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的一个富农家庭。“天府之国”自古围棋名家辈出,围棋运动气氛浓厚,陈毅从小就迷上围棋这一“国粹”。然而,家道中落,连年战乱,打破了陈毅的“围棋梦”。为了生存,他赴法勤工俭学;为了真理,他“投身革命即为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陈毅常在戎马倥偬之际与人对弈。他运用军事实践经验,根据围棋特点和规  相似文献   

2.
陈毅除奸     
陈毅除奸胡居成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位于江西和广东交界的赣粤边游击区,流传着陈毅除奸的佳话。1935年2月,原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带领红军第72团从江西瑞金县突围到湘南宜章附近时,遭到国民党陈济棠部队的袭击,伤亡较大,早就对革命失去信心的龚楚,可耻地...  相似文献   

3.
陈祖德是当之无愧的围棋泰斗。1964年、1966年、1974年,他三次夺得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同时还是首位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中国流”布局的开创者、中国棋院首任院长。然而,在围棋泰斗与陈毅麾下一小兵之间,他或许更乐于接受后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日本一水之隔,无论是谋求睦邻邦交,还是推动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战略,处理好中日关系都是很重要的.1972年之前,中日虽未建交,但民间友好往来从未间断,其中,共和国元帅陈毅在外长任上,以外交家的战略眼光,大力倡导和推行中日之间的"围棋外交",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称赞陈毅是一位“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这在苏北抗日斗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间.陈毅与爱国士绅韩国钧结下了深厚的抗战情谊,成为我党统战工作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6.
“兼资文武此全才”黄子云陈毅上马杀敌,下马写诗,是一员咤叱风云、威名震世的元帅,也是一位博古通今、出类拔萃的诗人。他业余酷爱体育,写有许多关于体育的诗篇,更显示出著名诗人柳亚子对他所赞誉的‘“兼资文武此全才”。陈毅酷爱围棋。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  相似文献   

7.
鞠开 《党史文苑》2009,(1):16-19
粟裕是中国军事舞台上赫赫有名的军事伟人,他与陈毅作为一对好搭档,堪称军事史上的佳话。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两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一对好搭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栗裕就认识陈毅了。粟裕跟  相似文献   

8.
前辈风范     
前辈风范陈毅严格要求家人不特殊陈毅同志向来对家庭人员要求很严格,从不让他们搞特殊。陈毅刚到上海任市长时,少数高级干部有用小汽车接送孩子上学的坏风气。陈毅对这种不正之风很反感。在陈毅同志的家里,不仅孩子们不能使用汽车,就是“三八式”老干部张茜同志,也自...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现实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比现实世界更高更美的是艺术世界。走进毛泽东的诗词天地,也就能领略丰富多彩的自然宇宙,彻悟博大精深的社会人生。在《“诗人兴会更无前”》中,我们看到,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和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的神来之笔,造成了一种永久的魅力。 “投身革命即为家”的陈毅,从小就迷上了围棋这一“国粹”,常在戎马倥偬之际与人对弈,留下了“陈邓三局”的美谈。《陈毅元帅与围棋运动》所讲的就是陈毅为振兴我国的围棋事业殚精竭虑,对新老棋手厚爱三分,特  相似文献   

10.
鹏辉 《世纪桥》2011,(18):30-30
1971年4月,中国首次邀请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华,从而“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周恩来语)。从此,“乒乓外交”名闻遐迩。但是陈毅领导的更早的“围棋外交”却较少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月,新四军军直机关全体大会召开,宣布刘少奇任新四军政委,陈毅任代军长。解放后出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的姜茂生,此时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特务团团长。在此时期,刘少奇与姜茂生之间,留下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12.
“黄老”是黄克诚大将军的尊称,因为他性格耿直,无私无畏,同志们都喜欢这样称呼他。“小姚”即饶漱石,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党内的化名。1942年1月,中共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奉调回延安工作。中央决定由饶濑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职务。饶漱石为独揽华中党政军大权,采取很不正派的手段,不久就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排挤走了。陈毅离开华中后,饶濑石仍在各种会议上散布陈毅如何如何,以标榜自己的正确。黄克诚对他这种作风很看不惯,决心大胆为陈毅同志辩白。在一次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烧潮5又借机对陈毅同志进河流毁,正冒天秋的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曾称赞陈毅是一位“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这在苏北抗日斗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间,陈毅与爱国士绅韩国钧结下了深厚的抗战情谊,成为我党统战工作的一段佳话。 1 韩国钧,字紫石,1857年3月出生于江苏海安县,前清举人。清末曾任奉天(今辽宁省)交涉局兼开埠局长、葫芦岛商埠督办等职,民国  相似文献   

14.
心中的陈毅     
刘一斌 《党史博览》2011,(10):49-51
陈毅的英名,自莱芜战役起,就深嵌我心。那睿智的眼神,和蔼的面容,端庄的神态,慈祥的表情,威武的衣冠,展现出他作为伟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风采,令我仰慕。1956年,我见到了陈毅。我父亲熟悉陈毅,听他说,陈毅很聪明,留过学,有文化,能打仗,会写诗,文武兼备,双峰奇秀。这样的人才我们党内不多。自此以后,我对陈毅有着独特的关注度和敏感度。工作后,我有机会面聆陈毅的亲切教诲,直接感受到他为人处世的风格,他的外交风采和人格魅力深储我的记忆。他是我崇敬的伟人中心距最近的一位。  相似文献   

15.
军事史上一直流传着"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佳话,可见二者的紧密关系。革命低谷时期相遇,共渡危局,相知相扶相敬跨越半个多世纪。他们联手打了许多漂亮仗,粟裕钦敬陈毅,陈毅赏佩粟裕,多次对粟裕的军事才华显赫战绩以诗歌方式予以别具一格的褒奖。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是为了共同理想信念而彼此肝胆相照的革命友情,是崇高的、纯洁的、无私的,是动人的佳话,永远值得后人传颂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陈毅元帅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为了真理和正义敢于赴汤蹈火,不计小嫌。每当革命紧急关头,总能挺身而出,临危不乱。特别是在1929年红四军内部关于建军原则,两位主帅毛泽东、朱德出现分歧时,陈毅勇挑重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矛盾,促进红四军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陈毅的老战友谭震林曾深情地回忆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陈毅有三大贡献,第~次是在三河坝,保存了南昌起义部队,壮大了革命力量。第三次是黄桥战役,打开了华中抗日局面。而第二次就是在红四军七大到九大期间,这一段是中国革命很重要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陈毅把中央…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20世纪的第一位伟大人物。陈毅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崇敬孙中山,他到法国勤工俭学之前,在上海速读《孙文传》,深深地为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所感动。陈毅回国后,辗转到北京,又从北京来到重庆,先后在西山、故宫与合川,三次参加祭悼孙中山的活动,留下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8.
姚远 《党史纵览》2013,(7):35-37
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杰出军事家和博古通今的优秀诗人,他还十分喜爱下棋。陈毅下棋不是纯粹为了消遣,他认为:"棋盘就是战场,要认真作战。如果把这当儿戏,举棋不定,乱投子,那死了活该。人要看人品,下棋也要看棋品。"他不仅自己喜欢下棋,对中国围棋事业发展也是关怀备至。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陈毅就对围棋产生了兴趣。到了战争年代,带兵打仗的他也总是随身带着棋具,转战南北。尽管有时敌机在头上盘旋,附近有炸弹爆炸,他仍然仪态从容,继续对局。他常从对  相似文献   

19.
正若论诗情将略才气超然,陈毅很有些像毛泽东。晚年毛泽东曾说:"董老的诗醇厚谨严,叶剑英的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稍严。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也许正因为俩人有些地方相像,陈毅在毛泽东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份量。从诗的角度看,这特殊的份量不仅表现在毛泽东为陈毅改诗,更重要的表现在毛泽东致信陈毅阐发对  相似文献   

20.
夜围炉读书,看到一则旧闻:解放初期,身为中央军委负责人并兼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同志,审阅了青年军人沈默君创作的电影剧本《渡江侦察记》后,觉得写渡江战役只反映一支侦察小分队的活动,意义不大,不值得花费几十万元拍电影,于是指示说:“这个剧本不要搞了,让作者另写一个主题深刻的剧本。”正当沈默君烦恼之际,陈毅又召见了作者,并当面收回自己的“决定”。原来,陈毅了解到群众对自己否定剧本一事议论纷纷,并知道作者为创作这个剧本付出了极大的辛劳,而且文艺部门的专家和群众都很推崇这个剧本,他便真诚地认错,检讨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