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编者注),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明确指出:"八十年前,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丽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上述"两个必然结果",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建立世界反日同盟当作中国对外交往的战略任务,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正确方针。他倡导人民外交或民间外交,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政府区别开来,把广泛开展民间外交与打通官方关系结合起来。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部,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毛泽东制定的抗日外交的战略和策略是新中国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极重要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21日——26日,“世界第四届苏联东欧问题研讨大会”在英国哈罗吉特市举行。来自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从发言者及提交论文的名单上看,会议的主力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学者,第三世界的学者较前几届大会明显增多。苏联也派出了一支由40人组成的庞大的正式代表团。东欧各国(罗马尼亚、阿尔巴  相似文献   

4.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十六大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全面…  相似文献   

6.
文海掬波     
中国人民曾经饱尝帝国主义压迫欺凌之苦,现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堂堂正正地做人,人民理所当然地要求政府对外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不让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的特点是统一战线发轫于反帝反殖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并且壮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 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 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法制保证。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认真审议并 高票通过了现行宪法发展进程中第四个 宪法修正案,实现了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  相似文献   

8.
我院副院长唐代望研究员于1998年9目6日—11日参加中国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召开的第24届行政科学国际大会.《中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特色》是唐副院长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征得本人同意刊登在本期上.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在苏联及共产国际的视野中,由于孙中山给予苏联人的极好印象,国民党始终被看成是革命党,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盟。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加入,使苏联及共产国际认为可以通过不断"改造"对其进行控制,使其向苏联所希望的方面转变。因此,在对待国民党问题上一直存在偏向。同时,由于过多地考虑了苏联自身的利益,强调国民党的"反帝"作用,以及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导致了一系列的政策失误,不光使自己的东方政策破产,还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0.
外事往来     
国际外交学院院长会议两主席福斯特斯密特先生(维也纳外交学院院长)和克罗先生(美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院长)于1985年初首次向我国发出邀请,请我院派代表参加9月16—20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外交学院院长会议。我院梅平副院长和主管对外交流的潘绍中副处长本着“了解情况、结识朋友、探索交流渠道、适当宣传自己”的精神前往参加了会议。国际外交学院院长会议是1972年由维也纳外交学院和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发起并于1973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了第一届会议。之后,每两年在奥地利举行一次大会,另一年在其他与会国家举行。第十三届会议是与会国最多的一次。25个国家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苏联等9个国家是首次派代表出席。我院代表受到周到的接待并列在主宾席的位置。此  相似文献   

11.
小布什上台后 ,继续推行人权外交 ,并把人权外交与反恐结合起来 ,在对华政策上 ,小布什一方面继续保持对华的人权攻势 ,另一方面也强调与中国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 ,尽量不让人权问题干扰中美关系的大局。小布什对华的人权外交从根本上说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是美国力图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工具。在新世纪 ,美国对华的人权外交是长期的 ,但由于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国际国内因素的制约 ,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斗争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亚政策形成于二战后,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东亚以日本、韩国等国家支点,拉拢这些国家,从而威慑苏联、中国等,寻求其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就中国而言,台湾的特殊地位,包括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等,对美国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一次台海危机则奠定了美国在华的东亚战略,也开始形成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就是以保护台湾为由,使台湾脱离中国大陆,形成对立局面,意在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借台湾牵制中国,也同时牵制苏联,从而更利于其全球战略的推行。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中国人第一次听说“知识经济”是在美国人的一次晚宴上。1997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应邀参加白宫年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反复提到“知识经济”。 1998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莅会讲话。他高瞻远瞩地强调,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美国声称已开始进入知  相似文献   

14.
《人事天地》2011,(4):4-4
最近,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第四届理事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要全面贯彻落实“两会”的部署,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努力拓宽基金来源渠道,继续坚持安全至上、稳健经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制定“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是毛泽东面对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做出的理性抉择。1、采取“一边倒”策略是毛泽东深刻分析国际环境后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二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峙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非常仇恨社会主义国家,为与苏联争霸天下,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推行“冷战”政策,企图使苏联及其追随国全面混乱,政权走向解体。由于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颠覆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在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政治上彻底独立的同时,在国际经济领域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也蓬蓬勃勃开展起来。1974年4月,第六届联合国特别会议明确提出破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目标和任务。大会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两个文件,规定了各国主权平等,维护领土完整和一切国家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权利等重要原则。在政治文化领域,为维护民族尊严、民族文化特性和发展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少数大国利用物质技术上的优势,控制国际新闻传播,垄断舆论工  相似文献   

17.
1988年4月14日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由巴基斯坦、阿富汗(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正式签署,5月15日苏联军队开始从阿富汗撤走。苏联入侵阿富汗八年多之后,不得不从阿富汗撒军,这是阿富汗人民坚持抵抗外国入侵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和国际社会主持正义力量的胜利。巴基斯坦作为前线国家在推动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组织也作出了积极努力。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表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当今时代的普遍规律,一个敢于拿起武器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人民,必将赢得胜利;超级大国凭借军事实力任意侵犯别国主权的霸权行径不得人心。苏联侵阿政策的失败,如同当年美国侵略朝鲜和侵略印度支那惨败一样,再一次有力证明,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无限的,霸权主义强权政策最终必然碰壁。  相似文献   

18.
远东各民族代表大会(1922年1月21日——2月2日)是在落实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决议方面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大会面临着各种任务,如建立共产国际与远东国家的共产党、革命民主主义政党及团体之间的联系,加强它们的反帝反封建主义的活动,建立东方被压迫人民同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以及反对共同敌人  相似文献   

19.
反帝反封建是我国近代以来社会演进的内在矛盾主线,与这一主要矛盾构成相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帝和反封建两大领域内开展相应的法权斗争实践。其中,反帝法权斗争以取消治外法权、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它展现出以构建国家主权法治为目标的法权努力取向;反封建法权斗争主要分布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包括为完成土地改革而开展相应的土地立法及土地法庭建设,为保障人民民主而推行的选举权、政治自由权利等人民权利的法权安排,以及在婚姻家庭领域为消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封建丑陋现象而实施的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在党风建设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关于党的三大作风建设方面的理论贡献是: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共产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强调党的批评与党的团结是辩证统一的,反对机械过火的斗争;在党与群众的关系上,突出强调反对官僚主义,防止公仆变成人民的老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