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价值观、共同价值观、幸福、民生幸福等内涵的解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探析,认为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表达了民众追求幸福的共同价值取向。共同价值观引领下的民生幸福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也是对西方幸福观的扬弃,正是这种继承与扬弃,使民生幸福观为民众所接受,被社会所弘扬。通过对民生幸福体现社会共同追求价值目标的论述,提出了构建共同价值观引领下的民生幸福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民生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伦理的价值目标,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当今社会,贫困和收入差距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经济因素;制度和决策的偏差与不公正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政治因素;传统的发展观念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社会因素。当今的社会背景之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民生幸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柳钦 《唯实》2012,(4):44-51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经济学自诞生之日就以促进人类幸福为当然使命,"追求幸福"是经济学的伟大目标。经济学的幸福研究使经济学从传统的仅仅考虑资源分配的模式向如何平衡稀缺资源和人类欲望两者之间的冲突转变,极大地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版图。对幸福的研究,使经济学家更加全面和深远地考虑问题,促使经济学更好地融合其他学科来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凝聚了当代中国人的共识,是各阶层人们共同拥有的理想。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国家强盛的强国梦;从社会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社会祥和的祥和梦;从个人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个人幸福的幸福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价值规则和价值底线,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5.
为策应省委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发展战略,于都县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实力于都、魅力于都、活力于都、和谐于都的奋斗目标,吹响了百万长征传人进行新长征的号角,迈开了于都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求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我体会要适应形势 ,开创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共识、工作共为、行为共约的高素质领导班子。一、思想要共识 ,努力增强领导班子工作的合力思想共识要求在一定的群体中有共同的思想境界 ,共同的价值取向 ,共同的目标追求 ,共同的行为准则。“家和万事兴 ,人和致祥云”。领导班子思想共识程度高 ,工作合力就大 ,效率就高。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思想共识 ,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幸福吗?”当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你就不一定幸福了。常常,幸福是一句口头禅,虚无缥缈,却又无处不在。有一句谚语说:“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意思是说幸福是相对的,只有与不幸相比较,才会有真切的体会,幸福又是渐进的、无止境的,已经拥有了就觉得平常,又去追求更多的幸福。如何生活才是幸福呢?每个人通常是在实际生活的比较中产生幸福与不幸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黄明哲 《党课》2012,(3):102-105
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演绎、不同的解释权、不同的方程式、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归宿。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你的所作所为、所梦所求,必须与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兴旺相一致,你才能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正幸福是终极目的,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因此,学习雷锋,关键是要学习雷锋的幸福观。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带有三个口袋:一个是装生存需要幸福的;一个是装情感需要幸福的;一个是装成就需要幸福的。不少人只知道向第一个口袋里装幸福,而其他两个口袋老是空荡荡的,这样的人一生最多只有一口袋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伴随时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践背景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多元性富裕差距问题,这其中既有所有制的原因,也有地区和城乡历史的原因;同时,共同富裕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也与改革之初有很大的变化,从追求温饱和总体小康到追求全面小康,从追求国家财富集中转向追求"国富民强",从追求物质财富共同增长转向提升全民的"幸福指数";另外,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也由先富带后富转向采取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提升公民幸福指数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和路径选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出的强音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导向和新追求,通过构建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公民幸福指数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理想追求。新时代的新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要做到坚守初心、不辱使命,就必须深刻剖析其初心和使命的理论指引、情感归属和文化基石,从理论维度、情感维度和文化维度三个方面增强对初心和使命的认识,从而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记者:今年地方两会上,幸福成为了一大热词。您如何看待?俞可平:总的说来,这是令人鼓舞的现象。至少说明三点问题:其一,政府开始自觉认识到幸福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其二,认识到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既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提升公民幸福指数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和路径选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出的强音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导向和新追求,通过构建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公民幸福指数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对“你幸福吗”的追问,还是对幸福指数前十城市的甄选等活动,都表现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吃饱、穿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追求已经成为历史。在商品应有尽有、经济日益繁荣、文化欣欣向荣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反而被烦恼困扰,或者无暇思考和享受快乐。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伊壁鸠鲁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在《马克思博士论文》《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等著作中可以看到伊壁鸠鲁关于幸福快乐的哲学思想。伊壁鸠鲁把幸福快乐和哲学联系在一起,追求宁静的状态。除恐趋善,灵魂无扰,体无痛苦是伊壁鸠鲁追求的宁静幸福。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对于当代人们的幸福追求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存在很多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从幸福本身的意义中得到启发,寻找幸福的应有之路。亚里士多德、康德、叔本华等人对幸福的阐释值得参考,我们因此能够确立当代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4,(2)
<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地处祖国正西南的云南省临沧市,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桥头堡"的前沿窗口,201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临沧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这里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宝库"、"天然花园"之称,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世界著名的佤乡和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幸福家园。十八大的召开,点燃了边疆民族地区绿色崛起的美丽梦想。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  相似文献   

18.
雷欣 《理论导报》2013,(8):11-12
在今年7月召开的江西省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强调"要以人民幸福为最高追求,开启小康提速新征程",明确提出要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与此同时,全国目前有10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幸福城市"的宏愿。可以看出,"让人民幸福"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主调,告别"唯GDP论"已经成为全国共识,"幸福指数"已成为政府政绩导向。在此背景下,认真研究"幸福指数"原创国不丹的发展模式,对如何提升幸福指数、构建国民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一个亘古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人类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和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其实质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某种理想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在人们追求和实现幸福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道德通过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个体和人类幸福的实现.当前,我国要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是我党执政的根本理念和最高价值追求。泰安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奋斗目标,强调指出,"幸福泰安是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展现泰安的美好未来"。为此,要把提高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构建和谐幸福泰安,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一、幸福的内涵及特征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