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晔  钱继磊 《行政论坛》2012,19(4):76-81
行政执法权是行政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行政执法的理论研究与实务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更深层次上至少与历时性因素、共时性因素以及当前世界结构因素的阻碍力量不无关系。社会治理是当前凸现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对于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可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影响。具体而言,应从如何理解行政执法的价值目的、行政执法的主体范围如何才能有利于其价值及目标的实现、行政执法仅是执法主体去利用外力去强制执行和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当前行政执法难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四个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在我国不断发生。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产生既有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弱化、道德下滑等规则缺陷的原因,也有涉案者在心理方面的个人原因。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必须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治理这类社会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元主体要协同建立治理网络,重建良好的信任基础和沟通协调机制,重建民主、法治、道德等规则,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降低社会伤害事件的频次及危害。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3)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广大农牧民受益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乡村治理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自然环境、社会基础、民族特色等的影响,在自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为例,在了解科左中旗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针对该地区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栖霞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组织运行成效和主要问题进行考察。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契合性阐释,指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取向应从区域化走向脱域化、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应立足整体性治理的理论高度与实践取向,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技术和制度建设等层面进行总体布局与战略设计。具体而言,需要重塑政府治理理念,推进"软治理";调整网格治理结构,形成"稳治理";强化城市制度建设,增强"硬治理";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巧治理"。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加快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影响作用日益扩大,如何加强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全面地总结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中国梦的层面,治理与善治的视角研究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与模式改革创新研究结果可以为社会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研究的五个视角--兼论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问题是当下国内的研究热点,虽然研究成果纷繁复杂,但大致可以归纳到五个视角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分类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社会治理实践。目前社会治理研究的困境主要在于理论研究脱离社会实践、西方理论脱离中国国情等三个方面。未来对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要注重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3)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阐述了治理理论在三个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征。以社会治理为例,指出其在创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三大现实误区:理念误区、主体误区和制度误区,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过系统调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广西的社会治理创新在群众利益维护创新机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创新机制、公共安全创新机制、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机制、公共服务创新机制和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治理理念创新、治理主体创新、治理机制创新和治理手段创新四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2)
城市社区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社区管理工作中,行政化倾向突出,政府习惯于直接"安排"社区管理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转变职能,培养社区人才,加强协同治理,促进居民自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湖泊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湖泊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协同不力,表现为湖区地方政府行政分割、各自为政,过于依靠行政手段,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其原因为:治理模式陈旧,协同治理的动力不足,统一管理机构缺乏权威性,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不完善。因此,应加强湖泊水污染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强化政府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符合湖泊水污染治理特性的管理机构和协调机制,加强湖泊水污染治理的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7,(6):35-42
新型城镇化是以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等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以行政命令为代表的传统治理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对治理工具进行创新,政府、市场与社会等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工具创新的角度之一。从南京江北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来看,地方政府治理工具创新框架包括:一是以整体治理为主要理念、以联动治理模式为代表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治理工具创新;二是以合作治理为主要理念、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治理工具创新;三是以行动主义为主要理念、以法定机构为代表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工具创新。  相似文献   

12.
13.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国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的明显短板和不足。深入反思这些短板和不足,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五治融合",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优化治理结构,促进社会合作治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八社联动",打造有温度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3)
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与实践不断升华,如何将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转化为安徽改革创新实践,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各界干部群众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安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继续创新解决。  相似文献   

15.
跨界治理视角下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科层体制的管理模式与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之间正在形成强大的结构性张力。深入研究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实现对社会冲突的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动态治理,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领域亟待破解的一项重要议题。通过引入跨界治理理论,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笔者发现区域问的公共政策差异、政府部门间的"碎片化"管理、行政体系内信息的纵向控制、利益补偿中市场机制和公民参与的缺失是中国社会冲突形成的重要原因。建立中央政府层面的跨区域利益协商和平衡机制,搭建地方政府间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形成层级政府间的授权和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作式治理模式是社会冲突跨界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0)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到来促进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体制的协同化发展,同时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政府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技术的困境、网络安全、信息鸿沟、法律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面对种种挑战,政府应积极适应当今时代变化,实现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17.
网络民主的发展对于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民主视角下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着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困境,需要完善立法,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建立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机制,转变政府观念,培养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5)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主张。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登记注册、监管不力、政社不分等困境,阻碍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不仅必要而且紧迫。借鉴英国"COMPACT"模式,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有三条路径:逐步建立社会组织监管委员会,转行政控制为分类监管与资源引导,构建以合作主义为原则的政治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乡村治理是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乡村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规范和通过乡村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乡村社会资本,它们既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又是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乡村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2)
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经多年探索形成的"双链条、双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详细说明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事实证明,通过成立虚拟社会组织、落地实体社区、挖掘真实问题与需求、分析并撰写社区需求报告、限时主题汇报、评选精品等教学策略,学生的分析、调查、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强化课程体系之间的逻辑传递性、完善多元化课程评估体系、强化课程实践与社区发展间关系也成为今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