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玮 《世纪风采》2012,(10):29-32
“五讲四美”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流行语。 这口号一提出来,很快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公认的指导原则。当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参加了这个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  相似文献   

2.
杨学武 《廉政瞭望》2004,(10):31-31
我“三生有幸”,出生地有两大历史名人:一位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一位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本来按现行行政区划,屈原是湖北秭归县人,昭君是湖北兴山县人,而我的出生地是兴山县,因此不能“脚路两只船”与他俩“攀亲”:但在西汉时期,兴山和秭归都同属一州,名为归州,于是我在“时空隧道”里“开历史倒车”,就能够“傍”上这两位大名人了。  相似文献   

3.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学家哈灵顿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政府的权力在法律之上,这个国家就必然是一个“人的王国”;如果政府的权力在法律之下,这个国家就必定成为“法律的王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法治政府中,政府的产生和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作为依据。2004年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贯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06,(8):F0003-F0003
古称“荆楚要塞、吴蜀门户”的银城益阳(湖南省益阳市)地处湘中偏北.背倚雪峰山,南临洞庭湖,东临长沙.北靠长江,以“楠竹之乡”、“羽毛球之乡”和“桃花江美人窝”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境遇可谓一波三折。曾经有过“造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感叹与失落;曾经有过怀揣文凭闯天下的彷徨与求索;曾经有过“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激动与振奋;也曾经有过下海从商创办企业的成功与硕果。而今.他们终于踏进了知识经济时代,有胆有识者的高科技创业成为知识经济时空中令人耳目全新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前线》1999,(11)
回顾五十年首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除了“美食”、“丰衣”之外,最大的恐怕要数家里的摆设了。五十年代拥有一块进口的手表曾经成为一代人的梦想;骑上一辆“永久”自行车让许多人苦苦追求;家里摆上一架收音机会让全家人兴奋不已……是的,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追求拥有似乎只能成为一种企盼。随着改革的春风吹绿中国大地,仿佛在一夜之间,几代人的梦想成为现实,我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拥有的,也拥有了原来想都不敢想拥有的,甚至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现代化产品也与世界同步进入到普通百姓家。让我们对比着回顾几组…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1,(14):22-23
一度成为舆论和新闻焦点的“x连跳”把“富士康”推到了审判台上。人们曾经质疑富士康本身的管理制度、人文关怀的缺失等,但有媒体记者“潜伏”该公司,却发现它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血汗工厂”。  相似文献   

8.
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样的场面:每到关键时刻,孙悟空就会从身上拔下一撮毫毛,用嘴一吹,说声:“变!”于是,这些毫毛就会变成许多个孙悟空一样的小猴子。这种现象,恐怕就是一种“克隆”吧,虽然这种“克隆”还只是作家的想象,但在今天却变成了现实。所谓“克隆”,就是生物通过体细胞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既然动植物可以克隆,那么人自然也能克隆。但是人若克隆,将后患无穷。因此,不少国家禁止这种实验。然而,尽管“克隆人”的实验已被制止,可是类似“克隆”的社会现象却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9.
“克隆”美国?任炳时下,世界上时髦“克隆”,从英国克隆羊曝光后,中国的大报小报,追随国际传媒,不断传递有关信息,什么克隆猪、克隆驴、克隆小白兔、小耗子等等。但一提到“克隆”人,则大有谈虎色变之态,好几个国家的官方,明令禁止搞这项试验,连美国总统克林顿...  相似文献   

10.
阿莲 《廉政瞭望》2011,(14):34-35
高平曾经为自己设置了一道“心理距离”:任何人不得靠近她1.6米。然而,这样一位曾严守红线的“政坛玫瑰”却因为虚荣无意间中了别人的圈套,成为无力自拔的“温水青蛙”。  相似文献   

11.
普京曾经被媒体称为“危机总统”,在俄罗斯最危险的关头上台,上台以后又遇到车臣危机、库尔斯克号舰艇沉没,人质危机……,普京冷静、果敢、刚毅,每每化险为夷,成为俄罗斯支持率最高的领导人。2001年末,普京就曾经荣获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年度风云先生”称号,也受到俄罗斯人的拥戴。  相似文献   

12.
李守城  李斌  陈洪涛 《党建》2009,(5):19-20
李建军曾经是山东省临朐县的一名普通农民工党员,如今已成为上海港龙吴公司经理,并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黄永胜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战将,为中国革命立过功。他的人生也曾经辉煌过。但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成为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随着林彪集团的覆灭,黄永胜这个曾经为中国革命立过功的人,最终成为阶下之囚。那么,黄永胜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呢?  相似文献   

14.
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提出在1963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河北省徐水县,曾经风靡全国,成为“共产主义试点县”。毛泽东高度评价徐水的经验,并亲自到徐水实地考察。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纷纷到徐水学习“取经”,甚至引起了赫鲁晓夫的关注。那么,徐水是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穷县,成为引起毛泽东高度关注的“明星县”的呢?它后来的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吕立峰 《党建》2012,(7):55-56
近年来,一些曾经被普遍认为是“穷衙门”“冷部门”的行业和单位,屡屡爆出贪腐大案要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以下简称“自治区地勘局”)原局长杨有明就为此类案例提供了一个典型“注解”。  相似文献   

16.
“如果能正确看待人隋,守住底线,就不会越来越妥协!’,“如果能守住第一次,抵挡住他人诱惑,就不会越陷越深!”他们懊悔的心声响彻牢房,但人生没有“如果”。在你越过底线、打破“第一次”的时候,人生“正负”逆转的阀门已然开启。曾经,他们都是所属行业的“标杆”,如今却身陷牢狱。  相似文献   

17.
自从当选为乐至县大佛镇弥陀寺村党支部书记后,大学生“村官”雷勇就烧了“三把火”,确定了“团民心、抓产业、修村道”的工作思路。曾经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已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党史上,蔡和森和向警予是一对革命伉俪,夫妻同为我党最早的中央委员之一,分别担任我党第一位中宣部部长和首任中央妇委书记。他们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结合,曾经是共产党人婚姻的楷模,成为“当时大可纪念之盛事”,被同志们称为“向蔡同盟”。然而“向蔡同盟”这支曾经令无数革命者羡慕的红色爱情浪漫曲,最终还是没有划上圆满的句号。向蔡最终分道扬镳,让人叹惋。只羡鸳鸯不羡仙  相似文献   

19.
把社会主义当做科学看待──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张乐岭,张锡恩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恩格斯和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伟大艰巨的历程,其间有过辉煌的发展,也受到过惨重的挫折。特别...  相似文献   

20.
曾经的老军工基地成为了唯一一座“国家科技城”,浪漫的李白故里同样承载着“两弹摇篮”的美誉。在这片被誉为“西部硅谷”的神奇土地上,浪漫和现实、传统和创新、延续和开放正在交织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