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体会和认识。一、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是商品经济,而不是部分是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承认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了。但是,对全民所有制内部为什么是商品关系,认识并不一致,问题似乎并未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2.
《求实》1985,(2)
问:《决定》中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什么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理论上有什么突破? 答:《决定》中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共同点是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作为计划经济,它们的理论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及企业之间、劳动者之间、国家、企业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社会主义可以实行计划经济。 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某些基本理论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指出,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是整个《决定》的“内核”,《决定》中其他许多基本论点、改革原则都是由此展开的。这一科学论断,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就其理论意义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强调,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决定》明确指出,“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  相似文献   

5.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利用价值规律,财政工作也必须尊重价值规律,按照价值规律的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微观经济搞活与加强宏观经济控制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各项改革要相互配套,既有利于微观搞活,又有利于宏观控制,以保证和促进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既要把微观搞活又要加强宏观控制呢?这个问题的简要答案是: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两重性: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计划是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卓有预见性地指出:“越是搞活经济,越要重视宏观调节”。及时的从全局出发的宏观调节,是我国实行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而宏观调节必须运用经济杠杆。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杠杆就是货币及其种种转化形式。因此,控制货币发行量是宏观调节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9.
1984年7月,中央在北戴河开会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提纲。当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定》,明确提出中国要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变了原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成为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行业管理取代部门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现要求,势在必行。目前的问题是应当选择怎样的行业管理模式,建立怎样的行业管理体制。我认为应当建立行业管理的“双轨制”。 (一)建立“双轨制”行业管理体系是由我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和行业管理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经济还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开放市场和企业,搞活微观经济;另一方面又必须加强宏观控制,努力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保持供求总量的比例平衡。国家  相似文献   

11.
读了1985年第一期《求实》发表的宋醒民同志的《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文后,很受启发。但他在论文中提出:“决定商品经济的社会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分工。”宋醒民同志认为,只要有社会分工就存在商品经济,没有什么所有制问题。我认为这个论点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历史的经验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对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进一步作了概括,强调指出: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概括,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对于搞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再认识入手,对所有权同经营权适当分开、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增强企业活力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概念。这是在经济理论问题上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了对内更大胆地搞活,对外更大胆地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振兴江西经济。我们认为,必须抓住“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关键问题。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清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左”的思想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把它学懂弄通,能自觉掌握和运用。为此,本刊特开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讲座》专栏,请本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同志撰写讲座文章。读者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望告之本刊编辑室;有什么体会和见解,也望写成文章寄我们,以选择发表。《讲座》拟陆续发表以下九讲: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贡献;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四、计划经济必须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五、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竞争;六、社会主义计划体制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七、改革现行价格体系的原则及其根据;八、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九、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消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和商品性的统一,在理论上认清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物的性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新的提法,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三义经济的性质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不是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经济应当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陈云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在一个国家胜利以前,马克思就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将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陈云文选》第220页)彭真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也说:“宪法修改草案在明确肯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规定‘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补助作用,保证国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建立适直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三项基本要求之一。这充分表明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对我国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高度概括。这一经济形态运行的客体可以从两个侧面来考察: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看,它是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从国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今年十月一日开始,在劳动制度上实施四项暂行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验暂行规定》。这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采取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着重研究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大转变,是这个文件的特征。它将有利于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经济工作的大的矛盾上面,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编制‘七五’计划和我国以后的中长期计划,都要这样做。”这既揭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个文件的基本特征,又提出了今后计划工作的总要求。党中央的《建议》和赵紫阳同志的《说明》,标志着我国的计划工作开始了新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