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东沿海地区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新兴事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已初具规模、影响渐大。随着这类组织的增多和从业人员的增加 ,党传统的“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遇到了新问题。今后这类组织的主管部门对其只能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 ,这就又对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对这部份日渐壮大的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课题。目前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行业管理、政策扶持的法律条例还相对滞后 ;在一些已具备建党基本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由于主管部门不明确、组织手续难转接等政策原因迟迟不能建立党组织 ;在已建立党组织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里 ,党组织与业主的关系、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方式及作用发挥等 ,还有一些政策和实践问题有待探索。本报告在分析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基本特征及推进党建工作的客观需求、已有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这类新兴组织加强党建工作的若干认识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虽然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形成后的10年间取得长足发展,但在发展速度、发挥作用、提供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民办"、"非营利"等方面同题突出.因此,按照中央提出的"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原则,以"民办"、"非营利"两大主题为重点,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健全产权制度、协调经营性与公益性关系、形成良好社会环境、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从而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优化环境,强化监控,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民办非企业单位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获得了迅速扩大,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何寻找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课题。为此,要从以党的先进思想指引非企业单位的公益性、以党建工作来提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整合党的资源谋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党建设。  相似文献   

4.
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是影响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建国后逐步形成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监管体制,对于促进与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立法不完善、监管体制没有理顺和监管手段效果不佳等问题。我们应通过制定社会组织基本法、重新定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属性、提升登记管理部门行政级别、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加大登记改革力度、取消年度检查、加强行政执法等具体措施来完善民办非企业单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5.
孙铁民 《探索》2004,(3):21-24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全新的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经济较发达地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经验 ,同时也存在着若干待解难题。要按照“一个提高、四个创新”的应对思路去破解 ,即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提高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创新建党思路 ,明确定位 ,分类指导 ;创新管理体系 ,明确职责 ,完善机制与制度 ;创新方式方法 ,探索党建工作新平台 ;创新政策环境 ,形成有利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政治氛围。  相似文献   

6.
经过10年的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管理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名称不科学、难为社会接受成为制约其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民办、事业、法人可以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组织的属性与特征,因此,应当以民办事业法人名称取代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NGO)的兴起引起全球关注,很多学者对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影响给予高度的评价和期待。如柏特南(Robert Putnam)认为:现代社会文明应该是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三者共同发展的结果。“在非政府组织活跃的社会中,国家和市场都会更有效地运作。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它们在人权、教育、政府参与、信息流动等方面所开展的活动都可促进公民社会发展,使社会资本增值。”在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深厚积淀的诚信文化传统.但为什么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诚信缺失问题还很严重?仅仅以市场经济起步阶段难以避免的道德与经济的“二律悖反”是难以解释其中的原因的.还应从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中寻找和分析.以促进中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诚信体系建设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提升道德修养的前提,要求人们信守诺言,不弄虚作假。我国传统的诚信思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诚信理念本质讲应该说是一致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说“公民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行为成为公害……”,究其原因,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的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受到影响,人们的道德…  相似文献   

10.
廉清 《求实》2008,42(4):36-38
对于个体耻感生成机制的研究旨在揭示:耻感生成于主体的心中之善;及时恰当的社会评价与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培育与激发主体心中之善的基本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叶春涛 《世纪桥》2007,(4):44-45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企业诚信行为的缺失,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以制度创新来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婷 《世纪桥》2009,(19):53-54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诚信则无和谐,一个充满谎言和欺骗的社会绝不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因此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企业诚信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企业道德水准也在降低。在处理与公众关系时引发出诸如不真实、不公平、无信用等诸多不诚信现象和问题。这些不诚信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扭转这些不道德的市场行为,开展诚信公关,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不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蔡晓蔚  蔡庆芬 《唯实》2000,(5):36-38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家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我国企业家资源稀缺程度是比较高的。是中国人笨吗?当然不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公认的最聪明的民族之一。那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中国的企业所处的特殊的环境。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并不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的产权关系模糊,名为全民所有,实则无人负责,这种不清晰的产权关系使企业难以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难以成为充满活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妨碍了企业家阶层的形成。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就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它所形成的诚信文化理念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因此,要建立和培育企业诚信文化,就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建立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市场诚信体系,唯此,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谢俊丽 《学习月刊》2011,(22):74-75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贫富差距化的新形势下,诚信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诚信缺失不仅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更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加强诚信机制建设,成为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一、我国诚信危机的基本状况及其产生原因我国当代社会诚信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经济的角度看是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问题;从社会的角度看是人与人之间的诚待互信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个体价值观的生成过程事实上是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两大机制互为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生动力包括舆论引导机制、社会赏罚机制、价值观教育机制、教育示范机制和社会调控机制等;内生动力包括价值整合机制、认知接受机制、内化外化机制、自我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信仰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生成的主体要件是具有权利意识和守法精神的公民,客体要件是蕴涵于权威良法之中的法律价值。尽管法律信仰的树立极其不易,却可以在实践中逐渐培育、生成。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类型,与其他任何社会组织一样,在其活动中都应遵守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保证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企业遵守道德规范,主要是遵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社会资本。传统社会为诚信资本的累积创造了良好的机制环境。然而,在社会的转型期,传统存续下来的诚信资本却面临着挑战,中国社会所暴露出的种种不和谐景象,说明了以诚信为重要内涵的社会资本不足,甚至透支了历史的积蓄。现代社会,需要重构诚信资本运作的机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