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协商民主与公共利益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旨在解决自由主义民主的困境,其主旨和导向在于复兴某种形式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并不否认公共利益的存在.在民主协商过程中,存在着促使和削弱公共利益达成的两股相悖力量,这使本身就充满歧义性的公共利益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8)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风向标,是中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如形成的渊源、形成的路径、参与的主体、实践的形式、发展的层次等方面。认真厘清二者的区别,探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与不足,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协商民主的价值,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层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内涵上,基层协商民主就是我国基层组织和基层单位的各类主体,通过有组织地协商,依法参与基层公共决策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实践;在外延上,基层协商民主的领域和范围包括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农村协商民主和企事业单位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4)
从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中国政协制度,在比较传统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后,通过研究政协的运作,揭示协商民主与政协的契合和联系,从协商民主的角度论证政协存在的必要性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戴宝 《学理论》2012,(22):40-4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结构分化日益加剧,新的利益主体的不断涌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凸显出的一些问题与矛盾使得某些现有政治运行体制运作的乏力,日益凸显协商民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多样化发展,这些都使农民想要表达政治诉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物质基础;培养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开拓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促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等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兴起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研究和探讨,一时间成了学术界的热门话语。由于政治生态、理论场域的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存在许多差异,具体表现为:理论研究缘起、概念内涵界定、理论探讨基础、理想现实定位、理论实现模式及研究价值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以利益矛盾为主的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频发暴露出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和公共政策的局部失衡,也反映出政府在利益协调、协商治理方面能力的不足。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公共参与缺失造成的制度供给不足、应得权利失衡和权力缺少有效监督。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扩大公共参与和实现协商治理是解决社会冲突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9.
黄列 《团结》2014,(1):46-49
当今世界,全球化现象打破了地域界限,使民族国家的疆界日渐模糊淡化,使地方、国家和全球事务不断发生互动。这样.全球政治过程必然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民主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现代民主理论主要是以单个国家为参照系来揭示民主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的.或者说只是以国家为基本依托来探讨如何推进民主发展问题的。传统民主机制已经无力解决许多国际性问题.在世界政治层面建立健全新的民主机制不仅是一项迫切的政治任务.而且是一项必要的理论工程。  相似文献   

10.
政协民主: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互补互动,构成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统一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而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独创的、具有独特优势的典型的协商民主模式,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基础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自由、平等、理性和公共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现阶段推行协商民主,能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对于转型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协商民主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其含义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它以公民参与决策作为民主的核心价值,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制定和规划民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统单位体制的渐行瓦解,城市社区(商品化住宅小区)成为基层公共生活与公共治理的聚焦点所在。面对多元主体构成的复杂的小区政治生态关系网络与力场关系,协商民主强调多元主体以公共利益与公共责任为联结纽带,以合作与共识为目标导向,强调多元主体间通过对话、商谈,有序参与社区(小区)公共生活,从而实现彼此间的包容、妥协与话语立场间的转换,这为当下复杂的城市社区(小区)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走红学术界,不仅仅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民主真实性的渴望心理,也不在于它拥有时尚的名称,而是它与生俱来的理论特质很好地反映了民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高度契合。因此,发展中的不成熟丝毫不影响我们仍然可以对协商民主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的监督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对协商主体进行监督,保障协商主体在产生与培训过程中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对协商内容进行监督,保障协商议题与协商主体的利益要求密切相关;对协商程序进行监督,保障协商能够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对协商原则的科学性及其落实进行监督,保障协商能够坚持自由、平等、理性、公正、负责任原则;对协商成果的形成、落实和完善进行监督,保障协商成果能够反映全体协商者的共同意志和利益。  相似文献   

16.
贺朝霞  鲁丽敏 《学理论》2011,(10):29-31
以选举制度的演进为视角,梳理中国共产党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中国共产党运用协商民主理念对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其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立法协商作为我国立法过程的基本程序和重要环节,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应通过制定立法规划、提出立法建议、法律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的立法协商得以充分展现,通过人民政协、人民团体参与立法协商的形式得以有效彰显。立法协商还需要在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突出人民政协参与优势、推进立法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加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立法,应当在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的高度上认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立法的特点,坚持以协商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强调工会在协商中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增强法律刚性,强化法律效力;提高立法层次,完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侯莎莎 《学理论》2010,(22):28-29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学术界就其与政治协商、选举民主的关系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认为未来研究应着重探讨协商民主在中国实现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有效的多元利益整合机制,是我国社区治理重要政治选择。协商民主下的社区治理求我们激发和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增强居民间的信任关系;强化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身份认同,构建社区公共意识;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构建社区利益相关者的社区参与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