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奖励对罪犯劳动改造积极作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罪犯的奖励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刑事奖励。物质奖励改善了罪犯的生存条件,有利于稳定罪犯的改造情绪,还能使罪犯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其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精神奖励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罪犯的尊重需要等合理的精神需要,尤其对于成就感较高的罪犯,还能使其正确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这有利于罪犯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刑事奖励能使罪犯看到以积极改造获得自由的希望,极大地激发了改造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精神缺陷罪犯的处遇制度,是一个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精神缺陷罪犯的处遇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荷兰精神缺陷罪犯处遇制度的法律基础和运行状况的介绍,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目前基本的刑事政策,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监狱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细化罪犯的分类,对其分别进行管理;实行累进处遇制度,推进狱内行刑社会化;切实保障监狱内罪犯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罪犯的改造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公检法机关应当密切配合,完善调解工作机制,司法工作人员要强化调解工作意识,注重调解策略,努力提高调解艺术,充分发挥调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犯罪构成理论总结了犯罪活动的规律,是惩罚犯罪的锐利的理论武器。实践经验证明,在刑法科学中研究犯罪构成理论,并用以指导刑事审判实践,有利于稳、准、狠地打击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造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法律虚无主义者否认犯罪构成理论,只能是削弱或者取消无产阶级专政,甚至变无产阶级专政为封建的法西斯专政。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其深刻的内涵,并贯穿于整个刑事司法过程。监狱行刑是刑事司法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理解和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与罪犯保外就医制度之设置价值,改进和完善罪犯保外就医制度,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融入罪犯保外就医制度的各个环节,会促使罪犯保外就医制度更加文明、公正。  相似文献   

7.
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社会民众特别注目的问题,也是刑事审判领域、行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更是罪犯及其亲属、朋友等极为关心的问题。然而实践中居然有罪犯对某人民法院准予减刑的刑事裁定非但不签收反而将裁定书撕毁的情况。对此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8.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刑事政策是国家为预防犯罪、减少犯罪以致消灭犯罪而制定的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指导方针和对策。作为国家刑事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其基本内涵是,从严的方面而言,即对犯有严重罪行的罪犯处以较重的刑罚,或者对具有从重情节的罪犯,在法定刑幅度内处以较重的刑罚;就宽的方面而言,既指对犯罪分子的惩办必须结合教育改造,给予悔过自新之路,也指对犯有较轻罪行的犯罪分子处以较轻的刑罚或者对具有从轻或减轻情节的罪犯,在法定幅度内或幅度外处以较轻的刑罚,或者依法对罪犯免除处罚①。宽与…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制度与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基本政策相一致,并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负担,有利于挽救罪犯,有利于消除公众的"仇视心理",应该克服目前的制约,从完善刑种和刑罚执行方式的设置、建立人格调查制度、完善执行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8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在法庭调查后依法发言,是刑事审判中的一个重要程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刑事审判中,被害人发言的程序尚未予以重视和实行。被害人在法庭调查后发言,有着充分的必要性:(1)有利于揭露犯罪,制服罪犯。被害人是犯罪分子侵害的具体对象和犯罪后果的物质承担者。刑事犯罪分子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通过被害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害表现出来的。被害人在法庭发言,是对犯罪分子面对面的声讨,将大大打掉犯罪分子的抵赖、狡辨心理,戳穿犯罪分子编造的种种谎言,收到制服罪犯的实际效果。(2)有利于对人民群众进行现实的、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被害人本身法制观念不强,或在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研究学家大卫.法拉宾博士的《重思罪犯更新改造》一书,通过客观深入的评论以及追根求源的剖析,批判了长久以来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信奉的罪犯更新改造项目。法拉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刑事司法系统进行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黄梅 《法制与社会》2013,(26):130-131,140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制度模式,其核心在于改变传统刑事司法以惩罚为主的观念,把促进和解、修复受损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社区、受害人关心犯罪和罪犯,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作为依归,同时改变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受害人边缘化的地位。在监狱刑罚执行阶段,监狱应成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启动主体,在罪犯入监服刑改造初期为罪犯制定个别矫正方案的同时,为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罪犯制定恢复性司法方案。将罪犯"认罪悔罪,积极参加劳动改造,获取劳动报酬赔偿被害人,取得被害人的谅解",确认为"确有悔改表现",结合其他减刑、假释条件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或假释建议。这涉及到对《监狱法》的修改,是对我国刑事奖励制度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昌盛 《法律科学》2011,(1):130-140
我国刑事庭审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查明案件事实,而在于以"表态——展示——教育——忏悔"四部曲的方式来教化被告人和其他公民。这种教化型庭审并非毫无意义的"形式",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而且有利于罪犯复归社会、被害人的精神康复及社会重新接纳罪犯。但是,目前我国这种国家权力主导下的教化型庭审由于缺乏认罪自愿性的保障,会使无辜者面临着极大的定罪甚至从重处罚的风险。未来中国刑事庭审的改革方向不在于彻底放弃庭审的教化功能,而是将真相、权利、效率和教化融为一体,实现多元价值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条件地把一部分罪犯置于社区,由专门机关依靠社会力量对罪犯进行社区矫治是当前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推行社区矫治,有利于动具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有利于深化行刑制度改革,提高行刑效益和罪犯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当前应完善刑事执行法律,明确社区矫治的法律地位,建立社区矫治工作体制,组建三支队伍,调整充实法律和政策,扩大社区矫治适用范围,建立系统的社区矫治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关于劳动改造罪犯的理论,是对新民主主义时期和建国以来改造罪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功地指导了对日本战犯、伪满战犯、国民党战犯、普通历史反革命和刑事罪犯的改造工作,也是今天改进各种罪犯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宗才  鲍善昌  邓立 《犯罪研究》2007,(6):63-70,80
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视野下,罪犯应当有主动要求减刑的权利;减刑时应当有罪犯"确有悔改"的证据,并与罚金、没收财产以及刑事附带的民事赔偿裁判关联执行;增设减刑的撤销机制,阻截减刑负效应;还需积极探索对减刑实行全程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未成年人特殊的身心特点,长期监禁对未成年罪犯产生众多不利影响,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罪犯实行少监禁的刑事政策。尽管我国现有制度对未成年罪犯的减刑、假释制度作了从宽掌握的规定,但这些特别规定一般比较笼统。本文就完善该刑事政策在减刑、假释制度中的贯彻落实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罪犯人像在刑事卷宗中的运用王起宏,刘玉国一、罪犯人像的概念及特征。罪犯人像,是指通过摄影技术对罪犯外貌特征加以固定的客观写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罪犯像片。就罪犯人像的作用及性质来说,它是司法工作中一种物证,属于原始、直接证据的范畴。罪犯人像的本身构成每...  相似文献   

19.
罪犯漏罪问题是监狱机关经常遇到得问题之一,我国刑事法学界对此研究得不够。罪犯漏罪涉及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许多问题,在实体法方面,主要涉及罪数、数罪并罚和追诉实效等三个问题;在程序法方面,主要涉及漏罪的发现和侦查、起诉和审判、对证据不足的漏罪如何处理、罪犯是否具有不得自证其罪的权利等等,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社会调查制度通过调查未成年人的个性特征、一贯表现、成长经历等现实情况,分析其走向犯罪道路的各种因素,考察其人身危险性,并进而寻求对未成年罪犯的最有利于其回归社会的处理方式。在我国健全与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对减少刑事司法程序对未成人的负面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