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晨 《学理论》2012,(26):45-46
采用应用职业倦怠量表,亲密关系量表和RQ问卷进行调查等调查方法,对270位银行员工进行调查,分析其依恋类型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四种依恋类型的银行工作人员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上存在显性差异;在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维度和低成就感维度上也有显著差异;并且,回归分析表明,依恋焦虑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依恋类型对去个性化也有显著预测作用。因此,银行工作人员的依恋类型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受十八大以来基层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改善的影响,基层公务员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同时,虽然新时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加班更多,但他们的职业倦怠并没有明显增加。分析发现,基层公务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是负相关关系,且人际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联性更大;虽然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受个体背景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根据科层制定律,职位才是影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的根本因素。为此,应健全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提高报酬待遇;应重视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强化学习培训;应完善基层公务员评价机制、拓宽职位晋升渠道;应强化组织支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李兵兵  徐优 《学理论》2012,(2):150-151
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基础上,剖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途径对幼儿教师的健康成长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一个社会性的现象.作为公务员,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容忽视.造成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行政职场不良生态则是其中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预防和减少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必须从改善行政职场生态入手.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文章探讨情绪劳动策略对社区干部职业倦怠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社区干部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并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特点。工作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高,情绪劳动策略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越显著,其中表层扮演程度越高越会导致职业倦怠,深层扮演程度越高越会降低职业倦怠水平,自主调节在工作压力和情绪耗竭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研究认为,深层扮演是决定工作压力对社区干部是否产生职业倦怠的关键变量,也是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适合我国社区干部工作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静 《学理论》2013,(21):347-348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影响该类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在阐述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试图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减少职业倦怠现象,增进工作积极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玲 《学理论》2012,(31):224-225
高校辅导员,已成为易患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鉴于其在人才培养上担负着重要职责,这将对学生、自身及学校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在梳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和表征、深入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缓解和改进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以实现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研究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是职业倦怠研究本土化得以扩展的重要因素。在文化认同度、文化生态互动、本土研究定向、引导唤醒自觉等研究基础上,应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内容、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干预手段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与充实。具体说,即对职业倦怠和职业投入进行整合性研究,形成职业倦怠多元化综合式的研究内容,在测量工具和实验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研究背景的本土化因素,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中有益的成分,协调好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之间的关系。总之,应将西方实证的现代心理学与中国传统的本土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中国本土化的职业倦怠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和干预手段,将是深化职业倦怠研究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院校要以市场需求确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以专业建设为杠杆,撬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构建动态的职教机制;以市场定位为坐标,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以专业方向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茂强  薛清榕 《学理论》2013,(12):95-97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情绪、情感、行为等心理枯竭现象,已成为影响职业人士身心健康和职业绩效的首要问题。对职业倦怠因素的认知和改进,指导人们如何克服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既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工作者是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以深圳社工为例来探讨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风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红星 《学理论》2014,(3):267-268
工作职责不清、期望值过高、报酬及地位低等因素是当前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进方向。主要论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7)
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年女教师是教育系统中的特殊群体,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这个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能够缓解和破除职业倦怠,可以从个体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多重角色冲突与女性生理因素是个体因素;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教育评价体系带来的困惑、高工作负荷是组织因素;社会评价、工资待遇、教师的职业特点是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研究始于2000年前后,至今一直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讨论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但是,无论从何维度研究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从生命观教育的论域中梳理出解决职业倦怠的路径是:从生命观教育的内容来看,积极拓展生命的内涵与意义;生命价值的传递是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树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向死而生"生命观;应追求一种豁达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4.
刘杰  尚哲 《学理论》2013,(24):96-97
公务员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政府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但由于公务员自身、政府组织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务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因此,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通过公务员自身调适、组织支持和社会理解三方面共同努力来实现,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提升公务员工作生活水平,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2)
高等教育进入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阶段的转变,高校教师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日趋明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高校内部小环境的因素,更有个体自身的因素。要有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是要社会支持:为教师减压;二是要学校关怀:为教师减负;三是要自我调节:为职业喝彩。  相似文献   

16.
黄新红 《学理论》2014,(12):225-226
职业院校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根据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思路,提出了《运动心理与咨询》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对新课程在体育类和普通类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旨在使新课程能在职业院校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4)
随着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学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中学教师在高压力下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教育目标,甚至对自己一直钟爱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怀疑,这种现象对当代教育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了解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得出解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如下: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改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有助于降低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讯问工作所具有的高负荷、高应激的特点决定了讯问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文章通过运用专业化的心理测评工具,以63名一线的讯问人员为考察对象,对当前讯问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讯问人员个体预防和优化工作机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预防和缓解讯问人员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万谊 《学理论》2012,(9):107-108
近年来研究显示,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小学特教教师因其所教学生的特殊性,比普通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文章在小学特教教师现状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及成因,提出缓解小学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探析铁路民警职业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和疏导,对维护民警的身心健康和提高铁路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铁路民警消除了职业倦怠心理,就可以达到自我与职业的和谐统一,就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