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44年6月,陕北延安。夏日的气息,使这个本来就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革命圣地,更显得热火朝天。一天晚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专门在杨家岭设宴.欢迎从抗日根据地前线回来的两位贵宾英国朋友迈克尔·林赛(中国名林迈可)和他的中国妻子、山西人李效黎。周恩来副主席和夫人邓颖超在门口欢迎。紧接着,身材高大的毛泽东主席出现在林迈可夫妇面前。毛泽东首先表示慰问,然后对林迈可说:“你来中国,帮助我们打日本人,我们是很高兴的,我们感谢你的努力!你还能和我们一起过艰苦的生活,这是很不简单的!”会见之后,宴会在大礼堂里开始…  相似文献   

2.
正1995年8月5日,上级通知我有一位英国女士要见我。我很纳闷。我并不认识英国朋友,是谁呢?匆匆赶往宾馆,见到一位老人,说着一口山西口音的普通话,细看,不是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而是地道的中国人。接待的同志告诉我,她叫李效黎,是林迈可的夫人。林迈可,那不是抗战期间在延安工作过的国际友人、被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人们对白求恩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救死扶伤,最终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伟大贡献早已熟知。但白求恩还有一大贡献却鲜为人知:他影响了他的英国朋友林迈可投入中国抗战,并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赞扬林迈可"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帮助中国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军队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奇缺物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为世界和平正义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陆石 《红岩春秋》2009,(1):22-24
秧歌队“改戏风波” 1944年春,周副主席(在延安时,大家对他的称呼)邀请重庆各家报社的记者来延安参观访问,并组成了一个新闻记者代表团。周副主席要举行一次秧歌剧汇演来招待他们。他对这次汇演非常重视,事先开了一个动员会,有鲁迅文学院、边区群众剧团、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央党校、延安保安处、延安直属分区、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从此,他在政治上与中国国民党大大拉开了距离。而后他又带着“延安方面未知如何”的心情,前往延安认真考察了8天,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如拨云雾见青天,喜慰莫可言喻。”印象极为深刻,至为向往。从此他开始和中国共产党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6.
梁月兰 《世纪桥》2014,(11):14-16
有这样一位美国军人,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来到中国北方,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朱德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及五个省,行程不下三四千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第一个外国军官,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时任美国海军陆队战上尉、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参赞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相似文献   

7.
孟红 《党史天地》2008,(5):11-14
朱德对下棋向来颇感兴趣。一往情深;而且造诣精深,远近闻名。他最擅长走“飞象局”和“仙人指路”。着法柔中有刚,善于反攻。喜用“马”、“兵”取胜。在革命圣地延安的战斗岁月里。朱德常与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对弈;在统领八路军作战于抗日的硝烟炮火之余。不仅喜欢抽空与彭德怀、左权等在楚河汉界间“打打杀杀”一番。还经常与八路军驻地的老百姓较量几下。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的八路军(十八集团军)驻湘机构,一般称为“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我认为应正名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依据如下: 1、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七日王凌波同志在延安行政学院写的《自传》中说:“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离延安,十二月九  相似文献   

9.
<正>留守延安,责任重大。毛泽东靠萧劲光“吃饭”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呼吁下,国民党政府终于与共产党达成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协议。继而,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萧劲光被任命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对内则称留守兵团司令员。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  相似文献   

10.
<正>为铭记林迈可、李效黎夫妇为中英友好、世界和平正义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2017年8月15日,林迈可、李效黎纪念馆在吕梁市离石区落成开馆。该馆是离石区继2016年"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纪念馆"开馆后,建设布展的又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展馆。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无偿捐献抗战文物118件。林迈可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1937年,受燕京大学聘请,与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战  相似文献   

11.
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我军作为一支人民的军队,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的联系、鱼水的关系。但真正把“双拥”作为一项活动、一项工作,在每年春节期间开展,是从1943年开始的。那时,党中央在延安。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后,为了巩固陕甘宁根据地,使其成为全国抗日大本营,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任命是“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萧劲光任司令员(又称主任)。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大力支援配合下,萧劲光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率…  相似文献   

12.
叶介甫 《党史纵横》2013,(12):27-28
黄登保,1918年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一个华侨家庭。1935年他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1937年加入抗日敌后援会,后经党组织安排回国。1938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八路军炮兵团排长、连长,延安炮兵学校队长,炮兵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军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炮兵学院训练部部长,军委炮兵技术部副部长,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炮兵副司令员,  相似文献   

13.
《八年敌后抗日见证:英国学者林迈可文献集》系统汇集了国际友人林迈可先生与中国抗战相关的英文文献,集中反映了林迈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积极参加中国抗战的传奇经历。该文献集不仅是记录八年敌后抗战的珍贵史料,同时对于从国际视野下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以延安为革命大本营.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开辟了一个新世界,孕育出新中国的雏型。延安以其“模范的抗战堡垒”的独特魅力,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为大后方青年所向往。同时,延安也因其不同于大后方的新姿,为世界瞩目,成为外国新闻界采访的热点地区,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斯特朗、爱泼斯坦、斯坦因、福尔曼……,先后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在对延安进行实地采访后,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到中国不到延安看不到新中国。”叩开延安的大门,斯诺采访到他“一生中在亚洲所…  相似文献   

15.
他是走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5个省,行程5000余公里。他把考察途中所见所闻,八路军和新四军内奇迹般的事...  相似文献   

16.
陕北。延安。 1937年 11月 29日,一架飞机在延安的简易机场降落。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王明偕同康生等人缓步走下飞机。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在机场热烈欢迎。毛泽东以“饮水思源”为题致欢迎辞说:欢迎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到延安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做“喜从天降”。 然而,毛泽东用他那热情的怀抱迎接回来的王明并没有改掉忽“左”忽右的作派,此次回国更以为掌握有共产国际的新精神,因而显示出一派“钦差大臣”的姿态…  相似文献   

17.
一份报纸引起蒋介石的惊慌1938年1月11日,汉口街头突然冒出一份人们从未见过的新报纸。几位报童满街大声哈喝:“卖报、卖报,请买(新华日报),最新消息,八路军在前线又打了大胜仗!”不到半天功夫,(新华日报)销售一空。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共产党办的报纸新鲜、真实、有气势。于是(新华日报)加快印刷。整个武汉城被震动了。消息传到延安,传到重庆。毛泽东听说后,十分高兴,当即致电中共中央长江局周恩来、博古:《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深感震惊,他没…  相似文献   

18.
颜梅生 《党史纵横》2010,(10):25-28
他14岁参加红军,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叫谢滋群。  相似文献   

19.
朱德与华北抗战初期的“运动游击战”问题龚希光1937年9月,朱德亲率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与其他领导人一起,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迅速打开局面,站稳了脚跟,普遍发动了抗日游击战争。到1940年5月朱德奉召回延安时,...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董必武主要战斗工作在国统区,在此期间返回延安两次。董必武讲好“延安故事”的主要实践路径有:参与创建党的舆论阵地《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并持续发表大量宣扬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方针政策的文章;利用国民参政会批驳国民党谬论,宣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协助党中央谋划邀请外国记者访问延安,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利用旧金山联合国会议中国代表身份在美国宣传延安等解放区的真实状况,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董必武在延安时期的宣传实践经验对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仍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