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霞 《中国青年研究》2022,(9):106-113+80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水平的“谷底”。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高中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四低”趋势:情绪健康水平低、自我评价低、压力感低、人际支持低;高中女生比男生更焦虑、抑郁,自我评价更低,压力感更高,但人际支持也更高;生活习惯(睡眠、手机依赖)、压力和社会支持(父母支持、同伴支持和教师支持)是影响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做好压力管理、提升社会支持水平等方面着力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张颖 《青年论坛》2007,(1):64-66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因此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本文就围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展开论述,并提出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学会适应生存、开拓进取、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都春霞 《前沿》2007,(7):79-80
思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新形势下提高在校大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本文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客观分析其原因,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9年、2010年、2011年出版的15本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材的分析,文章认为目前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材中存在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强化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强化男女双重性道德标准等问题,这是中国主流心理学界缺乏社会性别意识的反映,因此,中国主流心理学界应有意识地增加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了解和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社会性别视角,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和咨询团队也应接受全面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增强社会性别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王佳权 《理论月刊》2003,(11):143-145
文章分析了影响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文章指出,家庭、教育、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等方面是影响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认为,加快经济建设、健全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地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机构发展、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提高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因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切实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研究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充分认识做好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提高民警心理素质的对策,多管齐下加强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切实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王兰锋 《前沿》2012,(5):123-124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为测量工具,调查南水北调移民和迁入地当地村民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显示,移民心理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当地村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当地村民,移民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各指标显著负相关。本文针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初步提出对水电工程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有:科学化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效能;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与能力训练;发展学生社团,强化自我和同伴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重视家庭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王晓琳  李菊顺 《前沿》2013,(2):106-107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本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环境对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旨在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文魁 《人民论坛》2010,(4):142-143
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