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0年秋冬之交,蒋介石派遣大批别动队和杂牌兵,趁闽北红军到赣东北参加组编红十军,兵力空虚之机,大肆“围剿”闽北苏区。面对敌人的凶猛“围剿”,苏区军民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闽北苏区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了。消息传到赣东北后,中共赣东北省委决定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省级党校──赣东北苏区党校李仰辉,方进平赣东北苏区党校,先后称之为“赣东北特委党校”、“赣东北忠发学校”、“赣东北省委党校”、“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一所党、政、军干部学校,也是当时农村...  相似文献   

3.
黄如松 《党史文苑》2009,(12):46-47
江西老表都知道,江西省弋阳县出了个方志敏。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的同志有很好的创造”。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创建苏区银行,发展金融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便是“赣东北的同志”伟大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4.
浅议皖赣边苏区的历史地位肖赞润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的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建立的一块颇有影响的新苏区。从1934年3月到1935年1月,党领导皖赣边军民开展英勇的革命斗争,使这里成为闽浙赣省委领导下的仅次于赣东北中心区...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朱彭黄”,赣东北苏区有“方邵黄”。其中的“二黄”(黄公略、黄道)贡献殊多,却英年捐躯。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如其名,黄道一生的思想和业绩,  相似文献   

6.
方志敏烈士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闽浙赣苏区创始人及闽浙赣苏维埃第一任主席。方志敏、陈昭礼、黄道、徐履峻及其战友们前仆后继、共同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早期称赣东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苏维埃区域之一。在闽浙赣苏区的斗争中,方志敏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赣东北苏维埃政府自1930年10月16日创立“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闽浙赣苏区银行前身)至1934年9月。先后发行股票、债券近30万元。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正如当时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财政与经济问题的决议案》所指出的:“在发展苏区生产,调节金融,帮助政府解决某时期的财政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闽浙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苏区之一。从1927年10月开始,历经了弋(阳)横(峰)初创、信江“割据”、赣东北发展、闽浙赣鼎盛、苏区丢失等5个时期达8年之久。鼎盛时期地跨闽、浙、皖、赣四省几十个县,100多万人口,被毛泽东同志盛赞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获得“苏维埃模范省”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9.
湘鄂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六大苏区之一。为了宣传湘鄂赣苏区光辉的革命史,缅怀与讴歌在湘鄂赣苏区战斗过的革命先辈和广大军民的丰功伟绩,我们  相似文献   

10.
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赣东北苏区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根据地的商业贸易,鼓励和动员苏区内外的商人,积极开展商业贸易活动,想方设法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证了红军的粮食、服装及军需品的供应,缓解了苏区军民的生活困难,红色商人们为苏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樊宾 《党史文苑》2009,(8):11-14
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赣东北苏区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根据地的商业贸易,鼓励和动员苏区内外的商人,积极开展商业贸易活动,想方设法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证了红军的粮食、服装及军需品的供应,缓解了苏区军民的生活困难,红色商人们为苏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10,(5):F0002-F0002
为深入研究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弘扬革命前辈和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促进湘鄂赣边各县的交流和合作,推进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多方协商,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湘鄂赣苏区论坛”,定期或小定期由湘鄂赣苏区中心区域县轮流承办。2010年9月将在江西省修水县举行首次“湘鄂赣苏区论坛”,以“湘鄂赣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3.
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是从政权体系建设着手,辅之以法制、廉政建设以及特色的干部培养方式,形成了赣东北苏区独具特色的政权建设模式。方志敏率先提出"依靠农民,建立苏维埃",并且自下而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权系统,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紧密结合,使赣东北苏区成为全国模范苏区、"方志敏式根据地"。闽浙赣苏区的政权建设是成功的,对于巩固新生的闽浙赣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苑》2010,(5):56-56
为深入研究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弘扬革命前辈和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促进湘鄂赣边各县的交流和合作,推进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多方协商,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湘鄂赣苏区论坛”.定期或不定期由湘鄂赣苏区中心区域县轮流承办。经多方协商,拟定于2010年9月在我县举行首次“湘鄂赣苏区论坛”,以“湘鄂赣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过去党史界一直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是指弋阳、横峰、信江地区,而早期1928年赣东北特委书记饶漱石、黄光领导的赣东北苏区主要是在都昌、湖口、彭泽、鄱阳这边,并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委员会,进行了土地革命,开辟了红色苏区,"湖口暴动"攻占了县城,影响全中国。而这辉煌一页,主要是在赣东北特委领导下,邹觉民主席和中央特派员起了重要作用,对这段党史我们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方志敏式”的赣东北——闽浙赣——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并为1934年1、2月间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优秀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率先在苏区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赣东北建立起坚强的共产党组织.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赣东北苏维埃政权,并逐步扩展到闽浙皖赣边区.党组织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苏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与此同时,党组织还积极慎重地发展到白区.苏区鼎盛时期,赣东北的共产党支部发展到972个,党员达17375人(未含闽北、浙西、皖南数)在“左”倾错误领导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赣东北的共产党人,依然坚守共产主义信念,格守入党誓言,高举红旗,或随中央红军长征,或游击于闽浙皖赣山区,继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转战大  相似文献   

17.
<正>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优秀共产党员高举党的土地革命旗帜,探寻中国革命道路,领导闽浙皖赣四省边区百万群众创建起来的“坚强的苏维埃阵地”(毛泽东语)。苏区党和政府及广大军民发挥前所未有的创造精神,使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多项之最。  相似文献   

18.
许顺富 《党史天地》2009,(12):35-39
1928至1935年.由于“左”倾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在苏区各地疯狂展开,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闽西苏区的肃“社会民主党”运动、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苏区、赣东北苏区、陕北根据地的“肃反”运动都曾使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夏曦在这一苏区的肃反活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1932年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肃反活动,使3万多人的红3军迅速下降到3000余人,弄得整个部队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1,(10)
正湘鄂赣苏区是在秋收起义的基础上,经过平江起义,在红五军帮助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湘鄂赣苏区与罗霄山脉南段的湘赣苏区相配合,南与赣南闽西苏区、北与鄂豫皖苏区、东与闽浙赣苏区(又称赣东北苏区)、西与湘鄂西苏区相呼应,成为影响全国的六大苏区之一。中共在湘鄂赣苏区执政的实践,丰富了地域特色的党史、军史和苏区史。湘鄂赣苏区以长达10年的艰苦斗争经历,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以及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按照方志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起来的一块以浮梁为中心区域的颇有影响的新苏区。它东起举源,西至湖口,南毗乐北,北连祁门,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构成闽浙赣根据地重要组成部份;它是闽浙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直接产物,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成为该根据地西北部一道坚固的屏障。一、皖赣边苏区的创建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调谴近20万兵力重点进攻闽浙赣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订了“保卫基本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