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节约是马克思从最抽象的层面对经济问题的探讨。真正的节约=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力的发展,一切节约归根结底是时间的节约。时间节约包含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和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节约,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要求缩短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节约要求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按比例分配总劳动。生产力发展可以通过时间节约,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时间节约规律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经济规律,是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经济规律,是对社会具有全面性影响的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同时,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原因虽多,但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不公正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下,完善法律、法规,构建现代意义的社会公正,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3.
网络开辟了道德建设的广阔天地,为实现人们的道德自律提供了条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道德建设工作的社会化;但网络会影响人们的政治立场取向,导致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增多,使网络主体的隐私权无法得到保障,使社会、家庭亲情淡化.因此,必须从构建网络道德的指导思想、培养人们的网络道德自律行为、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法规等方面入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化信息传播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作用是迅速的,对社会生活及社会舆论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文化信息传播愈发显现它的影响力和巨大能量,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信息时代形成的信息效应,网络时代形成的网络围观,会使人因此而得知许多顺应心理或需求的事实,也有可能被假象所蒙蔽,做出一些缺乏理性支配的言行。因此,建设和完善信息传播安全策略,既给人们一个自由表达言论的平台,又拥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做得好的大加鼓励,对于懈怠者加以引导,对于做的不到位者加以追责。将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与客观效果统一起来衡量其传播的文化信息,从而使良好的文化信息传播得到真正落实,国家政府的事务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现实的情况证明,文化信息传播也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不好,它会给社会造成混乱和麻烦,运用得好,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科学作为抽象生产力、一般生产力,通过与社会技术结合成为具体生产力、现实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科学本质的基本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科学观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进过程。从建国初期对自然科学有无阶级属性的探讨到对自然科学客观性的逐步承认;从改革开放伊始提出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力倡科学技术,到2006年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克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科学观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从而人们获取财富的手段表现为对信息的创造、占有、处理和分配上。网络文化也是虚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给实体经济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在人们的交往方式上,网络使人与人之间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平等关系,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尊卑、贫富贵贱的交往模式,这便进一步对传统的金字塔政治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平等对话、独立、自由、开放的新模式出现,进而,网络文化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在文化消费模式上,网络文化把工业和文化连接在一起,消解了传统的经典文化。然而,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的一系列影响不总是积极的,还有其消极甚至恶劣的一面,这要求我们从人的主体性出发,扬弃其有利和不利因素,超越网络文化的现状,使网络文化朝着网络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社会生产力历史发展中的阶段性产物。它是人类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动反应,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和阶段性。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也是生产力的产物。它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也从中实现着自身的巩固与壮大、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主体意识作为现实问题凸显。从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特性”的观点来看,意识性是人的自由自觉类特性的关键,是人成为主体的根本原因。主体意识就是指人对自身作为对象性活动主体的本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认识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实践理念。它实质上是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实现自由发展的能力。在现实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意识既表现为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又表现为对物包括自身、生产力、社会关系自由自觉支配的能力和行为。人类能够运用自然资源的方式、途径越多,就越能在生命活动方面呈现出自由,生命过程就越得到优化,其主体意识就越充分。主体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客观历史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可或缺的特点就在于把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实现过程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状态调整为自觉状态,从社会整体利益完善与运用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伟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完善。两种生产的核心是人,人的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两种生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作用不同,社会越发展两者的融合程度越密切,最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两种生产理论与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决定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到来、主要内容、存在方式和发展历程,也是今天我们实行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愉悦的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平台和工具:网络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挑战;网络舆论成为影响政治决策的民意表达新渠道;网络参与使传统政治参与体制面临新挑战;网络恐怖主义是影响政治稳定的恐怖主义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论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发展四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根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制度。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和谐社会创造着坚实的基础,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和谐相处、使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在克服物的依赖的基础上,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会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当前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主要存在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等领域,这些矛盾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将在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和政策落实,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与网络舆情导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是现代社会公众表达意愿、反映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网络在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愉悦的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信息传播及非法活动的重要平台和领域。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稳定无法回避的一个全新的现实课题。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专门网络警察队伍,重视培养网络意见领袖、认真讲究舆情导控艺术,不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并抓紧建立舆情导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1.我们知道,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思想是:“劳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9页)其中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智力的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要劳动资料及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变为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劳动对象,三者是生产力的基本三要素。在生产力这三要素中,过去人们一淡到生产力往往只理解为物质生产力,而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关于生产力的思想中,也包括精神生产力,而且精神生产力在社会经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杰 《理论前沿》2001,(1):20-21
一、制度与人性的适配性是制度成功的先决条件一种经济制度的优劣 ,不能凭感情主观认定 ,只能以其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实践中 ,对社会生产力促进作用的大小来评判。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为什么市场经济能比计划经济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从人性与制度的关系来看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较之计划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较好地解决了制度与人性的适配性问题。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单元 ,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起源于个人作为一个生物体的基本需求又超出了个人的需要。但是…  相似文献   

16.
一、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源泉,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快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科技主导全球竞争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学技术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日益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和新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全面剖析了工业化对城市和农村所带来的影响,认识到城乡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固有顽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促进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消除城乡对立和城乡隔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列宁和斯大林承接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合作社的方式使苏联的城乡关系成功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可是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使苏联的城乡关系步入了歧路,阻碍了苏联社会主义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中国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城乡的生产力。但由于受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城乡关系逐步失调,即使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未能得到彻底改变。新时代,中国社会在产业发展、体制改革、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等层面出现了众多利于城乡融合的积极因素,利于我国形成新型城乡工农关系,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实现机制,能够使中国城市和乡村在融合的发展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这场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一是积极的正效应——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等等;二是消极的负效应——使少数人产生了拜金主义、投机发财等等心理。这些效应反映到学校里来,必将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结构的演变逻辑及其在当代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所有制结构离不开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形成和演变必须与当时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要求相适应。看一种所有制结构好不好,只能依据它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判断。我国现阶段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变革的实质,而且它肩负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多重使命。调整和完善社会所有制结构,使其既能发挥每一种所有制的优势,又能发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总体优势,使多种所有制的配置达到最优化,是增强社会主义活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社会生产力理论,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其确立的生产力标准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