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贽与西学     
李贽晚年阐说《诗》义、发挥《学》《庸》、精研《易》理,似可看作是对利玛窦以基督教义来“合儒、补儒、超儒”的回应;他以华夏民族为天神之子,是对罗明坚宣扬的“圣灵降孕而生耶稣说”的回应,亦似可看作力图使基督教信仰中国化的最初尝试;以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之义来批评各种求媚于鬼神的迷信活动和假道学的大言诓人,畅论不可谓祭天为祭理,亦不可谓祭气,是对利玛窦学说的发挥;其《明灯道古录》着力表彰与基督教哲学最近似的墨子学说,似乎也有寻求与西学的会通、使基督教信仰中国化的意味;其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九正易因》,从“万物统以乾元”推出“人人各正一乾之元”,因而“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更展示了一种以哲学代宗教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文 《学理论》2012,(27):87-88
利玛窦是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中的一员.虽然他来华的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者型传教士,利玛窦在其《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中国文化从物质、制度到价值、心理层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化建设与交流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利玛窦对西学东渐和东学西进的贡献 ,论述了他作为西方汉学奠基人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关于海外汉学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公元160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民族学界的事件一一开封犹太人“被发现”了!这其中,不得不提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在此以前,开封犹太人自称是“一赐乐业”(即以色列的音译)教徒,周围的中国人视他们为蓝帽回回,而利玛窦首次正式将他们确认为犹太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利玛窦是界定中国犹太人身份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关于利玛窦易服的时间与地点,计翔翔教授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即1595年5月17日至18日前后在江西樟树.经过证明,所谓樟树实为吉水之误,而利玛窦到达吉水的日期,不是1595年5月17日至18日前后,而是1595年5月5日.经过进一步考证,利玛窦在吉水第一次所穿绯袍系偶尔为之,故无足轻重,利玛窦易服发生在1595年4月18日出韶州之时,其打扮为直裰加东坡巾.  相似文献   

7.
8.
王静 《学理论》2010,(21):269-270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双和”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理论架构。“双和”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但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未能得到映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双和”创造基本条件的过程,也就是“双和”逐步获得映现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和”已实现从理念到模式的升华,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这一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土壤之中,深深打上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烙印;成长于党的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之中,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孕育于时代挑战的背景之中,是对挑战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长远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长期和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模式”讨论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式"这个概念不是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层面谈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上谈的。"中国模式"无非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类型。因此,我们不妨暂时抛开好坏之争,把"中国模式"当做一个解释性的中性概念来使用。"中国模式"无疑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分量,它意味着"中国特色"从消极表述转变为积极表述。"中国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发展类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价值,所以"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农村新社区建设:21世纪的中国乡村再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改革、发展、稳定”三个方面论述了“三农”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紧迫性、重要性,指出了当前人们在思考和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要观念误区,提出了以“中国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核心的21世纪中国乡村再造的蓝图。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既接受过西方正规化神学教育,同时又通晓中国文化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天主实义》“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篇中,以中世纪著名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人学思想为武器,对“中士”悲观主义的生命观和灵魂观予以修正.不仅论证了基督宗教灵魂不灭信仰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将西方经院哲学的方法、气质带入中国,为中国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过程中,利玛窦运用中国人熟悉的语言和论证方式对阿奎那的灵魂—身体关系学说、理智学说以及实体类型学说加以阐释,为阿奎那人学思想的中国化诠释做出了典范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同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一脉相承,是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和主要目标是,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战略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建设“和谐世界”是一个长期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弘扬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解决大学生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各种难题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弘扬中国精神和践行中国精神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分三个部分对这一内容进行尝试与探索。第一部分,阐述了什么是"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第二部分提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中国精神对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意义;第三部分指出了以弘扬中国精神来激励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所采取的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进而“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的负责精神,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从人民福祉的视角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上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古代中国究竟算不算大国,如果算,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存在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和”取和偕、和睦、祥和、和平之意,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取融合、结合、联合、合作之意,指不同性质间各要素的融通。“和合”联用,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不同文明间多种并存的、矛盾的,甚至是对立因素的冲突、融合、协调、结合、统一,以及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新生命、新事物、新结构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李新蕊 《理论导刊》2023,(12):72-77
“中国之制”规范“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践行“中国之制”,实现了中国式“制”“治”互洽。其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本土内生、“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耦合共进、“中国之制”嵌入“中国之治”现实可行、“中国之制”提效“中国之治”自觉自信四个方面,彰显了“制”“治”生成合洽、关系契洽、运行协洽、转化融洽,为更好探究“制”“治”规避西方式乱象、实现在中国的互融互通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对我国发展目标的高度凝练,只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谋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美好成果。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他们的个人梦想能否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践行"中国梦",分别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主体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