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生坦荡、大智大勇的陈毅为何在艰苦抗战的1943年11月离开前线,千里迢迢赴延安?毛泽东又是如何化解陈饶之间的纠结,使陈毅"一通百通,无挂无碍",承担起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1943年夏秋间,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为排挤陈毅而一手策划了"黄花塘事件".11月下旬,陈毅怀着近乎伤感的情绪离开军部,奉党中央之命赴延安.临行之际陈毅赋《留别华中诸同志》五言组诗,一抒胸臆.其中几首曰:  相似文献   

3.
1943年深秋,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淮南盯眙县黄花塘,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整风学习运动,已转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按照华中局代书记和新四军代政委饶漱石的安排,10月26日下午,由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华中局常委会上作自我批评.陈毅以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坦率、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式的检查.他严于律己,不谈功绩,只着重检查自己20年革命生涯中曾经犯过的错误和教训,主动承担责任.当晚,饶漱石以华中局、军部主要领导成员的名义,致电中共中央,罗列“陈毅十大错误”,要求中央派人来主持军事工作.陈毅亦致电中央,简单陈述黄花塘事件的经过,他情操高尚,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提出去延安学习.毛泽东认为陈、饶矛盾较深,一时难解,11月8日复电,“希望陈毅来延安参加七大.”2 1942年12月,一支由新四军数十名旅团级干部组成的教导队,从黄花塘出发,赴延安参加  相似文献   

4.
肖守宁 《党史博采》2022,(10):63-64
<正>1943年11月8日,毛泽东主席给新四军军长陈毅发电报,让他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11月25日,陈毅将妻儿托付给供给部长宋裕和、卫生部长崔义田照顾后,于当日早晨8时带赵副官和两名警卫员,从新四军军部江苏省盱眙县黄花塘启程,踏上远赴延安之旅。他在微山湖停留期间,被微山湖别样的景色吸引而诗兴大发,《过微山湖》和《微子墓》的经典诗篇由此诞生。这两首诗不仅赋予了微山湖红色的精神内涵,也是陈毅元帅恢宏壮丽人生、浪漫豪情人格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60万精锐部队,准备"闪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在军事  相似文献   

6.
1943年11月25日清晨,寒风凛冽,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突然离开军部黄花塘。冷冷清清地奔赴延安,临行时连送行的人都没有1943年11月下旬,初冬的寒风呼啸着掠过淮南大地。昔日波光潋滟的洪泽湖变得明暗了。浩淼的湖水轰鸣着腾起阵阵波浪扑向远方,似乎急切地想申诉些什么。25日清晨,广袤的原野笼罩在一派沉闷的浓雾里。寂静之中,从安徽省盱眙县(1955年划归江苏省)黄花塘新四军军部驻地走出一行五人。为首的,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这位往日里神采飞扬、行走如风的抗日名将,此时却显得步态迟缓,脸上更是双眉紧皱,神色怅然…  相似文献   

7.
刘小清 《党史博览》2009,(12):48-52
陈毅要求三师打开苏北地方谈判局面/韩德勤的代表对双方形成的共识非常满意 1943年初,天气阴冷,凛冽的西北风肆虐地呼啸在空旷的苏北平原上。 在串场河边的偏僻一隅,有一个不大的村庄,它就是新四军三师师部所在地——阜宁板湖孙西舍。  相似文献   

8.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60万精锐部队.准备"闪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在军事上做好准备的同时,委派周恩来赴西安与胡宗南进行交涉.   ……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陈毅诞辰10周年,进一步推动老一辈革命家诗词的学习和研究,中央文献研究室重新编辑出版了《陈毅诗词集》。这部诗词集分上、下两册,收入陈毅从1921年11月至1968年7月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共计355篇,约700余首。它的编辑出版,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继编辑出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集系列丛书之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1945年10月,陈毅由延安来鲁南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当时我担任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山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主任。 到任不久,陈毅即组织进行了鲁南津浦线、淮北朝阳集和苏中等战役,  相似文献   

11.
1943年7月初,周恩来由重庆回到延安。一天,他从毛泽东的窑洞出来,又信步走进了彭德怀的窑洞。不一会儿,来延安参加整风的陈赓也来了,三个战友相见,格外高兴。正当他们谈得起劲时,突然进来了一颗“灾星”,三人的欢声笑语顿时停止了。  相似文献   

12.
陈奇文 《学习月刊》2012,(16):18-19
今年是延安整风运动70周年,当我们举行纪念活动的时候,湖北的同志很自然地联系到延安整风对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引导。延安的整风运动是1942年到1943年在延安进行的。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首先于1942年在部队开展《战时整顿三风》的运动;1943年冬紧接着全面开展整风运动至1945年8月第二期高级整风班结束时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3.
早在延安时期,陈毅的外交才能就为毛泽东所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长一直由周恩来兼任。但由于周恩来政务甚重,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慢慢物色人,为其分担部分外事工作,而最终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陈毅身上。1958年2月11日,陈毅正式以副总理身份兼任外交部长。这样,陈毅的主要任务便转到外交战线上来。当时世界舆论纷纷评论,法新社说:“陈毅元帅完全有资格负责领导中国的外交政策。”但具有35年党龄的陈毅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工作转到政府方面和外交方面,已完全解决了。瞻念前途,实有绠短汲深之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陈毅论诗许虔东毛泽东与臧克家、郭沫若、田家英、胡乔木、邓颖超、于立群等许多同志谈过诗,但关于涛的写作,特别是古体诗词的写作问题,与陈毅谈得最详也最深。毛泽东对陈毅的诗词赞扬过好几次。1957年4月20日,毛主席读了陈毅的《游玉泉山纪实》后,在...  相似文献   

15.
<正>陈毅被誉为“元帅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评说他:“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将军原来是诗人。”陈毅一生创作了350余首诗词,其中许多是记录革命战争岁月的作品。陈毅是如何走上戎马倥偬的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革命军事家的呢?陈毅“生平总想当一个文学家”,早年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发表过新诗和小说。  相似文献   

16.
正1943年10月新四军和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层发生的"黄花塘事件",虽是党史上并不起眼的插曲,但对当事人陈毅来说,用火中涅槃的党性锻炼来形容,当不为过;对调解者毛泽东来说,则是一次劝人察人的成功范例。一1943年6月新四军整风审干时,陈毅与饶漱石,一个是新四军代军长兼军分会主席,一个是华中局代书记、  相似文献   

17.
吴德明 《新长征》2006,(10):50-50
1942年12月,刘少奇从华东新四军返回延安,开始住在杨家岭。那时我也在杨家岭中央机关给凯丰当勤务员。194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主席、刘少奇和任弼时组成,同时决定刘少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相似文献   

18.
延安是闻名世界的革命圣地,当年,它集合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延安中学,就是这块圣地中的一个特殊的摇篮:许多青少年在这里学习了文化,经受了培养,得以健康成长。从延安中学毕业的学生,日后都成了新中国的方方面面的栋梁。延安中学是逐渐发展起来的1940年.我党成立了延安自然科学院,这是一所正规的学府,没有大学部、预科和补习班。李富春、徐特立、李强先后出任该院院长。这里的补习班就是负责补习中学课程。1942年,延安大学成立,由吴玉章任校长。自然科学院的补习班即转至该校,称中学部。1943年夏,延安的几所院校合…  相似文献   

19.
汪鹏程  陶钧 《党史文苑》2011,(15):51-54
陈毅是著名的诗人元帅。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陈毅不但紧握枪杆杀敌,而且拿起笔杆战斗。陈毅记录赣南游击战况的军旅诗词,饱含赤诚质朴的真情,表达了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坚定立场,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激荡着"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怒吼,重现了赣南游击战争的历史画卷。游击诗词通俗易懂,充满了战斗  相似文献   

20.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时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求婚未成,怒杀恋人刘茜,成为延安轰动一时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