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否面临着失落? 失落的原因何在? 如何挽回失落的人文精神? 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广大人文科学工作者的热烈讨论,现将讨论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袁进同志认为,讨论人文精神是怎样失落的,首先必须考虑什么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讨论的症结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始于 1993年 ,从 1993年到 1996年曾有过比较集中的讨论。此后便时断时续 ,最近几年才又重新热烈起来。但现今人文精神讨论却面临着难以深入发展的尴尬局面 ,症结所在 ,是因为讨论中形成了“失落论”和“非失论”的尖锐对立和激烈交锋。“失落论”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相伴随的不是精神文明的发展而是精神价值的失落 ,而精神价值失落的根本内容则是人文精神的失落。“非失论”则与之相反 ,认为正是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得人文精神的复归正在一步一步的变成现实。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非但不是人…  相似文献   

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明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缺乏,导致了当代人文教育的失落和大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研究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初。 20年里,在人文精神的界定、中国文化有无人文精神、中西人文精神之异同以及对人本主义的评价等方面的热烈研讨中,学者们见仁见智,歧见纷呈。这种讨论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7):38-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人们在肯定经济奇迹、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对文化建设、道德重塑、价值追求、人文修养方面的不适应格外担心,甚至忧心忡忡。如果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却是道德失范、价值失迷、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上弥漫着一股道德失落的氛围,各种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屡见不鲜,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渐微,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偏离。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整个社会范围内都出现道德底线失落的现象?本文就以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道德底线失落的原因,挖掘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对人文精神的概括和理解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包括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各地域的人文精神,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在历史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8.
建设文化,倡导文明,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植,离不开社会科学的研究.众所周知,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坚实内核,而社会科学研究则是使人文精神所以成为文化坚实内核的理性途径.因此,现阶段讨论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文化同步而协调的发展问题,就不能不谈到经济与人文精神、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社会进步实际上是人的进步,尤其是人的思想的进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育人,即培养文明的人。因此,大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人文价值,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点尤为突出。然而,由于量化考核的管理机制、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科学至上的实用主义以及办学宗旨的偏失等原因,造成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要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大学就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和自治;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使失落的人文精神重新回归大学教育怀抱。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杜甫最近很忙!” ●日前,诗圣杜甫画像因遭遇涂鸦恶搞爆红网络。炮制所谓“杜甫很忙”现象的网站,拿杜甫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人“开涮”,看似无伤大雅,但是炒作和公众的围观,恰恰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就成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及行为的非理性化倾向也日益凸显,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势必会对社会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网络民主有序化发展的文化支撑,也是我国法治秩序建设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2.
重庆人是中国人的组成部分,重庆人文精神必然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人文精神作为特定文化的精髓,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将赋予不同地域的人以特定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讨论重庆人文精神.并试图给“重庆人文精神”以特定的含义,那么,关键在于把握重庆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个性特征,以提炼出足以反映重庆人内在特质整体面貌的、有别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重庆市广泛深入开展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之际,2006年全国直辖市社科联协作会暨人文精神研讨会于10日在重庆召开。会上,四个直辖市的社科联领导分别就人文精神的培育、提炼和弘扬进行了演讲,这些演讲既有理性的深入思考、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有真诚的对策建议。本期特将四个直辖市社科联领导的演讲稿摘编发表,为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余大庆 《唯实》2011,(10):92-94,87
以"苏意"、"苏式"、"苏样"为代表的传统苏州文化曾经独领风骚;当前不但要保护、挖掘、弘扬苏州传统文化,更要激活苏州文化中文化创意的基因,从而创新苏州文化。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城市建设应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文化竞争力在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包括城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城市的文化设施、文化市场、文化服务、文化管理体制,以及文化教育、文化形象、文化精神,等等,这些构成了城市文化的硬件和软件,而人文精神则渗透于其中。可以说,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其在城市文化竞争力中的支撑意义日益显著。然而,目前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往往过于强调经济总量、经济目标和硬件建设,忽视了城市的人文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建设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盛宴对当代人发展的双重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迅速发展。这样一场大众文化的盛宴对当代人的发展产生着双重性效应。一方面,解构神圣性的大众文化以其平民化的文化方式赋予当代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市场化、世俗化的文化特征消解当代人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向度。因而在文化实践中,必须注重引导大众文化提高自身发展的合理性、人文性,高扬其积极效应,消融其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时下,国学班在不少地方悄然走红,小学员在"私塾"里摇头晃脑诵读国学经典的场景司空见惯。这些"私塾"多依托培训机构存在,有些还成立了寄宿制学校,大有办学学制化、"正规化"之势。国学博大精深,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集大成者。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国学,多了解传统文化、增长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这本无可厚非。但指望"私塾"培养孩子知书达理,不靠谱更不现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要求,报告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标志着中国全面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那么,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宋莉洁 《山西青年》2022,(4):112-114
书籍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光辉点.人类为了交流而产生了语言,为了记录事件而诞生文字,而书籍的诞生更是能将千百年前的事与人重现在当代人的眼前,古籍文献不仅有助于当代人了解古代人的生活习俗、人文变迁,更能通过古籍的记录研究古今气候的变化和历史的发展.古籍文献历经悠久岁月,其自身材质已经相对十分脆弱,需要专业人员的悉心呵护,才能...  相似文献   

20.
我们切实感到,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展重庆人文精神研讨非常必要、非常重要。重庆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底蕴丰厚。巴渝文化积淀深厚,三峡文化独具特色,抗战文化影响广泛,但如何在与时代结合、与城市精神融合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并大力弘扬,确实需要研究、讨论。重庆是一个崭新的直辖市,需要树立重庆人文精神、塑造重庆直辖市形象,进而促进重庆的新发展、新跨越。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是找到了突破口、抓住了牛鼻子,是高瞻远瞩之举,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