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素质是历史与文化的产物。所谓文化,就其广义来说,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精神的、行为的、物质的文化。精神文化是内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所在,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外层,它们都是精神文化的具体显现或物化形态,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结构由四大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冲破“左”的观念的束缚,完成由“管人”向“育人”方向的转化,逐步建立全新的三元一体的育人观。所谓一体,就是以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建设为本体,这是高校育人观的内涵。高等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只有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才能保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文化本身包含着两种互补的观念:即决定某个人类群体生活的独特性和真实性的行为模式、物质创造和社会制度的总和,与注重行为模式、物质创造和社会制度对于人和人类群体所产生的心理作用和精神作用,亦即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因此,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文化建设不仅要  相似文献   

3.
休闲不只是休息,休闲不等于空闲,休闲是人的一种精神生产,从哲学层面讲,是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选择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如果把休闲定义为一种生存状态,它是指从社会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的自由生活.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党十分重视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努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完善。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人格健全,知识涵养深广,精神充实和意趣张扬。 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大体包括:道德品格、文化修养、志向趣味、综合智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文化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社科等知识的教育,使之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在头脑中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内化形成的一种涵养,一种气质,一种精神的教育。在这样一种教育中,首先为使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必然要对学生进行大量地和系统地文化知识教育,而学生大量地和系统地掌握文化知识,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同志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人不可能有德行的”。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他还说:“必须善于吸取人类的全部知识,使你们学到的共产主义不是生吞活剥的东西,而是你们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来抓落实。  相似文献   

7.
在人的时间系统中,闲暇时间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闲暇时间和闲暇生活空间,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是一个完全能够开发而且急需开发的领域。一、文化素质决定闲暇时间利用率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是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为了界定文化素质的涵义,我们抽取一个更狭义的文化概念。即只包括科学、教育、艺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属人的,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文化在我国语言系统中是古已有之的词汇。其他各民族语言系统中也多有与文化对应的词汇。就概念分析而言,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泛指人类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之总和,统称文明。狭义文化特指人类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之总和,包括人文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两大类。文化对客观存在具有依存性、相对独立性。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旨在增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史文化的灵魂;红色精神是党史文化的核心内容;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党史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是党史文化的源泉;党的理论、历史事件、人物、遗址遗物、作品是党史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史文化的灵魂;红色精神是党史文化的核心内容;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党史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是党史文化的源泉;党的理论、历史事件、人物、遗址遗物、作品是党史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感悟读书     
<正>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物质生命、一个是精神生命。物质生命需要饮食、睡眠、锻炼滋养,精神生命则需要知识、文化、信仰培植。一个人如果只有物质生命而没有精神生命只能算是行尸走肉,故历代先贤都极其重视精神生命的修养。书籍记载和传播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如何读书也成为读书人关注的课题。我认为读书收获在书外,要靠心灵去感悟。  相似文献   

12.
赵连君 《新长征》2011,(12):14-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文化即“人化”,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对象化,体现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而统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灵魂便是核心价值观。贯穿《决定》全文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归根结底,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的素质建设。生产力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组成。其中,劳动者是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而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程度,精神文明建设正是一项提高人的素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企业的前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这种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如何使企业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竞争力,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教育文化研究和探索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素质,首先是文化素质。所谓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主要是指领导干部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科学及相关知识的水平,以及在具体领导工作中这些知识所占的含量。目前,我国领导干部文化素质存在着学历还不高、结构还不合理、历史知识较差、科技知识欠缺、法律知识薄弱、政治理论水平欠缺等问题。因此,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文化素质就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一、…  相似文献   

16.
不知历史则难免愚昧,忘记过去就意味背叛。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少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处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加强历史教育,对培养其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方面狠下功夫。一、要通过历史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文化都蕴涵于历史知识之中。正如英国伦敦大学教授霍布斯鲍恩所说:“一切社会学科都需要历史的依据,作为启发自己研究的模式和反模式。”各种学科都包含着历史文化的蕴底,包括…  相似文献   

17.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支撑 1.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牢固树立和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民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来抓,精神文化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宣传、党员干部行为引导与感化、先进典型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农民群众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物质文化主要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2,(4):32-35
文化行为与文化精神广义地说,除了自然界的固有,一切人为的物质与精神成果都是文化。文化的内容如山之连绵,如海之阔大深厚。我们许多时候谈的是文化行为:包括文化建设,文化事业、产业,文化生产、创造,文化投资,文化政策,文化号召、口号、活动、推广、目标制定,文化布局,文化设施,文化集团的消长等等。文化行为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地方政府、公司、社团、文化从业个人等。  相似文献   

20.
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社会的口号喊了多年,而国人却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人们厌倦和逃避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如哲学、诗歌等),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却备受青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重塑文化魅力,构建文化化的文明社会和文化含量高的文明生活,是当代中国学术界的神圣职责。文化化之"化"的涵义主要包含创造性进化、文明型变化、身份性强化、目的性转化和赋予性升华五个方面。创造是人的天性,人类社会是在创造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的发展目标是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即在坚实物质基础上的"文明型变化"。要建设文化化社会,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准应该是精神文化的优劣与高低,即文化的"身份性强化"。在社会生活中,"人是目的"具体体现为文化是目的,即"目的性转化"——使人的生活目的从侧重物质指向转化为精神文化指向。人类赋予现实物质世界及其活动以精神的意蕴和价值,即"赋予性升华",正是人的"意义赋予能力"使简单的日常生活变成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化的诗意生活。文化化社会的典型标志体现在:文化成为社会阶层划分最主要的准则;精神文化是该社会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