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人提出,我国消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尤其是解决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非农产业。当然,这种看法有其合理的方面,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发展与农业关联紧密的非农产业,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体系,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现实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解决我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切入点应该是面对土地,从农业内部挖潜。本文在剖析产业结构互利效应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结构互利效应及其机制原理,探索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路。一、产业结构巨利效应机制所谓产业结构互利效…  相似文献   

2.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金宇  郭芳芳 《前进》2020,(5):50-5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保持农村居民持续增收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到现在,已经影响了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农民工返岗复工和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导致农民持续增收的不确定性增加。通过对我省56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村在线调查,我们收集到疫情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大致情况。数据表明,目前疫情主要影响农民务工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农业经营收入受影响的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非农产业的影响集中在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信贷理应向农业倾斜。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悖。原因何在呢?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发展经济指导思想的导向。近些年,由于对农业生产形势的乐观估计,加上产值翻番的压力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的作用,各地普遍萌发了一种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尤其是农村工商业的动机。由于农村资金积累有限,对非农产业的投入只能由国家信贷支撑。但信贷总量的增长是有限的,在总量增长不能满足非农产业的需要时,非农产业贷款的增加,必然导致农业贷款在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正琼海经验对城镇化建设的启示一说城镇化,肯定是相对于农村、农业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最初的社会就是农业社会,怎么出现了城市,出现了城镇化?其实就是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农业生产,有了剩余劳动力,因而就有了非农产业发展的可能。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剩余劳动力转向了非农产业。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过程来看,没有不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坚持适度有序合理加强引导服务管理──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万先勇(一)最近,我们对安义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已开始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安义县现有农业人口19.2万人,农村男女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吉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产量连续数年居全国第一,但农民人均收入1998年排在第十二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两个明显的变化,一个是农村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产业迅速扩张,改变了过去农村农业与城市工业之间的简单关联方式,农产品商品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深层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新建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制约因素,这些矛盾和问题涉及农业和非农产业、乡村和城镇,涉及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与后劲,涉及资源的配置方式变革和经营模式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单从农业和农村着手,单从提高生产力着手,单从发展经济着手,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有效…  相似文献   

9.
加快我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戴晓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农化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非农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实现小康生活目标的需要相比很不相称,与沿海省市的发展水平差距亦很大。...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经济格局,由于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持续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劳动力成本保持相对低廉。等到非农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在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质量优、效益高的产品。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主导性作用,将促使这种提供更多质优、效高产品的农村经济结构更快形成。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全面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包括农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农产品的市场结构以及非农产业结构的优化等,既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改革问题。本文拟结合甘肃情况,对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一头连接农村,一头连接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我省农村人口平均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例为55%,高的已达70~80%,而传统的非农业人口比例仅为18.9%,大量的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戴着农民的帽子,从事非农产业,由此严重影响着  相似文献   

13.
王日明 《前进》2002,(3):29-30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已经从单一的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数量并举,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与效益为目标的新阶段。农业的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投入,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将越来越大。而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劳动力总人数的35.5%,低素质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和改善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紧紧围绕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向农民传授科技和操作技能,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是农业发展现阶段的要求,也是时代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 ,但根本的问题是要下决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 ,强化农业 ,还得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繁荣农村 ,还得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 ;富裕农民 ,还得大量减少农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必须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局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努力提高“四个比重” :正确处理好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较大幅度地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 ;处理好农业内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 ,提高养殖业在农业内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并提出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相对过剩;农业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化;农民收入增长从主要依靠农产品增产和提价向主要依靠非农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变,农业与其它产业关系日趋密切,关联度越来越高。农业的这些特点和趋势,要求我们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转变思维方式,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基本对策问题陈俊生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  相似文献   

18.
浙江有一句话叫“年轻力壮去打工,精兵强壮去创业,老弱病残搞农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30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劳动力60%已经转到非农产业,我们的调查数据是60%到80%的30岁左右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不务农了。  相似文献   

19.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所反映的政策调整的动向,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第一,更加注重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促进城乡发展,保证城市化能够顺利地、比较平稳地进行。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心阶段,正是城乡关系调整的时期。一方面,现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非农产业;另一方面,现在农业是弱势产业,不能够再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相反的应该给农业一些帮助。问题在于我国农业人口占多数,非农业人口占少数。  相似文献   

20.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投资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农户收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业、非农产业及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优化农户投资结构,使农户投资结构更为合理,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