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已是不必争论的问题。但是,在现实社会活动中,实践是怎样检验人们的认识(包括理论、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是真理,实践本身的正误、成败是否也存在着一个检验标准。本文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看法。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在显现...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①其后,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在这方面的阐述和论断也清楚地表明了只有体现主客体统一的、成功的实践结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这一思想,而且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中,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1生产力标准是对实践标准的展开与深化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陈曙光 《理论视野》2012,(9):9-12,19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究竟如何判断其真伪,亦即理论的检验标准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践标准是"最高标准",具有最高权威,是理论真理性的最终"判决者"。但实践检验毕竟滞后于理论本身,逻辑证明、文本检验、经验证实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标准,是初步判定其科学性的一种辅助方式,在检验理论真理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更不能代替实践标准。时间标准、有用标准、权力标准以及学术争论则是完全错误的标准,不具有任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检验人的实践活动的标准──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标准”再到马克思的“三个尺度”丛大川“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人们通常把这一问题视为认识论问题。问题在于实践的问题首先和本质上是一个历史观问题,所谓的真理的标准问题必须放在历史观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现在对于改革开放的强烈意识,对于必须"警醒起来"的充分认识,其产生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的,这一历程也包括着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庞松的文章《一个科学认识的曲折历程-谈对制度和体制问题的认识演变》,就是结合建国以来历史的经验教训,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论述了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问题认识的曲折历程.在这一认识的曲折历程中有一个转折点,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犹如"破晓的曙光",拉开了通向黎明的帷幕.李海生围绕这一观点撰写的"对话",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理论参考》2008,(7):60-64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关系,1938年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其科学内涵在于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要实事求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必须采用中国人民乐于接受的民族形式.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有助于正确解决党内的思想路线斗争,有助于正确解决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及其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范瑞滨 《学理论》2009,(30):72-74
实践与认识是对立的统一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又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要想不断获得新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找到真理,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根本手段,但由于实践本身的变化性,相对性,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对立的双方会进行完全相反的实践,因此如何检验实践却需要一个标准。而只有真理本身是客观的,确定的,实践正确与否要由真理来判断,而真理又是具体的,相对的,指导实践的真理也是相对真理,只有在相对真理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产生新的更多的真理认识,实现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讨论中理论界提出不少看法,争论也很热烈.胡玉准在《郑州大学学报》第4期著文,对"两个标准完全同一的观点"、以及"生产力标准高于实践标准的观点"一一进行了辨析.胡文认为,实践标准是检验人们的认识、理论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准,属于哲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它除了检验人们的认识(理论)问题外,还必须解决好实践的内容、目的性以及实践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生产力标准则与社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属于  相似文献   

10.
文本阅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但阅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要受到文本本身以及阅读者自身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就文本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自己的思想做过专门的系统阐述,许多论述是在某些具体环境中针对具体条件做出的,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与这些条件密切相关;就阅读者而言,他的个性、知识背景,特别是他所在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选择与理解。这两方面的情况使得任何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有相对性,都不可能与所涉及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本意完全一致。这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每个人都要有谦虚的开放的心态,相互尊重,切忌"唯我独马";同时,究竟谁的理解正确,往往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实践标准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问题,而把生产力标准看作是唯物史观问题,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诚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通常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讲述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生产实践不仅是检验对自然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也是检验人们对社会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自主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后世界各国兴起了公共政策执行自主化的浪潮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也强化了这一趋势 ,这一方面是由于受经济理论的影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公共政策的本身和政府本身的职能要求外 ,也是我国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本身的诸多特点也要求政策执行的自主化。当然这当中也有我们的执行实践在自主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践标准讨论至今已十年有余了。对这场讨论进行一番反思,我认为,一方面,实践标准讨论对于我国人民解放思想,破除僵化和迷信,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实践标准讨论解决了拿什么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实践怎样才能检验真理的问题,结果,出现了对实践标准作主观主义理解和实用主义应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梁燕玲 《理论导刊》2005,72(8):61-63
高等教育国际化引发了世界范围高等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创新,相形之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研究还很不够。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既是理念的,更是实践的,必须在这两方面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5.
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都有论述,他们分析了实践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机制,在揭示人类实践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真理性的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系统,尤其是二十年前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更是在理论上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如何在实…  相似文献   

16.
问:有人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没经过实践检验,不一定站得住脚,对吗? 答:一个理论正确与否,确实要经过实践检验。但若说初级阶段理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初级阶段这一理论产生的过程。早在1979年,党就提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后来,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以及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里,都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上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由此可以看出,党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一步步深化的。这一理论产生于实践,是实践的成果,不能说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30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就没有初级阶段理论。而且,它在改革和建设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完全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坚定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普遍性,这是被历史实践所证明了的。但是,在现实中,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能否经受未来实践检验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有没有普遍性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本文即尝试探讨这一问题,并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8.
翟楷男 《学理论》2015,(1):76-77
实践是一个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而且实践的主体是人,发展必然要以人为主体,发展的最终目的也要回归到人本身。西方世界以资本主义视角作为基点的发展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发展的主体论和客体论。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它们都有一个主题"以人为本",这是对人主体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实践,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这一主体的"头脑"是企业家,而思维方式则是"头脑"的后天素质之一.中国当代企业家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先锋,对他们思维方式的探讨应成为现实实践的需要. (一) 探讨思维方式的意义,在于它是反映一个时代人们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思维方式可以比喻为:不是财富本身,而  相似文献   

20.
贺刚 《学理论》2010,(9):158-159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展示自我风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提高思辨能力的同时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研究了课堂讨论中的机制设计问题,并从经验实践中对这一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发现课堂讨论考核机制的设计是提高课堂讨论组织效果的有力措施;并进一步探讨了学生课堂讨论中需解决的问题,这对于课堂讨论组织艺术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