福生是毛泽东的堂伯父,清国子监生,伯父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塾师,父亲毛智珠曾为乡村教师。因家境贫苦,毛远耀只念过6年小学。他从小受祖父、伯父、父亲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对堂叔毛泽东尤为敬仰。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与他在青少年时代老师对他的爱护和培育是分不开的。老师们的思想、品格、学识对毛泽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求学首先是从入私塾开始的。从1902年起至1909年,先后从师过五位私塾老师。1902年春,毛泽东先入韶山南岸私塾,拜邹春培为师,接受启蒙教育。年过半百的邹春培从《三字经》教起,再点读《论语》、《孟子》、《诗经》。毛泽东天资聪颖,读书常是过目不忘。邹春培执教两年后,深感自己的知识难以满足毛泽东的强烈求知欲望。1904年夏一天,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润之了不得,他的才学了不得。我不能再教他了。”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06,(2):41-41
毛福轩,1897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早年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毛福轩和毛泽民一起受党组织派遣到安源煤矿从事工人运动,同年底在安源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毛福轩与毛泽东先后回到韶山从事农民运动。同年6月,在毛泽东主持下,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党支部成立.毛福轩任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