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别山人的骨头硬,大别山人的胆子大!出生在大别山的郑维山,从小就开始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他刚刚记事的时候,父亲就是村苏维埃主席、赤卫队员。年幼的郑维山和小伙伴常常为父亲的革命活动望风送信,13岁就当上了少先队员。在国民党对根据地实行“三光”(烧、杀、抢)的清剿中,他的父亲和叔叔都壮烈牺牲。面对白色恐怖,只有15岁的郑维山毅然参加了红军。 郑维山很幸运,来到鄂豫皖红1军第1师,成了徐向前师长的传令兵。三年以后,刚满18岁的他担起了红9军第27师政委的重担。他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就是胆大,不怕死。” …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深化对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和红二十八军历史的研究,丰富党史资源,推动大别山和岳西红色文化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庆市委将联合主办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红色岳西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正参加长征的红军除红一、二、四方面军外,还有红25军。红25军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柳暗花明。1931年10月,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金寨县麻埠镇,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部队。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入川,后发展壮大为红31军。1932年11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览》2011,(4):56
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在岳西重建,并创建游击根据地。七七事变后,红二十八军率先鄂豫皖边区举行国  相似文献   

5.
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8军,先后三次组建。在根据地坚持和保卫时期,独立支撑和发展了皖西地区的武装斗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又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支主力红军。这支部队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勇往直前,在人民军队史册上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页。 红28军第一次组建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只剩下五个主力团和部分游击武装。国民党军在“血洗大别山”的口号下,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敌军疯狂进攻和血腥摧残,使根据地丧失六分之五,尚存的苏区也被分割为鄂东北、皖西北彼此隔绝的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6.
陕南根据地     
《党史天地》2007,(8):48-49
郑位三、陈先瑞坚持两年游击战争 毛泽东评价:“中央红军西征出动,你们红74师就在南面闹华山,配合得很好呀” 1934年9月,程子华受党中央委派,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在罗山县向鄂豫皖省委常委、红25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要红25军作战略转移,去开创新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参加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之一。1930年3月,由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武装起义建成的红军第十一军改编为红军第一军,开辟了广阔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1年1月,红一军与鄂东南地区的红十五军组成红军第四军,随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又建立了红二十五军。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全军约3万人,在鄂豫皖地区赢得了多次大规模战役、战斗的胜利。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向西转移。19…  相似文献   

8.
唐亚 《世纪风采》2007,(10):14-17
高敬亭,原名高志原,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特区苏维埃主席、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皖两北党委书记、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委、红军第二十八军政委等职。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他与中央失去联系,在极其困难条件下,重建红二十八军,勇敢地担负起全面领导边区党、政、军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革命摇篮大别山,火炬燃遍鄂豫皖。打富济贫谋生路,烈士鲜血染杜鹃。”每当想起这首脍炙人口的红军歌谣,就像打开了那一卷卷恢宏、悲壮的旷古传奇,让人想起那慷慨激昂浴血呐喊的战争岁月,想起鄂豫皖根据地那片红色沃土,想起艰苦卓绝的皖西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21,(4)
1930年11月至1931年5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深入贯彻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恢复和建立特委和军委的统一领导,继续坚持以工农为骨干的建军路线,扩大红军,整编红一军和红十五军,成立红四军。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正确地分析了形势,明确提出主力红军的机动作战和广泛的游击战争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充分发动群众,先后取得两次反"围剿"的胜利,使得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1.
博览之窗     
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为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  相似文献   

12.
董保存  王喆 《湘潮》2014,(7):34-38
大别山红旗不倒,高敬亭演绎战将传奇说起驻守西北要地宝鸡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就要说到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后的队伍坚持在鄂豫皖粉碎了敌人的4次疯狂"围剿"。1934年11月,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开始战略转移,红八十二师师长、鄂豫皖省委常委高敬亭临危受命,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省委。  相似文献   

13.
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曾有两支词不同、曲相同的歌。其一,《土地革命歌》;其二,《红军纪律歌》。而《红军纪律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很类似。那么,这三支歌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年,这支队伍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时,徐向前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追寻蔡威在鄂豫皖苏区战斗的足迹,我们冒着酷暑来到河南省新县。这是一座美丽的县城.一条河流穿城而过,若大的县城像个大公园,整洁宁静。新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曾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刘伯承等曾在这里战斗过。  相似文献   

15.
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党中央任命的首任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曾任皖西北道委书记,创建和参与领导过红二十七军(任军政委)、红二十八军(任军政委)、红二十五军(任军政治部主任),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曾遭受数次挫折,险些被杀,但是他对革命的信仰却愈久弥坚,未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作战略转移.1935年2月,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根据省委撤离苏区时留下的指示信,在岳西县凉亭坳重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此后,红二十八军以岳西县(1936年1月建县前分属舒、霍、潜、太4县边区)为中心,纵横驰骋于鄂豫皖3省边区45个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中红二十八军自重建之日起至1937年9月下旬撤离岳西时止,无间断地在岳西地域坚持活动长达两年零八个月.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一军)建立90周年。红一军最初组建于大别山区,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是鄂豫皖红四军和后来的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时期,这支部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奉献。1930年5月,大别山的3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的  相似文献   

18.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央决定将南方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2月27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该军无军长)和豫南游击队代表张明河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并参加新四军军部成立大会。高敬亭、张明河与周恩来见面后,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在听取了两人关于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游击队的情况汇报后,周恩来对高敬亭说:敬亭同志,自从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撤出鄂豫皖边区后,国民党17万大军包围了这里。在敌情险恶的形势下,你带领留下来的部分官兵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重建了红二十…  相似文献   

19.
正赖荣传,永定县合溪乡汤湖村人,1911年出生,1928年6月加入乡赤卫队,参加过永定暴动和稔田暴动。1929年红4军入闽后,赖荣传被推荐到龙岩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他先被分配到红4军第4纵队当宣传员,部队编入红12军后,他任红12军政治部青年干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主力红军开始战略转移,赖荣传所在的部队与其他部队合编为红9团,团长吴胜,他任政治部主任。红9团奉命留下来坚持敌后游击战争。1935年4月,红9团与红8团会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蒋介石调动反动武装约20万兵力,集中对闽西南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轮番“清剿”。谭震林和张鼎丞、邓子恢等一起领导留在阔西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战士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但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而且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成果,巩固了1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也因成功领导南方游击战争而被誉为“南方三杰”。谭震林作为南方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