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汉正街市场管委会、轿口区工商局、区个协与江汉大学课题组于不久前联合召开了“汉正街市场伦理道德与文明建设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魏英敏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许启贤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陈瑛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武汉大学陈楚佳教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南财经大学王福霖教授,及武汉地区有关专家学者、硚口区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和汉正街市场个体劳动者代表,共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汉正街市场道德建设为典型,对当前  相似文献   

2.
硚口区目前已形成以汉正街市场、西汉正街市场、顺道街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三大市场税收达1.6亿元,其中汉正街市场税收突破亿元大关。硚口区民营企业达1631户,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55.12%,是全市个体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年来,武汉市汉正街发挥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商贸流通优势,坚持城乡交流和公平竞争,形成了开放统一的市场,赢得了“天下第一街”和“中国改革开放风向标”的美誉。面对“入世”的新形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硚口区针对制约汉正街市场发展的难点问题,提出并着  相似文献   

4.
加强市场道德建设营造市场文明氛围──“汉正街币场伦理道德与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1996年7月12日,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研口区委和江汉大学联合召开的“汉正街市场伦理道德与文明建设”研讨会在汉正街举行。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魏英教教授、副会长许启贤...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入世”将加剧国内外企业和新兴业态同台竞争的新形势下,内地中心城市的市场结构如何变化,对其市场建设将有何影响 ?汉正街市场建设发展的未来目标如何定位 ?本文试从剖析汉正街市场的由来、特色和生命力切入命题,提出一些似乎保守,但求务实的看法。    一、汉正街市场的由来和发展 十五世纪中叶汉江改道经龟山北麓汇入长江以后,以两江交汇和两湖平原为依托的汉口镇一直是我国中部地区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中心,汉正街则是这座商业重镇的中心市场和水陆码头。 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近代…  相似文献   

6.
汤正刚 《长江论坛》2001,(1):42-44,55
在经济全球化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入世"将加剧国内外企业和新兴业态同台竞争的新形势下,内地中心城市的市场结构如何变化,对其市场建设将有何影响?汉正街市场建设发展的未来目标如何定位?本文试从剖析汉正街市场的由来、特色和生命力切入命题,提出一些似乎保守,但求务实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9月28日,中国市场学会,武汉市委宣传部,硚口区委、区政府共同举办了“汉正街商贸旅游区发展论坛”。来自京汉两地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和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的地位作用,总体规划和发展走向,文化建设和创业精神,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管理体制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刊登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8.
《党建研究》2005,(10):57-58
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市场是华中地区最 大的小商品市场,年交易额近180亿元,外来 务工经商人员达10万余人。针对市场个体私 营经济占主导成分且流动党员比重较大的特 点,汉正街党工委坚持以“诚信、守法、慈善” 为重点,严抓教育管理,大力实施党员“安家 工程”,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措 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吴双墩 《学习与实践》2008,(11):162-168
汉正街市场自1979年开办以来,一直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起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汉正街的历史文化传统回顾、汉正街市场与其他"典型模式"比较、汉正街市场四个发展阶段特征概括以及市场发展内在规律分析,揭示汉正街市场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正街需要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来研究它的定位、建设与发展,以在新形势下长期保持和进一步发挥汉正街的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刘袱堂  徐健 《政策》2005,(9):44-45
位于武汉市硚口区的汉正街,是我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现有10大专业市场,106家私营企业,13200余户经营户,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达10余万人。在这些人员中,“隐性党员”、“口袋党员”的情况尤为突出。有的党员身份不好确认,组织关系不能及时接转;有的长时间与组织失去联系,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如何将这些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发挥作用,成为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汉正街党工委充分运用商会和专业市场这一载体,大力实施党员“安家工程”,让每个党员都能在党的组织中参加活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岱梨 《长江论坛》2000,(4):43-45,51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汉正街产生的“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汉正街市场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是武汉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目前,汉正街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更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机。口区领导带领有关部门,深入汉正街市场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要抓住发展机遇,发挥汉正街品牌优势,加快实现汉正街二次创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汉正街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现状和优势   汉正街市场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1979年至 1985年为…  相似文献   

13.
余从斌  李斌 《政策》2005,(5):24-25
硚口古田地区是武汉市的老工业基地,共有各类工业企业220家,产业工人10.5万人。前几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里的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60%以上的职工下岗,昔日红红火火的工业基地一度失去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武汉市及硚口区充分发挥汉正街品牌优势和老工业基地存量优势,把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产企业集群的形成一般与贸易集群(或专业化市场)相伴而生。生产与贸易市场的这种共生组织形式有助于中小企业克服市场交易分散性和风险不确定性,降低中间产品交易成本,具有较强创新力和竞争优势。生产集群与专业化市场共生机制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汉正街市场要实现发展商贸旅游区这一目标,就必须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依托市场拉动产业、产业支撑市场,促进汉正街市场与正在建设的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产业对接,实现”产贸结合、产贸互动”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2):F0003-F0003
硚口区是武汉市城区的西大门,东接长江,南滨汉江,西抵舵落口,北依张公堤。全区面积41.92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53.64万人,暂住人口11.98万人,是一个市场大区。区内有全国闻名的汉正街市场、华中地区最具规模的南国大武汉家装市场等多个大型市场,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16.
汉正街以其市场的繁荣号称“天下第一街”,人民日报曾于1982年8月28日发表专题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使汉正街成为商品市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浙江义乌市,原本是一个小县城,因得市场繁荣之势,兴商建市;柯桥,几年前也不过是个小镇,在市场发展的带动下为绍兴县所在地。而今,义乌、柯桥两大市场呈现产销一体化、营销品牌化、贸易国际化的特征,正建设成为国际性(小商品/纺织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直取全球最大的小  相似文献   

17.
汉正街市场加工业的特点 我们在武汉市桥口区宝庆街辖区,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走访几十家不同类型的加工户,与街道居委会干部、业主、雇工座谈。通过对宝庆街辖区的重点调查及对市场周边的六角、汉正、汉中、三曙、利济等地区的抽样调查,摸清汉正街市场加工业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为“万商云集,货销八方”,享誉全国的名牌市场。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不可低估。第一,中西部广阔市场的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目前经过两期市场改造,已初步形成一个2.56平方公里的经济圈,由“平面”到“立体”,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批发交易中心和中西部市场的集散地。到1993年底,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辐射力不仅遍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  相似文献   

19.
硚口区房地产公司第八房管所,地处全国闻名的小商品市场——汉正街。全所有职工103人,其中党员8人,所辖直管公房993栋。该所党支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振兴房产事业、发展房产经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中做出了贡献。90年至92年连续三年获市、区“文明单位”、“文明标杆单位”称号;该所党支部92年、93年均被硚口区委授予“十佳党支部”荣誉称号,并授予“党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  相似文献   

20.
汉正街所在辖区硚口区,工业曾是其经济的主体,区内有大量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场区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厂房结构完好。由于技术、市场、机制等因素,近年来许多企业处于生产停顿状态,3万多名职工下岗,47万平方米厂房和大量设备闲置,曾经红红火火的工业基地渐失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为了改变汉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