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关于党的学说,“在这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正是因为列宁建立了那么一个好的党,才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的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41页)毛泽东同志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呢?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的最基本内容是全面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这个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否割裂开来?能否互相代替?应如何对待这个理论?显然,弄清这些问题,对完整准确掌握特色理论的精神实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特色理论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部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邓小平同志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使国家更快发展起来,却是一个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邓小平同志讲:“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怎样看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举措是否正确?怎样认识我们工作的是与非?如何衡量一个政党各种政策的成败得失?邓小平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明确的回答。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在我们社会主义整个初级阶段,判断我们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就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理论与部分学员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学员们围绕邓小平外交战略理论的地位提出了一些问题,笔者针对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怎样看待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与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之间的关系? 答: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外交战略家,他为我国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把毛泽东提出但没有展开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较为完整、更为现实、层次较高的阶段。这一高层次、根本性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一、邓小平把毛泽东生产力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多次谈到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他说: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同志晚年的思想中有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革命的思想。这个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有那些特点?有那些成分是合理的、科学的?有那些成分是不符合实际的应当剔除的?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的不断革命思想,主要是在1947——  相似文献   

8.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开拓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邓小平丰富的党建思想基础上作出了“三个代表”的明晰概括,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党建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问题的回答,深刻揭示了党的本质,把对党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使新时期的党建思想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突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从而把马列主义党的学说、毛泽东党建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华诞的日子里,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确,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倾注了满腔心血,提出并实行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方略,分别表现出卓越高明的领导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毛泽东同志的治国方略毛泽东同志的治国方略,其中心就是建立一个新中国,巩固和发展新中国,“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历史任务是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①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速度、效益与质量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讲究质量,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坚持高速度、高效益和高质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陈泽水 《求实》2004,2(6):4-6
毛泽东同志说过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靠自己努力、靠不断总结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 ,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为什么要总结经验 ,总结哪些经验 ,怎样总结经验的精辟论述 ,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这对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指导各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已经以党章和宪法的形式,作为一个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确定下来了。那么,究竟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4,(1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走出来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辟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曲折和挫折后如何向前发展?这个问题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中国应该坚持走什么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责任,落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身上。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治国方略的确立历来事关大局。毛泽东同志对此作过艰苦探索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 ,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重大突破 ,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一、确立治国方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治理和管理国家 ,从根本上讲是由国体所决定的。但是 ,一个国家具体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 ,不仅受其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也反映着一个政党的…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 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 333页)为什么不可能发生呢?22年后,党的十六大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创造性的发展认识与实践.如今,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与实践的深化,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大理论课题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光辉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经的社会发展阶段。小康社会思想的提出,解决了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怎样区分为若干发展阶段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一小康社会是9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对于小康社会的理论,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这一历史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早在1979年,他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是继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之后,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旗,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并使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总设计师”。在他的一生中,尤其是在他的“无限风光夕照明”的晚年,小平同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下了举世称道的丰功伟绩。然而,他本人却很谦虚。当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问他:“你对自己怎样评价?”邓  相似文献   

20.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生产力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社会主义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本质特征?在一个长时期里并未真正解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成熟形态的社会主义应该是生产资料公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统一计划管理和领导,消费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前苏联,列宁、斯大林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模式,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特征的上述认识。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特征问题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的探索,基本围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得出的结论是:经济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费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