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法律的现代性危机.它一方面是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种理论上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观念上的建构.面对法律现代性出现的危机,西方法律学者们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而西方出现的法律现代性危机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何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避免法律的现代性危机,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的法制之路,是每个中国法律学者都不能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差别,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大众文化观决定着大众文化研究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在这样的语境下的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消除文化负面现象,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正确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素养等,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环境下大众与文化的定位,引导大众对和谐社会大众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差别,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大众文化观决定着大众文化研究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在这样的语境下的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消徐文化负面现象,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正确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素养等,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环境下大众与文化的定位,引导大众对和谐社会大众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西方语境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实境遇相契合而构成中国特色大众文化。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生存、发展存在巨大的主体地位空间、社会环境空间、科技传媒空间、地缘人缘空间、多元生活空间和全面发展空间 ,并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育作为一种诉诸感性生命的教育活动,日益成为完善个体人格品性的现实途径之一。在谋求现代化发展、建构和谐社会的语境下,中国美育理论的现代性内涵获得丰富发展。本文对中国美育如何在社会、文化和教育转型的时期更有积极作为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以来,农民就不断被知识分子塑造成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绊脚石",在当代现代性语境下,透过无远弗届的影像则更广泛地建构出有如都会中流动地景、属于他者想象的弱势无知的农民。中国当代的乡民研究需要关切的主题是如何从外部,也就是透过城市或他者的眼睛观察当代中国农民意象如何形成,以及现代性的话语如何导致人群与人群、人群与事物关系的变迁。在大量的影像展演中,农民与农村意象经常被呈现为相对于"标准化"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异例,不断被形构为难以融入当代的"次族群",而农民自身也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将"现代性"话语纳入日常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必须积极进行的重点工作,然而,如果以政策制订统一标准、规格与模式的现代化来引领农村与农民,则不仅无法去除农村与农民被现代性话语沙尘暴蒙上的"灰头土脸"形象,更会使得农村的区域特色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河北文化追求的现代性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公正的现代性,文化主体对河北传统文化的自觉认知是文化现代建构的基础,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是行河北文化的现代建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以"内容为王"来建构文化产业新形态的创意时代和全球化语境下,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和现代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主干文化选项。只有现代文化选项的定位和建构,才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标志着21世纪世界文明发展从西方中心的现代性转向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时代。这意味着从现代化转向现代性的本土化的当代文化共同体建构。当代文化共同体建构是对本土历史记忆的活化,非遗保护就是使传统文化活化,在当代多维空间文化生态环境中激活历史与当下的关系,构建起多维化的当代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成为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生存环境的重要术语,也成为中国发展现代性的“场域”,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离不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全球化本质上是“现代性”的全球扩张,现代性是文明面对现代化时的一种态度,是个人—群体应对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文化心性结构,所以中国的发展要建构中国的现代性,呼唤文化认同的重构。全球化时代创造了一个差异相遇的场域,需要在文化对话中寻求文化认同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才能真正深刻阐明中国道路的本质性维度、出场必然性及其在人类史图景中关联性的历史地位。考察中国道路的创新,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启蒙现代性、经典现代性、后现代和新现代性的各种模式,必须深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写现代性的必然性,在复杂现代性语境中根据"中国新现代性"的独特坐标加以阐释;探讨中国道路的社会根源,不能简单平移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而要深度反思我国已经进入的差异性社会本身。中国道路是历史道路的继续,始终在与"半现代"陷阱作殊死博弈;中国道路决不是世界道路的"另类"歧途,而是人类史道路的创新继续,它丰富和创新了人类现代化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 ,传统的价值观念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发生了碰撞。如何合理地继承传统价值观和批判西方社会的“现代性” ,构建符合本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的当代价值体系 ,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转型中国现代性司法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有其特定的时代蕴意与战略语境.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司法改革顶层设计,既是一个富有学术内涵的理论课题,也是一项充满政策博弈的实践决断.从世情和国情出发,透过概念与框架的审视,赋权增能均衡模型的提出,可以对法治中国建设发挥框构、评估和指引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性问题。造成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本源是网络文化的特性,实质上是现代性危机,就其本质来说是网络文化危机。解决青少年网路道德危机问题要从文化自觉、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移、青少年的网络文化建构、超越现实生活和核心价值取向着手,在生活体验中提升青少年网络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公民身份是维系国家良性运行的重要构件。在民族国家的视域里,西方公民身份是在一个由多元维度动态交织的过程中被建构起来的,至少包括道德文化维度的同一性建构策略、国家赋权维度的功能分化建构策略、社会矛盾维度的排斥性建构策略。在风险社会语境中,现代西方公民身份的建构情境、动力、空间与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面对公民身份的基本问题约束,西方国家尝试在社会构成、民主范式、空间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重构公民身份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对解决当下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以地方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和农村精英分子为主体力量,综合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是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进而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问题”政治上表现为中国政治的现代性转型,中国政治的现代性转型主要表现为宪政建构。然而,中国的宪政建构却一波三折,其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宪政体制建构缺乏国家观念世俗化和个人主义这样两个关键性逻辑条件,中国传统的“天下国家”观念和轻视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观念并没有得到现代性的克服。中国政治的宪政建构不仅依赖于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法治秩序上的制度性要素,还依赖于宪政文化建设。形成一种既体现普世价值又切合中国语境的中国宪政文化是中国宪政建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的消长成为文化研完领域关注的焦点。深刻认识这两种文化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实现两种文化的合理建构,形成和谐共生的文化语境,有利于促进整体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对解决当下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以地方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和农村精英分子为主体力量,综合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是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进而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这些曾经被说成是与中国无关之舶来品的东西,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现实和文化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视角理解审美现代性,不难发现,审美现代性在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与西方历史上的际遇几乎如出一辙。事实上,当审美现代性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之前,随着改革开放而悄然形成的审美意识,已经转化成一种为现代性补弊纠偏的批判与救赎力量,并日渐成长为维系现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思想主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