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马凌 《东南亚纵横》2012,(11):71-74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爆发后中日之间由于国力的差距,中国抗战面临着严重困难,而当时的欧美列强又为了自身利益大多袖手旁观,使得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而东南亚华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支援祖国抗战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运动,华侨在经济方面捐款捐物、认购公债,抵制日货,为祖国抗战提供了巨大帮助。而更为人称颂的是不少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祖国的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三十年代,旅越华侨人数大约四十万人,分布在西贡、堤岸、海防和河内等地;其中以广东籍最多,福建籍次之。“七七”事变爆发以后,侨胞们同仇敌忾,在越南华侨抗敌总会的领导下,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 (一) 捐款救国抗战开始后,侨胞们因职业不同,组织了商会、职工会、妇女会、缩食会、抗敌后援会等团体。在越南华侨抗敌总会的领导下,展开救亡工作。为了帮助祖国抗战,有些侨胞虽然每月只收入十元八元,但也节衣缩食,抽出钱来捐给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八年抗战取得的伟大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结果。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华侨除了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祖国抗战外,还掀起了文化救亡运动,本文拟就战时东南亚华侨的文化救亡运动作一初步探讨。一、宣传祖国抗战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华侨除了输材输将、捐款献物外,他们文化活动的中心转为宣传祖国的抗战,揭露日本侵华暴行,争取国际援华,起到了国内舆论工具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爆发时,我14岁,正好初中毕业。事变发生后,菲律宾富有爱国传统的华侨各阶层广泛动员起来,在全菲各地成立了许多抗敌救国的群众团体,发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并动员华侨青年学生、工人回国参战,同时还发动了抵制日货运动,募集捐款和药品,经香港转赠八路军。我向父亲提出了回国参战的请求。 父寒王雨亭,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声讨袁世凯的斗争;1919年在菲律宾同傅振机(即傅无闷)先生一起创办了《平民日报》; 1932年又同庄希泉同志一起在菲创办《前驱日报》,宣传抗日救国。“七·七”事变后,他受廖承  相似文献   

5.
蚁光炎先生是一位泰国华侨工商界的进步领袖,他热爱祖国,见义勇为,颇受华侨群众的敬重。“九·一八”事变后,泰国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紧跟着祖国的斗争形势而发展,到了“七·七”事变前夕,泰国华侨已成立了文化界、工商界、妇女界及学生等各界抗日救国会(简称文抗、工抗、商抗、妇抗和学抗),并组成了“暹罗(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虽是秘密团体,但在爱国华侨中却半公开地进行活动。身为暹罗“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蚁光炎先生,对“抗联”的活动,不但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还亲自承担某些重要任务,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开始后,…  相似文献   

6.
前言陈嘉庚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华侨社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赞誊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总理赞扬他“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胡耀邦同志赞颂他“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嘉庚先生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兴办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最近李先念主席题词“学习陈嘉庚先生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原中侨  相似文献   

7.
1938年的延安,像一盏明灯,给全国遭受日寇蹂躏的沦陷区人民乃至周边国家中的华侨,带来了“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广州沦陷后,滞留在香港的华侨青年要去延安,苦于无路无车,难于成行。当时沿海所有港口,全部被日军封锁了,外援断绝。 这年10月10日,南洋各属45埠华侨代表一百六十八人在新加坡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当选为主席并发表宣  相似文献   

8.
应“烽火忆抗战”征文编委会之约,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楚琨刚刚为其回忆文章《与叶挺将军一席谈》划上最后一个句号。当记者来到中国侨联张楚琨的办公室,请他谈谈华侨、归侨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特殊贡献时,这位三、四十年代在国内采访抗战新闻,且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同胡愈之、郁达夫等文化名人在苏门答腊丛林度过流亡生活的归侨老报人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我亲身经历过八年抗战这段峥嵘岁月,可以说是个见证人和记录者。广大华侨、归侨同国内外人民一道抗击侵略者的壮举,恍如昨日。他们救亡御侮,出钱出力,为抗战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9.
广西在抗战中的突出成就,主要是广西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与海外华侨(特别是东南亚华侨)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广大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成为祖国抗日军民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0.
王雷 《东南亚纵横》2005,(12):56-59
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浪迹海外,远离祖国,但他们时刻关心着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和进步。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遭到外来侵略,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时,广大侨胞更是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斗争之中,抗日战争的无数史实充分说明这一点。“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危机加深的严峻局势,广大爱国侨胞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广大华侨则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侨领陈嘉庚的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者即汉…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妇女工作者,之所以提起笔来编写这本 《华侨妇女旧闻录》,是有感于人们普遍对海外华侨华人妇女知之甚少的缘故。 其实一部华侨华人妇女史,是一部血泪史、奋斗史、爱国史和融入当地社会的发展史,这好比一个调味盒子,酸、甜、苦、辣,什么都有。对于我来说,要写一部有关这方面的书,从萌发念头到真刀真枪地干,其间相隔有 10余年的功夫。 自 1982年起,我一直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供职。20多年间,由于繁杂的行政事务和其它研究课题,使得我无遐顾及华侨妇女问题。直到 2002年,当我卸掉行政职务之后,在一次出差广东并在…  相似文献   

12.
她叫梁冯冰珊,一个十足的女人的芳名。尽管使人听了觉得有点冷艳。她所以将“冯”字前面加“梁”,是纪念前不久去逝的丈夫梁方先生。 未见其人先见其面,自然是从她的玉照捷足先登的。我自信我的眼力不会差,断定她是个三十多岁的很妩媚的女人。 我与她的晤面是在中匡美术馆斜对过的那座豪华而气派的华侨大厦里。这座华侨大厦的前身是六十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大概是因了不破不立吧,原来的大厦被轰然炸掉了。如今的新大厦对外宣称为“四星  相似文献   

13.
"南侨机工"是抗战时期南洋华侨社会人力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南侨机工"人数除了"南侨总会"派遣的3192名华侨青年之外,还包括泰国、菲律宾社团派送的华侨青年、曾服务于中国各部门后经介绍参加运输的华侨青年以及"西南运输处"在越南招募的华侨青年组成。"南侨机工"是一个年轻、技术精湛的群体,他们返回中国参加抗战运输活动,对中国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周中坚 《东南亚》2000,(2):50-54
华侨移居东南亚大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他们把祖国的教育一并带到海外。在华侨聚居地 ,在出现近代学校之前 ,同国内一样以私塾形式进行教育 ,讲授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华侨大规模移居和西方文明东传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东南亚产生了近代华文学校。一个世纪以来 ,东南亚华文教育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两个阶段 ,从面向祖国、为华侨“落叶归根”服务 ,演变到面向居住国、为华人“落地生根”服务。一、 50年代以前 ,东南亚华侨“落叶归根”的工具在近代 ,很多华侨是为了寻求生路…  相似文献   

15.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人力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他们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南侨机工与南洋华侨社会关系的考察,发现"南侨机工"在中国能够积极参加抗日运输工作,与南洋华侨社团和机工家属对返国机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南洋华侨对"国"和"家"的观念是分离的。二战胜利后,在东南亚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南洋华侨"国"和"家"分离的观念差异成为影响南洋华侨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这就是那位曾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过杰出贡献的著名女记者吗?她平凡、朴实、爽朗,更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然而,正是这位貌似平常的杰出女性在三四十年代,以笔做刀枪,令敌人闻风丧胆,将中国抗日斗争实情发往海外,对当时的海外华侨、华人了解中国抗战真相,增强抗战决心,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肖克将军盛赞黄薇“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  相似文献   

17.
胡志明主席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对越南华侨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把华侨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他生前时时、处处关怀和爱护越南华侨,留下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事迹。透过这些事迹,我们看到了中越两国人民之间悠久而深厚的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你可能在办公室听到闲聊或在报上看到关于梦见克林顿的报道,有的妇女甚至自己在梦中与他幽会“我梦见比尔。他穿着短裤”,“比尔使我一见倾心”,“当我告诉母亲,比尔向我求婚时,她惊呆了!”  相似文献   

19.
田樱 《海内与海外》2004,(12):69-70
我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时,下榻的宾馆不远处有一家华人开的名叫世界书局的书店。那是一个雨天,我来到书店三楼时,看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图片展———“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在海外能看到这样的图片展,我感到格外亲切,因而吸引了我去观展。展厅前面在红色大字“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的横幅下,有四个条幅,依次写着“中国危急,八方支援”、“滇缅公路求助南洋”、“抗战丰碑,机工血铸”、“历尽万难,功垂千秋”,展示着南洋机工英勇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援助工作可歌可泣的事迹。这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世界书局和星洲日报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20.
《海内与海外》亲志社: 我是个泰国老华侨,现已年逾古稀,希望在世之年返回祖国家乡福建永吉县修复祖坟,不知是否允许。我老伴已病故,也希望安葬在祖国的家乡,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