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伟 《求实》2012,(11)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在于食品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出现了问题.从业者道德缺失、监管者道德失范、消费者道德冷漠、媒体道德功能式微是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伦理失序的实然生态;市场化及拜金主义的冲击,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食品安全悖德行为的过度宽容,监控体系不完善造成的监管乏力是导致食品安全伦理失序的深层原因;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道德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诚信机制、宣教机制是推动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伦理秩序生成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蒲丽娟  王伟 《求实》2016,(12):26-32
食品安全伦理是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相关者(主要指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和媒体)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和行为应当如何的规范,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及人的生活本身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食品安全伦理之所以必要,在于食品安全既表达个体价值诉求,又承载社会公共利益,以及食品本性异化的呼唤。保证食品安全,需要食品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伦理的共知共守。  相似文献   

3.
徐进 《唯实》2007,(7):52-5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潜在性危害,有必要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审批制度、追踪制度和标签制度,并且建立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基金制度,以社会保障性救济取代侵权损害赔偿,切实保护消费者,乃至全人类的环境权、健康权等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雷锋的道德关切与陌生人的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如何提倡一种道德关切,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雷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蕴含着这样一种作为行事规则的"在意他人、顾及他人和帮助他人"的道德关切,它体现了陌生人社会应有的一种普遍的伦理气质与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进步诱发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问题。对于科学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冲突与分离 ,需要辩证地分析 ,而把社会道德败坏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科技进步的观点是不客观的。只有努力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进一步强调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严格把持科技运用的伦理尺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进步可能付出的道德代价和伦理牺牲 ,制约不良科技行为 ,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当前道德实践存在的问题出发,运用观注人内心世界的方法,通过对道德与情感、人生价值、理性、制度伦理关系的分析,寻求使道德现实化的方法,从而为人们讲求道德、生活幸福提供一种启发,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一种道德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事件迭出不穷的一个深层原因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功能缺失,具体表现为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功能的缺失、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功能的缺失、个人品德正直无私功能的缺失。造成道德功能缺失的原因包括现阶段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传统道德观念中"私"的影响、转型期法制的不健全和道德秩序的混乱等。加强道德规范功能,预防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提高生产发展水平,加大民生投入;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食品法律法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8.
林方 《湘潮》2013,(2):54-55
食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作为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品,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污染严重、食品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现存问题及其治理的研究对减少食品安全隐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出发 ,在道德与物质关系问题、社会公平问题、道德评价问题以及爱国主义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方面对毛泽东伦理思想进行了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但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暴露出现阶段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体的深入追踪报道,我们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山东"掺肥"龙口粉丝、三鹿奶粉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技术领域中伦理问题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过程与伦理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技术的价值评价依赖于人们对价值理性的自觉,而价值理性的自觉需要技术来引导。文章从生态伦理的内在价值、生命伦理的价值重新定位、网络伦理的社会价值评价、工程技术伦理价值在内统一性等多层面,分析技术领域的伦理问题。从技术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技术领域中伦理问题对社会伦理秩序的影响,对推动技术伦理学的发展和人类道德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岳振 《当代贵州》2013,(19):28-29
贵州省"我用良心做食品"活动近日在全省深入展开。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与省文明办下发通知要求,要通过不懈努力,使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的较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无小事,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需要强调的是,在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实践中,法治手段与诚信教育必须协调使用。治理食品生产销售乱象与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并进行大力度的道德宣传与文明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思想,就是社会伦理学说。他们从人出发研究社会这一作为人必须与之交往的虚拟主体与人的关系,对它们加以道德评价,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制约人、决定人。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侮辱人、奴役人,是不道德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因而是道德的。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目标,中心是改造社会关系——消灭奴役人的旧社会,建立最无愧于人的本性的共产主义社会,使社会成为道德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哲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都是对上述人的解放理论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对实现人的解放具体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 ,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开放性、多元化 ,促进了人和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从依赖型道德向自主型道德的转变 ,对社会道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难题。这些伦理难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也会对整个社会道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力图从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伦理道德难题入手 ,分析造成网络伦理难题的成因 ,探讨网络发展的伦理原则 ,并进而提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徐长安  丁雪枫 《唯实》2002,(1):11-15
科技领域的道德困境,要求对科技伦理予以探讨。儒家伦理的优良 道德及其方法,使这种探讨成为可能,并为中国科技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儒家伦 理中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现代科技伦理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理论上,它有利于增进科技伦理与民族精神的融合;在实践上,它有利于促进科技生产者 和使用者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社会延绵向前的根本.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历史的必然和伟大的进步.但是,在传统发展模式的本性之中潜藏着各种危机的祸根,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合规律的社会发展需要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价值评价和伦理规范.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内在伦理性,以伦理的向度审视社会发展,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社会发展设定合理的道德界限,确立社会发展的适度伦理张力,发挥人类社会发展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自我校正、自我免疫的伦理机制,避免社会发展的伦理危机导致社会发展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欧阳凌  谢金林 《求实》2005,1(3):40-43
道德与经济存在着内在统一性,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并不是可以相容的,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联盟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研究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经济人"与"道德人"作为逻辑始点研究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当代世界金融和经济领域持续进行的缠结进行解释时,全球化对人类提出了新的伦理挑战。亨廷顿认为人类未来的冲突必然表现为文明的冲突,与之相对应的是孔汉思的全球伦理思想。孔汉思认为,黄金法则是对世界宗教和文化的道德标准和基本共识最低限度的表达,是全球伦理的表达和实现,是人类最低限度的普世价值。然而,仍然存在着达成如何成为全球伦理以及使用"全球伦理"术语的伦理共识问题。维雷杜借助非洲伦理规范中"同情的公正"和"共同体"等概念,厘清了"全球伦理"和"普世伦理"之间的界限和关系。全球伦理的发展可行性在于通过创立全球伦理规范而不是单一全球伦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们总是突出强调“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却较少从“治国”的高度讨论道德建设问题。这不仅导致对道德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也导致对治国方略认识的某种欠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不仅把道德建设提到了新境界,而且使我国的治国方略得到了完善和提升。 道德精神的养成是治国之本 人是文化的存在。道德品格的文化养成使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伦理关系。作为人类理性范畴,道德要求人类的行为合乎理、利于人。伦理关系作为人类不可脱离的现实,由于有道德的维系,使其呈现出某种秩序状态,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相似文献   

20.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道德素质和水平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生态道德作为一种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因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