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雯 《传承》2011,(14):4-5
邓小平全面发展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吸收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全面发展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社会全面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观。邓小平全面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们应当自觉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微 《前沿》2012,(2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思想.不断对其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对于当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物质生产实践的逻辑起点出发,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同时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观点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出发,将以人为本作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并据此提出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首先,以人为本,坚持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即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协调、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全面发展 ,从而创造性地实现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创新。江泽民创立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是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新挑战和新机遇的必然要求 ;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挑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颜军 《理论月刊》2010,(3):25-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邹海霞  古标仁 《传承》2009,(20):86-87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人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新人道主义原理和原则,揭示了传统发展观所造成的人的失落。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终极关怀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蕴涵着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人文价值的重塑,是现代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目的是为解决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主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人性的利益需求,因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增强和释放人的主体性。综观二战以后的人类发展理念,其演变过程呈现出一个清晰脉络:从"物本"到"人本",实质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任经辉 《前沿》2004,(8):6-8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社会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江泽民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论断 ,全面阐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并揭示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辨证本性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形成的指导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内涵与价值导向上存在内在一致性,我们从创新与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协调与马克思"社会有机整体"思想、绿色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世界一体化思想、共享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思想五个方面入手,旨在探讨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升华。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应从多个视角做到完整地理解和全面把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探寻中国化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路径,最根本的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李永宁  杨勇 《桂海论丛》2009,25(3):33-37
发展伦理承担着从伦理价值的角度审视社会发展轨迹的使命.从发展伦理的视角,对发展轨迹作虚假发展和真实发展的界定,是对社会发展过程的反思与批判,是对发展价值的清理与排序.虚假发展与真实发展是发展伦理研究的两个维度,对发展伦理的学科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耿庆彪 《桂海论丛》2004,20(3):13-15
邓小平的发展观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全面性的鲜明特征;其内涵包括发展道路论、发展目标论、发展中心论、发展动力论、发展时序论、发展速度论、发展关键论、发展条件论、发展标准论。邓小平的发展观至今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地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民族地区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妇女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性别视角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的基本观点,彰显出鲜明的促进妇女发展的时代精神,确立起审视妇女发展的新的坐标,提供了推进妇女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妇女发展的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发展哲学领域长期没有马克思的声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实,存在两种发展观,即马克思发展观和西方发展观,二者立足于现代性社会,同根同源又根本对立.马克思发展观有三种形态:历史观形态、社会主义实践形态和科学发展观形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解读现代性是构筑马克思发展观新形态的关键.我们要以马克思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实,借鉴西方发展观,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发展研究,努力构建科学发展观,推进当代发展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使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十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与以往的发展理念相比较,实现了十大转变,即由稳定发展向科学发展的转变;由增长第一向发展第一的转变;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转变;由注重GDP增长向以人为本的转变;由局部倾斜发展向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发展的转变;由赶超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两个文明建设向四位一体建设的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由富裕社会向和谐社会的转变.把握这些转变,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的理论.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极大发展,是当代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前瞻性思考和科学判断.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提高发展的质量.科技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展国家只有树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才能摆脱现实困境、从战略意义上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本质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个性观为人的个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则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由个性"则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重新认识发展的意蕴,必须将发展置于经济伦理学的检视之下,回答"发展是什么"、"发展为了什么"以及"如何对待发展的代价"等问题。传统的发展观缺乏经济伦理意蕴,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其结果是发展的代价被普遍低估,而作为发展主体的人却被不同程度异化,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要正确理解发展的意蕴,必须赋予发展以新的经济伦理蕴含,把握发展中所内含的反发展倾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普遍遵循的指导原则,也是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思想前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底蕴,集中体现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统一的自然价值观、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类价值、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相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把握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