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句广告词:还有比脸面更重要的吗?词很通俗,也易被人接受。俗话说,树有皮,人有脸,打人不打脸,人,谁能不要脸面?这句词虽是为保护脸面的什么“霜”、“蜜”拉生意的,但最近听到一桩事,生气之余,我倒想奉劝有些  相似文献   

2.
郭庆晨 《奋斗》2010,(10):58-58
<正>俗话说:"人怕没脸,树怕没皮。"说的是人的脸和树的皮一样重要。树没有皮就不能生存,而人若不要脸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在乎脸面,是人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羞耻感,也可以说是做人的一种底线吧。所以,对一个健全、健康的成人来说,没有几个是不在乎脸面的,只是在乎的理由有所不同罢了。有的人,为了取悦于人而在乎脸面;有的人,为了虚荣而在乎脸面;有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在乎脸面;有的人,自己的所作所为丢人现眼,却还在那里死命地  相似文献   

3.
说“面子”     
面子,也叫脸面。中国人对面子是看得很重的。“人活脸面树活皮”这句俗话,更把脸面看作生死攸关的大事。一个人,如果没了面子,便觉羞于见人,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还有因失了面子而自杀的。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在被刘邦击败之后,据说就是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抽剑自刎于乌江,可见面子的重要。本来,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个好传统。对个人来说,这是一种自束力,有利于自省、自重、自爱、自尊,  相似文献   

4.
“人有脸,树有皮”,这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浅显道理。中国古语云:“人而无止,不死何俟?”就是说,人若不知羞耻,还不如死了呢。可见,知耻、自尊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时下却有些人认为:“都80年代了,还讲什么脸面?脸面值几个钱?”在他们看来,今天讲求实精神,讲竞争意识,就不该讲脸面;否则不是虚伪,便是窝囊。  相似文献   

5.
知廉耻,才能懂得敬畏。五官出了问题,脸面必然扭曲。心要是坏了,脸面也就没了。所以说,中央提出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要我们自省、自查、自尊、自爱,努力克服不良习惯,杜绝病患的滋生。廉耻从字面上讲就是廉洁的操守和羞耻的感觉。廉洁好理解,羞耻说白了就叫"不要脸",或称"臭不要脸",可见人们对脸面是很看重的。而脸面是由五  相似文献   

6.
“面子”的本意是指附着于“里子”(事物的内质)之上的表皮和外壳。“面子”的引申义主要有两层:一指“情面”,二指“脸面”。情面乃“人情”也。人情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其在现形式多样与实际功能各异自不必细说;脸面与人之尊严有关。尊严,有人视其如同生命而倍加珍重,有人则视其如同草芥而不屑一顾。由此反映到人的脸面上,就有“薄脸皮”与“厚脸皮”、“要脸皮”与“不要脸皮”之分。只是,从“要脸皮”又引申出“假脸皮”,则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7.
不时看到有战友收到请柬后,无奈地戏称为"红色罚款单"。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社会交往和人情往来,但不能让人情之美成为人情之累。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革命军人也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需要与战友、亲友、朋友广泛进行人际交往。但凡事皆有度,如果整天为场面、情面、脸面而周旋奔波,不但会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而且会分散工作精力,  相似文献   

8.
激情人生     
人最可怕的是没有了激情。没有激情的人生是趋于平淡、空洞的人生,生命很容易在麻木中被风干或脆折。我们可以千万次地跌倒,可以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打击,可以几次犯下同样的错误,可以顾不上“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脸面,找个空荡无人处独自品位那份大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7,(7):35-36
1.“当个党员脸面好看,所以要求入党” 我们说,共产党员称号确实是很光荣的。作为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因为当党员光荣而要求入党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这表明了他们对党的尊敬、热爱和信赖,是值得肯定的。但仅仅为了脸面好看而入党,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  相似文献   

10.
看了贵刊今年3期所登的《"乞讨"村长白彦民》一文之后,感慨很多。一个村委会主任,不顾个人脸面跑到省城去乞讨卖艺,只为了筹措270米的修路资金,这是他数年前给村民许下的承诺。毫无疑问,这个白村长宁可讨钱也要为村里修路,是个有魄力的人。然而,尽管  相似文献   

11.
百家诤言     
有句俗语说: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相互间的矛盾都到了伸胳膊蹬腿的份儿上,还要控制着拳脚不能落到对方的脸上,这是为何呢?因为在吾国,人们把脸面看作是尊严与自尊的象征。不打脸,即为“士可杀不可辱”之意也。所以,吾国之人,皆爱面子,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相似文献   

12.
一箭双雕     
局里出了件大事:业务科的老王被纪委工作人员带走了。老王原本是业务科科长,性情耿直,不擅钻营,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非但没得到提拔,前不久还因为坚持原则跟孙局长较劲,让孙局长丢了脸面,自己丢了科长的职位。局里很多人都为老王不平,但也是敢怒不敢言。据说,老王这次被举报有经济问题,也是孙局长在背后使的坏。  相似文献   

13.
党是咱的娘一位共产党员的话张汉东小时候唱歌就爱唱共产党长大后还真的入了共产党爹逢人就说我自小就有眼力我却说党待咱亲得如同娘入了党就得像共产党的样歪邪邪活一辈让人戳脊梁想以往党风不正咱也感到疚愧待明日党风清廉咱更理直气壮入党不能只图脸面荣光爱党更不能爱...  相似文献   

14.
党报的一版被称作要闻版。顾名思义,要闻版就是刊登一些重要新闻的版面,是报纸的“灵魂”版面。报界把要闻版比作整张报纸的“脸面”。地市党报要闻版难办是困扰地市报人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因为要闻版存在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多、新闻公告多、大块文章多,而服务生活类的报道少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要闻版处于被动局面。如何办好办活要闻版呢?笔者结合萍乡日报的实际,认为要使要闻版真正“活”起来,必须坚持做到“六个结合”。一、硬新闻与软新闻相结合作为党报“脸面”的要闻版,是人们阅读时首先映入视线所在。“全党办报,全民办报”是我们党的办报  相似文献   

15.
谏臣的待遇     
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给要了回来。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几天前还如胶似漆,恨不得把对方当镜子,刚死了没几天就立马砸了人家的墓碑,还不顾皇家的脸面公然毁约。  相似文献   

16.
面子问题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5):95-96
中国人办事讲究面子,而面子最初代表的其实就是人的一张脸,因而才有了所谓脸面一说。综合词典以及“百度百科”中对面子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脸;面颜体面;光彩照人;情面、情分;物体的表面;事情或道理的外表;中国社会中存在并运行的“潜规则”……面子还指在人生过程中步步高升,借由自身成功和他人夸耀而获取的名声,也是借由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望。在具体表现方面,往往给了一个人面子,就是尊重了这个人的人格;而扫了一个人的面子,就是无视了这个人的自尊心,实际上等同于一种轻视乃至于蔑视。  相似文献   

17.
转移     
那天,县长助理刘涛迎来了一伙同学。来了同学得安排午餐,餐桌上要是没有酒烟,气氛就提不上去。按规定.公款宴请,烟酒是不能上桌的。但要刘涛自己掏腰包,这个脸面怎么也拉不下来。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给报纸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这几年被称为视觉艺术的报纸版面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照片大了,标题抢眼了,版面语言丰富了,报纸的"脸面"比过去更亮丽了。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大楼不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通常属于不仔细查找很难辨认的那种。在美国,“衙门”大小并不代表政府“脸面”,与政绩更是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20.
学生受教育的目的概而言之有: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其中学会做人一项在目前被视为公民的基础教育内容,其重要性日趋显现,所以有人提出先学做人再学求知,或者是边求知边做人。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学做人的范围,它是教育中极基础、极重要的部分,它如同整个教育行为的脸面,一眼就可以瞧见教育的好坏和伪善,正如孔夫子说人其国、观其礼一样,人其校,观生礼,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便能量出个十之八九。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学生一般都是规矩的破坏者,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管理的一大半工作就是围绕着预防学生犯规,阻止学生犯规,惩戒学生犯规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