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减灾》2005,(12):10-10
作为慈善组织本身,中华慈善总会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努力拓宽募捐渠道,加强对外合作.  相似文献   

2.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慈善捐赠和慈善形象的重要因素,关系着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慈善文化的弘扬和社会建设的有序推进.当前,应该加强慈善立法,建立与完善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慈善监管体系,加强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化解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瑜 《求索》2012,(5):223-225
近年来,香港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慈善组织在香港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香港慈善组织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依靠香港政府和各部门对慈善组织有效、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相对而言,我国大陆的慈善事业发展相对落后,慈善组织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本文重点剖析了香港慈善组织的监督机制,提出大陆应借鉴香港慈善组织的一些管理方法,以期加强大陆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国慈善组织通过筹集慈善物资、开展慈善项目、传播慈善理念等方式,在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取得了很多成绩,也面临一些发展困境。应健全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监督体系,促使其在社会救助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着力推进慈善组织网络化、慈善募集多元化、慈善活动常态化、运行管理规范化、慈善文化社会化"五化"建设,开创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一、以抓慈善组织网络化建设为基,推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慈善事业主体在民间,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是推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之基。一是搭建政府培育孵化平  相似文献   

6.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新特征:政策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慈善组织在社会转型期遭遇了诚信危机,同时社会组织的自律与他律也正在日益加强。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新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呈现从被动透明到主动透明、从机构本位到公众本位、从主观透明到客观透明、从结果透明到过程透明、从感性透明到理性透明的新特征。针对此,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行信息公开的标准化制度、建设慈善组织信息库、实施失信惩戒机制及建立人才培养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慈善存在价值层面的一致性,这不仅使宗教慈善组织成为历史上慈善活动主要的担纲者之一,而且使其对于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然而,由于宗教慈善组织身份的二重性、政府对于宗教意识形态化的管理以及公众对于宗教组织的认知偏见,宗教慈善组织在我国慈善事业恢复和发展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加强宗教慈善组织自身社会身份的建构,建立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以及推进慈善活动专业化发展,则是我国宗教慈善组织走出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15,(2):38-39
<正>程立岩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处长打造"阳光慈善"的着力点。一是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各级政府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应建立并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重大慈善项目专项检查制度、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慈善组织抽查审计制度,并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二是强化慈善行业自律。发挥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作为联合型、行业性组织的作用,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增强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三是规范开展募捐活动。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面向社会开展的募捐活动应与其宗旨、业务范围相一致;不具有  相似文献   

9.
短波     
《政协天地》2007,(6):51-51
重庆设社会救助协调委员会统筹慈善工作为解决长期以来慈善统筹机构缺位问题,重庆市日前专门设立社会救助协调委员会,统筹全市慈善工作,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统一监管。同时,重庆市民政局今年将在公益慈善组织内部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其捐赠接收、账务核算、分配使用、信息披露等工作,推动其建立自觉接受监督的行业自律。此外,重庆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年将对公益慈善组织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0.
新政     
正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4月8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知。《通知》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慈善法的重要意义。二是全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慈善法的重点任务,深入落实改革举措,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充分激发慈善主体活力,全面规范慈善主体行为。三是切实加强学习宣传贯彻慈善法的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宣传,抓紧制定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4,(1):58-58
<正>近年来,江苏省主动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慈善组织发展迅速,基层慈善服务组织全面覆盖,社会捐赠和救助数额大幅攀升,慈善监管能力全面加强,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和模式。这是江苏省慈善大会传递出的信号。2013年12月26日,江苏省慈善大会在南京召开。副省长许津荣、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国柱、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民政  相似文献   

12.
赵群 《中国发展》2014,(6):40-44
在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1100家民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便利程度"等对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慈善捐赠税收减免力度"等对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有显著影响。为了促进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要加强监管慈善组织的力度,改善慈善捐赠对企业拓展业务的帮助度,加大慈善捐赠税收减免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从慈善纠纷看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化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慈善纠纷的不断发生,显现出我国慈善事业距离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慈善主体不明确、对善款缺乏有效的管理、过高的道德预期等。作为一项社会化的事业,现代慈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慈善意识,同时,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慈善组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监督,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等,在此基础上引导我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建设,以推动平等、互助、博爱、共享的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慈善组织形象与公共危机管理密切相关,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慈善组织形象。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危机频发和高发的社会风险凸显期,存在诸多影响公共危机管理的慈善组织形象问题。突出表现为:专业救援不足,危机意识淡薄;形象认知弱化,危机信息不畅;沟通互动缺乏,危机调处力低;监管流于形式,危机善款失序;责任落实困难,危机应对失范;政府管制性强,危机自处力弱。必须从提升人员能力素质、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沟通协调机制、优化款物追踪机制、健全组织问责制度、完善法律监督体系等方面加强慈善组织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5.
论慈善意识的培育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差序格局"的传统人际关系、慈善组织及个人的诚信的缺失、"亚文化"与"主文化"的相互抵触,以及在"藏富意识"和"仇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缺乏"第一行动集团"的引领等因素共同抑制了公众慈善意识的培育,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慈善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以培育和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慈善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播和实践善行、诚信、道德和责任。随着2011年慈善丑闻的相继曝光,公众对于慈善组织的问责声音日益扩大。面对公信力锐减的危机,我国慈善组织要弥补公众认知程度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的三重缺失。要通过培养公民现代化慈善意识提升全民道德文化,通过强化法律制度建设提升自身发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加强行业监督和内部自治重拾公众认可度,将公信力危机化为重整腾飞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北京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体系建设、努力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慈善北京"品牌,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了积极贡献,连续两届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称号。一、创新发展理念,为打造"慈善北京"品牌提供科学指导。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市主要领导亲临一线调研指导慈善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慈善工作汇报,研讨全市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针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重庆市着力拓宽慈善资源渠道,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尤其在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推动了全市慈善事业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治理,是建立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创新以政府主导、慈善组织合作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要完善预案演练对接,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发挥资源互补优势,促进专业分工。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发展迅速,但不时见诸报端的负面新闻报道,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进而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提高慈善的公信力至关重要。信息透明度与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一)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及其作用。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其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特质。因为公信力体现了一个慈善组织的合法性以及在公众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是社会衡量慈善组织优劣的重要尺度。慈善组织获得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慈善组织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