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金融合作: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07年底,两岸累计贸易额已经达到7281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1259亿美元,自台进口6022亿美元,台湾顺差累计4763亿美元。…但与两岸庞大的经贸规模相比.两岸金融业的合作却严重滞后.形成“大经贸小金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影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台商在内地的投资布局与竞争力。目前,两岸金融合作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金融往来的困境及其突破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20多年来。以台商对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为主体的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扩大。不仅促进了两岸各自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推动两岸经济的融合、增进两岸人民的沟通了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配套服务的两岸金融往来关系则长期严重滞后发展。  相似文献   

3.
舒萍  陈鹏 《台湾研究》2010,(2):31-36
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而言都是重要的经贸伙伴。海峡两岸与澳大利亚的经贸关系具有明显的同质性,突出地表现在两岸对澳的商品贸易结构方面,这种同质性为大陆和台湾深化和拓展两岸经贸关系,联手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基础。通过建立跨海峡的两岸行业组织,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然而出于政治利益考虑,台湾当局经常以所谓“台湾安全”为由,推出各种紧缩性政策措施,企图阻碍两岸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一直采取各种名目的限制措施,其中对大陆经贸热进行过7次明显的“降温”行动。本文拟对台湾当局的这些“降温”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并生效,不仅是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突破,推动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未来两岸农业寻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在ECFA后续谈判或下一阶段的单项协议协商中,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ECFA对台湾农业的影响,对在ECFA框架下有效规范与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拓展两岸农业合作,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和代价最小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两岸经贸新形势与台湾的两岸经贸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经贸关系密切,两岸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持续扩张,投资领域呈多元化。但是台湾持续的产业外移、资金失血也带来一些社会经济问题。2008年3月马英九胜选,国民党重新执政。两会复谈并取得重要成果,将对两岸经贸关系产生较大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两岸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贸易关系更加紧密,产业发展互惠双赢。台湾方面若要借重大陆重新振兴岛内经济,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张传国  蔡晓艺 《台湾研究》2009,(6):25-29,48
本文依贸易影响力指数模型,从进口、出口以及进出口贸易比较三个视角分析了中美、中日贸易关系对两岸贸易关系的影响。在出口贸易方面,中美贸易对两岸贸易关系的影响大于中日贸易;在进口贸易方面,中日贸易对两岸贸易关系的影响大于中美贸易;从进出口贸易比较看,两岸进口贸易受中美、中日贸易关系的影响大于两岸出口贸易关系所受的影响。分析发现,美日等国际经济因素对两岸贸易关系的影响正趋于下降.两岸贸易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两岸自身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签署以及两岸产业合作试点项目推进,标志着两岸产业合作由纯粹的市场驱动进入两岸官方共同协商、协调和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顺应两岸产业的新变化,合理确定两岸合作新方向,有效推动两岸经济整合?是现阶段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两岸产业合作与两岸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陆成为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所占比例超过80%以上,也是台湾的最大出15地,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带动了两岸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的两岸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预示着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格局与新方向。本文实证分析,1994—2012年间两岸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背后影响因素,揭示两岸产业合作的方向与未来格局,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析两岸金融合作的现状与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前,两岸金融合作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岸间接金融往来逐渐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两岸金融合作还处于单向、间接、低层次阶段。已成为制约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拟从两岸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着手,提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尽管现阶段有关两岸经贸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均为单方制定,但30年来两岸经贸交往仍取得长足发展.这主要源于两岸经济自身的规律。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成为未来两岸关系主流,其中最直接的着力点就是继续深化和扩大两岸经贸的交流与合作。作者认为,分三步走逐步深化两岸经贸往来的制度性安排应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是一个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议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正因为此学界更多地侧重于从现实政策角度出发分析即时性的重大事件并进行对策研究。任何实际问题皆蕴含着内在的规律或模式,只有从理论意义上探索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岸关系背后的影响因素。两岸经贸关系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轴,也是两岸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本文拟对两岸经贸关系研究的理论运用作一回顾,探寻新形势下持续推动两岸经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理论创新与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对称性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多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两岸经济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的目标。然而,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呈现为一种不对称性、不平衡性与不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也因此在台湾与大陆均出现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些误解。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当局必须检讨两岸经贸政策,以更大的格局与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认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利弊得失,争取创造双赢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11,(2):16-19,48
随着政治选举制度的完善,选民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期进行理性评估和“经济投票”。政党为获取经济型选票往往在选举前后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或政见,从而出现“选举性循环”现象。两岸经贸关系已成为影响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与岛内选举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五都”选举为例,剖析台湾选举中的“经济投票”行为及其对政党两岸政策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5—96年台海危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一个值得观察的转折点,两岸之间从此结束了一段具有共同接触、协商基础与双方关系持续改善的时期,进入一个政治上更加对立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从相对积极走向保守消极,加强管制从此成为其大陆政策的主轴。不过,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与巨大的经济利益下,10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仍取得重大成就,两岸产业分工格局出现全新的变化。然而,不可否认,“95—96年台海危机”后,由于两岸政治关系的恶化与两岸两会接触的中断,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目标尚未实现,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未能建立,两岸直航未能实现,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呈现出一种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相背离的反常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5.
WTO框架下两岸经贸关系走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峡两岸经贸往来自1979年恢复发展以来,已走过了20个春秋,其间尽管艰难曲折,但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日益密切的两岸经贸关系,不仅促进了两岸各自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加深两岸经济融合,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迈入新世纪,两岸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一历史性事件无疑是影响新世纪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最重大因素,它将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加速发展开创新契机。但是,由于现阶段两岸关系的紧张对峙状况并没能缓解,两岸能否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两岸科技合作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是区域经济、科技合作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两岸经济、科技合作的快速发展,解决两岸知识产权协调保护问题的紧迫性日益强烈。本文拟就两岸科技合作的特点与趋势作归纳分析,进而对建立两岸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机制的步骤和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彭维学 《台湾研究》2006,(6):29-32,40
1996年以来的10年,两岸围绕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大陆坚定地捍卫一个中国格局。两岸政治关系震荡倒退,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政冷经热”、“官冷民热”的矛盾更加突出。总体上,有利于“反独促和”的积极因素显著增强,“反独遏独”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两岸关系总体上朝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发展。回顾过去10年来两岸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因素的变化,对于预估两岸关系走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10,(1):25-30,64
美国次级房贷引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受到剧烈冲击,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也不能置身其外,均呈现经济成长趋缓与外贸出口下滑的现象,快速发展的两岸经贸往来也遭遇挑战。然而,2008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重大的积极变化,大陆地区陆续出台多项惠台政策协助台湾抵御金融危机,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思路也作了重要调整。在两岸均持开放态度并积极推动下.两岸经济关系将更加紧密。两岸经济合作将朝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方向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全毅 《台湾研究》2006,(5):28-32
台湾海峡区域,是指台湾海峡两岸毗邻的闽台两省及粤东、赣南和浙南的部分地区所组成的地域。台湾海峡经济区则是指这一区域空间内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及状态。1980年代以来,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迅猛,台湾海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显露端倪。在和平、发展和稳定成为海峡两岸大多数人的共同追求之时,讨论如何建设台湾海峡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磊 《台湾研究》2005,(1):8-13
在全球景气扩张及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带动下,2004年台湾经济复苏加快,下半年虽因石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大陆宏观调控效果发酵、国际电子产品需求减缓等不利因素影响而回落,但全年经济增长率仍逼近6%,创7年来的新高。2005年台经济增速将会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