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行为的主要方面,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往往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民主化的标志,然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往往也是过度政治动员的结果。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转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参与随着选举活动的增加而不断扩张和深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社会陷入高度政治参与的时期,这与台湾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慧芹 《工会博览》2014,(28):31-31
所谓民主政治就是人民决定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最终体现人民意志,人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定性环节,这也是“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意义所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政治要求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同时民主政治要求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社会分化程度很高的多元社会。为了避免争吵和国内战争,加拿大政府提供各种政治参与渠道作为社会的安全阀。在实际民主政治运作中,精英集团在加拿大政治参与中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影响。某些公民远离政治和对权力当局顺从的倾向,使得加拿大主要的权力更落到了精英的手中。在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多方面因素中,利益是根本动因。当他们的利益被卷入到政治事务中时,他们就会变得很积极。加拿大的政治参与有自己的特色:加拿大自动参与作用的范围较大;公民通过参加不同的政党和社团实现政治参与;精英阶层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实力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梳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民主政治实践的期望价值指向与现实需要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依次选择了与特定历史时空相耦合的动员型模式、大民主模式、组织化参与模式与社会参与模式。从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实际落差来看,以人为本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必须同民主政治的价值相吻合,必须置于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框架内,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世俗社会中不存在完美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我们只能在从人类一切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中汲取创新的灵感与资源的同时,依凭政府、学术研究与社会形成的有机合力,不断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无疑面临着政治发展这一严峻课题。一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尚未成熟,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政治稳定,制约政治发展的进程。在现代化的大背景和中国社会转型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下,只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切实解决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才能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民主具有三种使用语境,即作为价值观念的民主(民主精神)、作为实现形式的民主(民主制度)、作为实现过程的民主(民主运动)。民主化理论不是鼓动人民起来造反的理论,而是规制民意的制度化改革和建设理论。推进民主化,不应该成为敏感的禁忌,而应该成为一种积极改革的战略。民主化意味着"双边进程":一方面要让公民尽可能做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要让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成为国家主人。公民要做自己的主人,意味着公民自主和社会自治作为民主拓展的空间是有价值的;公民要做国家的主人,意味着政治权力来源和行使要受到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中国民主建设具有广阔的空间,如何让既有的正式的制度发挥有效作用;如何贯彻协商民主的精神,开拓民主参与或沟通民意的新渠道或新方式;如何管束党政公权力,使其能够依法施政;如何确保公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害,这是中国民主建设的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西方政治制度在吉尔吉斯斯坦不仅未能开花结果,相反,政治结构体系却发生了功能紊乱与协调失灵,并导致政治持续动荡,整个国家出现治理危机;对民主化与执政能力,政治参与同国家制度化的比例,国家治理的模式与稳定繁荣的目标三对范畴重新进行考察,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在具体治理困境中的症结,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网络化趋势给政治发展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政治生活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挑战 :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受到冲击、公民政治参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公民权利的保障遭遇困境、国家安全的维护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1):23
@共识网:许耀桐:凡致力于推进和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国家,都需要执政者对政治民主化的认同和市场化经济发育成熟这样两个必备的条件。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后……似乎还有人认为,现阶段中国还没有到可以谈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微天下     
《南风窗》2011,(21):23-23
@共识网:许耀桐:凡致力于推进和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国家,都需要执政者对政治民主化的认同和市场化经济发育成熟这样两个必备的条件。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后……似乎还有人认为,现阶段中国还没有到可以谈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公民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对公众环境政治参与的社区环境管理、政府环境政策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的三维理论设定,本文以对山东省济南、青岛、威海和聊城4城市的调研为基础,对我国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和公民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的基本结论是:就城市比较而言,青岛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最高,济南和聊城次之,威海最低,而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年轻、高学历和非生产性职业群体具有较高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但总体来说,环境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伊斯兰主义、军人干政、身份政治三个典型问题,分析它们对"阿拉伯之春"的影响。首先,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治转型表明,伊斯兰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伊斯兰主义既可以支持民主,也可以反对民主。其次,军人干政在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异常复杂,对其进行评价应客观具体。就本文选取的三个案例而言,军人干政的形式、程度和作用各不相同:在突尼斯,军队基本未干预民主转型;在埃及,军队对政治转型进行全程干预并且不断变换角色;在也门,军队部落化导致了政治转型碎片化。最后,本文研究了身份政治对阿拉伯国家民主化的复杂影响。在国家内部,身份政治是阿拉伯国家冲突性和竞争性政治的重要认同来源和社会机制。在地区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泛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政治思潮,导致地区国家基于身份政治决定外交政策甚至干涉他国事务,导致某国的民主进程被外部干预阻断。总之,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异常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3.
应琛 《当代世界》2012,(1):55-58
美国人的自豪与服从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体系内的人们对于政治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也包括关于政治目标的知识和信息。政治文化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政治亚文化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但如果亚文化过于强大,国家的政治稳定、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制度运行和政策执行就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每个国家都会采取措施以实现公民的政治社会化,塑造国民的政治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威 《当代世界》2011,(5):50-53
随着传播技术的创新普及,媒介与政治的互渗力不断提升。一方面,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共享等特征,使全世界范围内更多公民和媒体能够更方便地接近政治领域、参与政治过程;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效力也越来越突破地域和空间界限,吸引不同国家、民族、社会群体的政治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中东政党政治提供了实践空间,中东诸国通过颁布宪法、组成议会和开展选举建构现代政治模式,但领导人的奇理斯玛式权威和一党制的政治实践使中东政党政治具有鲜明的威权政治色彩,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过渡体现了民主化进步,但党国合一和军人威权传统、西方政治干预制约中东政党政治的完善。现代伊斯兰主义通过伊斯兰政党参与政党政治,通过整合伊斯兰信条和现代政治理念的实践来化解社会矛盾并推进民主化进程。如今,中东民族主义政党执政空间变小,政党意识形态分歧弱化,新生政治力量冲击政坛,只有建构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政党政治才能真正实现中东民主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30年间,西亚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变迁大体经历了石油繁荣与政治动荡,对民主化改革的尝试,以及穆斯林世界对全球化回应的三个阶段。自1990年代以来,西亚阿拉伯国家所进行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成效不明显,威权主义政体迄今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伊斯兰复兴力量迅速增长,连同其中激进和极端主义一道,已经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国家、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秩序的变革或塑造。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任何现代政党都不能回避民主。但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视角看,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是长期执政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路径选择。作为执政党,必须根据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状况和新要求,定位执政理念,健全执政体制,完善执政的运行机制,在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8.
苏联政府环境治理的失败,成为20世纪80年代公众大规模参与环保的直接诱因。随着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绿色"新思维对公开性、民主化的倡导,原本单纯的环保公众参与渗透进越来越多的追求民主变革的复杂政治诉求。持不同政见者借助政治敏感性较低的环境议题持续向政府施压,环保公众参与日渐带有强烈的泛政治化倾向。环保公众参与影响和"掩盖"下的民主民族运动,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颠覆和国家解体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自由主义的思维逻辑,政治共同体在向公民施加一种政治义务时也意味着向公民施加了一种善,而这明显地违背了国家中立性原则:即政治共同体不将任何一种善加诸于公民身上。所以,自由主义基于国家中立性原则否定了政治义务的正当性。当然,自由主义对政治义务的这种证伪逻辑还需要依靠一个前提预设,那就是政治义务是一种善。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对东欧国家的民主转型有重要的影响。在斯洛文尼亚1980年代的民主化进程中,公民社会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从新兴运动的兴起到新社会运动逐步介入政治并最终实现政党化的过程,对斯洛文尼亚社会多元化结构的形成、社会政治组织的培育和政治精英的培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斯洛文尼亚共盟所推行的政治改革以及对公民社会的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二者共同推动斯洛文尼亚实现平稳的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