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初步论述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前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古代西方哲学家的自由观;第二部分说明中世纪西方哲学家的自由观;第三部分说明近代西方哲学家的自由观。三个不同时期的哲学观对自由的理解和阐释为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们的症结是:在存在论基础上执迷于思维的内在性,脱离了人的现实生活,马克思正是在此与之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
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动态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来进行,这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论基础。遵循这一新的视角,重新界定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即“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青年学生在当代的发展日益全面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部恩格斯称之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费尔巴哈以宗教来确定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出科学的实践观.这使得马克思本人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延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实践”这一哲学范畴。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为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时显群 《河北法学》2007,25(2):50-53
法律与自由的关系经历了千百年的探索,凝聚了千百年的智慧,那么法律与自由到底是什么关系?马克思以其深邃的理论思维把自由的问题提到规律的高度加以考察和阐发,提出了"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一著名命题,这是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的精华.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不但为我们分析认识法律与自由、法律与民主、法律与规律等重要问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范例,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我们今天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是衡量一种理论和实践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准.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模式无论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还是人与自身的关系上看,没有也不可能创造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福利国家模式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的实现,也就使社会民主主义这一理论和实践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成为疑问.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理论和现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认识的必要性。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问题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过程的重要前提。《共产党宣言》最早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思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本质问题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分析它们的异同对于进一步明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容以及它的实现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行理论及现实依据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被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在今日中国一部分中青年学子和学者的库存中却缺位,在某些理论家的笔头上显得没有说服力。这并非马克思本人的过错,而是基于他们接触的马克思主义不少是被误释、被扭曲或被篡改了的马克思。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前提条件应当是先“回到马克思”,还马克思思想理论的本来真相;同时,以当代实践“检验马克思”;进而结合时代特征“发展马克思”,对马克思的思想理论进行现代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浅析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法制与社会》2010,(3):289-289
马克思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解决了困扰西方哲学的本体与现象相分离的难题,使人与世界在感性实践活动的历史性中达到辩证统一。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置于核心位置,马克思的哲学思考总是指向人的现实活动或从事现实活动的人,他明确把哲学视为人类对于自身活动的反思,这就是马克思的基本哲学理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了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王洋 《犯罪研究》2002,(5):72-73
就人类活动而言,法律主要表现为规范、引导和限制人的行为;自由则是满足人行为的自主与自为。两者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我们怎样认识和理解这对矛盾呢?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认识自由行为的主体——人和自由行为的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看成是“真正的社会联系”,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真正共同体”。同时,全体的人又总是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阶层和阶级,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段。因此,那种用超社会、超阶级、超时代的观点来界定人的自由概念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论实践的思维方式与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含实践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理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一思维方式不仅决定着马克思学说的理论性质,也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实践的思维方式对马克思和当代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内在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伦理评价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旅游伦理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功利主义以及森的自由发展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旅游伦理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超群 《河北法学》2015,33(3):171-180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该理论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石.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现实历史的考察,马克思却将现实历史称为“人类的史前时期”,此独特的“史前史”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两大进路,其一针对法律本体论问题,在于揭示法律之客观基础与社会根源;其二针对法律价值论问题,以自由为尺度揭露法律的现实局限.这两大进路在张力中交汇,并共同彰显了自由这一根本主题.这要求法哲学应自觉地在历史语境中理解自己的伟大使命,洞察并建构相应的“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指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 [gegenstandliche]真理性 ,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此岸性”。1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理论发展的逻辑上看是人类已有的关于法和法治理论的延续。是在科学地综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一般理论、法治思想、西方法治理论、社会主义国家法制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创立的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江泽民法治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世界观决定他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从人的本性来看,追求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主观目标,一个是客观目标。主观目标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自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变相地说明了追求自由这一目标的真理性。在一生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该怎样度过呢?  相似文献   

16.
金琼琼 《法制与社会》2013,(23):216-217
实践表明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求理论能够有效调节与控制人的精神需求,而这种实践的有效性无疑能够使其成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求理论与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来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这一时期撰写的几篇论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对出版自由的辩护、林木盗窃法的辩护以及就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批判了普鲁士的立法权问题和行政权问题,提出了对个人自由、权利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个终极目的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取向。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的具体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阐说,将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在人类认识自我的途中树立一座思想路标。现代社会的理性与资本联姻共谋形成的宰制力量,给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带来压抑。唯有在面向社会历史的物质生产实践中,才能真正还原人自由自觉的存在状态。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为守护人的自由生命本性提供了现实关照。  相似文献   

20.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