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区域限批:合法性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限批系国家环保总局对存在严重环境问题的相关企业和区域作出的行政处罚措施,其实施极易侵害被限批企业、区域及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目前,区域限批在实践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突出;针对这一现状,应当根据法律保留原则,从区域限批的法定化入手,对其适用条件、主体、对象、程序、救济等问题进行严格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法》第44条第二款规定了区域限批制度,对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将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作为限批的适用情形具有深刻的实践支撑,是为解决我国目前环境监管不力做出的尝试,但在环境质量目标的确定上还需进一步探讨。将区域限批决定权赋予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助于区域限批手段的有效运用,省级以下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虽无决定权但也应当制定相关规定使其充分发挥环境监管职能。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作为限批对象,需要对"新增"进行准确的认定,限批情形和限批对象之间相互对应,环境治理措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3.
区域行政协助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探索,是整合因行政区划阻隔碎片化的区域行政资源、提高区域行政效率的重要制度支撑。区域行政协助法治化就是将区域行政协助纳入由授权性规制、命令性规制、禁止性规制构成的区域行政协助法律规范体系之中。然而,国家层面并未对区域行政协助作出任何统一规定,地方立法虽有规定,但在实践中,区域行政协助仍面临着规范依据、责任界定、费用负担等诸多法治困境,亟需多管齐下以解决区域行政协助规范依据问题,推进责任承担精准化以改进区域行政协助责任承担制度,通过合意与多元以完善区域行政协助费用负担制度,从而实现区域行政协助的法治化,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行政举报奖励制度是顺应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政府治理手段,与强制性、制裁性的行政行为相比,行政举报奖励制度能够最大限度调动行政相对人实现行政目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就目前来讲,行政举报奖励制度由于法律规制阙如导致在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将行政举报奖励制度纳入行政法律行为加以规范,是势在必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柔软灵活的行政手段,属于行政行为范畴,也为经济法所重视。行政指导是一种权力行为,不一定具有“非强制性”。行政指导是一类特殊的权力性行政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果,现实中往往异化为具体行政行为,其特殊性是表现为一种阶段性、过程性的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法领域中研究行政指导,有利于完善立法约束、程序控制和救济制度,以期找到行政指导在中国的“合法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当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政机关组织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讨论了行政机关组织法律制度在整个行政组织法律制度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行政机关组织法治化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提出了行政机关组织法律制度应规定而现行立法缺失或不够具体明确的一些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每一项法律制度都是一柄双刃剑.作为行政赔偿制度的重要补充,行政追偿不仅在于惩戒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而且还在于保护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对行政追偿制度的基础理论解读不仅能从根源上为行政追偿寻找正当性的理论支撑,且在立法上支持了国家对追偿法律规范的表述.作为行政追偿制度的根基,基础理论的解读涉及追偿的概念、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府职能的重心由秩序行政向给付行政的转移,给付行政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越来越深。我国行政给付制度无论在观念上、概念上还是法律制度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借鉴国外的行政给付制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行政给付制度应当包括行政救助、行政保障、行政供给和行政资助。  相似文献   

9.
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审批制度是影响和制约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行政效率,必须改革现行审批制度。对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审批制度科学与否是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作为(或者代表)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方所呈批、呈报、申请事项或某种法律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进行审查,并决策是否予以认可、同意或批准的行政行为。它既包括上级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对下级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依法行政的诸因素中,完善行政立法制度又是实现依法行政的法律基础。只有完善行政立法制度,才能从源头上、制度上保证依法行政的实行,维护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为此,我们必须①规范行政立法程序②扩大人大立法权限③充分吸纳和表达民意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地方法规违反上位法律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行政诉讼领域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相关规定的不完善,导致相对人权益在行政诉讼胜诉后仍得不到救济甚至遭受更严厉的侵犯;北京市交管局依据的地方法规违反了上位法律而被法院判决行政行为违法,却做出更不利于原告的变更处罚,显然失当。  相似文献   

12.
警察行政处罚权属于警察行政执法权的范畴,一切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都应出自适格的行政执法权主体。警察行政处罚权主体,是指享有警察行政处罚权,能以警察机关的名义实施警察行政管理活动,履行警察行政管理职责,并且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和个人。它是警察行政处罚权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研究警察行政处罚权主体的本质属性,有利于进一步探讨警察行政处罚权力配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在立法上、制度建设上和实施过程中均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检察机关无法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情形实施法律监督,影响了衔接机制的顺畅运行。因此突破检察机关在衔接机制中履行法律监督的法理障碍,对"行刑衔接"机制在立法上予以完善,并建立健全行刑衔接的检察监督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平台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依法行政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行政执法实践中 ,行政自由裁量权适用不当形成的行政处罚较为普遍 ,滥用行政裁量权严重的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秩序。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明确规定其适用的标准、方式、步骤与范围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了听证制度,对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搭建了一个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对话交流的平台.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拟作出较大数额行政处罚决定时,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但较大数额是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从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意义着手,剖析现行“较大数额”纷繁复杂规定的乱象,从确定主体、方式和基础出发以期完善现行较大数额的合理确定机制,达致法律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16.
在行政处罚领域,选择性执法、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等侵犯公民平等权的现象并不少见.一方面,我们不能打着不平等的幌子为违法人士大开逃避法律制裁的方便之门;另一方面,行政法需要依靠平等原则作为基础性原则的拘束力来保护公民真正有可能受到损害的权益.但是在我国行政法上,平等原则还没有被明确地纳入行政法基本原则之中.平等原则在行政法上...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进行监督,就是要在检察职能的范围内,解决以罚代刑问题.总结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明确该机制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有密切的关联,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方式广泛应用于行政处罚立案、调查、执行等环节,对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发挥积极作用。行政机关实施这些行政强制应当遵守法定权限并符合法定程序,在行政处罚程序启动前、实施过程中、处罚决定作出后,及时、正确地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有效保障行政处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在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保证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中,行政处罚听证适用范围过窄、听证笔录法律效力低等问题使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亟待完善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互联网立法中设定和规定的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都存在合宪与合法性问题,问题最突出的是规章.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和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