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建新 《探索》2007,(1):140-143
强力而有效地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我国的冲击,必须立足中国与世界两个大局,认清当前意识形态存在与斗争的客观现实;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必须改善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手段与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感召力和竞争力;必须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在国际交往中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江泽民同志的一个基本思想 ,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是他向全党、全社会 ,特别是领导干部和理论、科技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理论创新”的理论因涵盖着政治理论 ,就使得这一创新因涉及意识形态问题而变得较为敏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楚 :江泽民同志所讲的“理论创新”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它包不包括社会科学中的政治理论 ?在诸如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等这些意识形态范围内的政治理论上能否创新 ?怎样创新 ?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等问题。对此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给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3.
“泛意识形态化”倾向与当前文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学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文艺本质和规律的重要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理论支柱和核心组成部分。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我们党坚持和运用这一学说的生动体现;自觉地用科学的意识形态学说来指引文艺实践,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文艺意识形态问题上的错误倾向近几年来,在文艺的意识形态问题上,理论界和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种是“非意识形态化”倾向,一种是“泛意识形态化”倾向。“非意识形态化”倾向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有新的表现,它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艺…  相似文献   

4.
破坏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削弱马克思主义战斗力、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法。在意识形态斗争相对隐蔽的今天,剖析各种破坏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手法及其实质,会发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相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背后一直都存在也将永远存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对于这种不单纯的“学术问题”,需要认清其政治性,并以科学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去对待。  相似文献   

5.
陈文旭 《前线》2014,(3):13-14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总结、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还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龚云 《前线》2014,(1):27-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本文着重论述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为主题召开2016年年会,与会代表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典文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学术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会议聚集了国内老中青三代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是一次国内学界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认真检视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4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实事求是》2001,4(6):21-2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 ,进一步提出“德治”即“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必须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在治国方略上的创新发展。然而 ,现实中有些人误认为 ,“德治”是对“法治”的否定 ,是向“人治”的倒退。故笔者觉得有必要就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剖析 ,以期从中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对德治与人治、法治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上…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意识形态虚无主义、利益和文化多样化、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挑战。"四个意识"能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党委领导责任地位和意识形态工作主方向和主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四个意识",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将政治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将主导性和包容性统一起来;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和中心工作统一起来;坚持工作创新,将传承性和创新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战场”和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和“主阵地”.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且基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合理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这有利于我们牢牢掌握新时期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主动权和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影响力.深度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提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大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镛 《探索》2007,1(2):8-12
长期以来,我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认识混乱。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尽完全相同的概念,从时间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比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使用的时间要晚一些。从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属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已不再是西方语言、西方风格,而具有中国的形式、内容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的“普世价值”作为西方国家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武器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普世价值”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领域的指导地位、冲击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阻碍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消解了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感召力。面对“普世价值”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成的危害,应敢于抵制“普世价值”、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意识形态竞争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价值观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打破西方迷信。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倾向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人们的社会意识总要反映社会存在。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处于空白状态,总是要被一定的思想所占领,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就必然去占领。一段时期以来,高校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搞“西化”、“分化”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一直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对象。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倾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研究的“富矿”,除了蕴含着丰富的一般意识形态思想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阶层思想。意识形态阶层是沟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中介”环节,通过这个“脚手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主体维度”,理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生产和功能发挥的深层机理,同时对于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的背景下,学习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文化领导权”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基本理论,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建设和实践需要,分析当前文化领导权理论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建构以人为本的哲学社会科学,建立自主话语体系;批判西方错误文化思潮,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净化网络生态“新阵地”,提升文化领导权的传播力;重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从而在学理上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支撑,形成中国话语“阵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化,标志着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内容呈现出“去中心化、碎片化”特征,传统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式微,这给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和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民众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巩固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此种情形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坚持理论创新,在学术争鸣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用科学真理的力量感召人民群众,凝聚社会共识;时刻牢记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原则底线,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变革,深刻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用马克思主义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理论联系实际,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贴近”原则,与时俱进,从宣传思想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