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红勃 《人权》2010,(5):48-50
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不仅依赖于执法和司法,还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权机构,通过这种专门机构的职能性活动,补充常规法律机制的不足,全面推进人权保障。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冠以“人权委员会”名号的专门机构,但其实却不缺乏以人权保障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当代中国的信访机构就是一种特殊的人权保障机构。  相似文献   

2.
袁钢 《人权》2014,(2):55-57
人权的发展,从人权思想到人权理论再到人权制度,经历了漫长和曲折的道路,但其一旦被确认,人们便达成了一项基本共识:人权的保护主要是国家(政府)的基本义务。有权利必有义务,国家拥有权力因此也必须承当相应的义务,如违反义务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谈谭 《理论月刊》2010,(3):139-142
国际人权制度主要是指二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国际人权文件和公约的制定和实施。目前,主权国家依然是一国国内人权保障的主体,国际人权制度法律体系的效力是以主权国家的加入和认同为基础,国家主权原则和人权国际保护原则的差异构成了国际人权制度缺陷的法理根源。同时,世界上不同文化体系之间价值观念的对立与竞争,使得国际人权制度的缺陷又存在深刻的文化根源。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不同社会对人权内容的构成和关系的不同理解。只有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增进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协调和共识,国际人权制度的缺陷才会逐渐得到弥补。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但由于尚没有一部具体的专门的人权保障法律,致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法律的规范。针对这一问题,借助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推出的《警察人权标准与实践·警察使用的人权袖珍手册增订本(2003年)》,通过基本法律精神和基本警学学理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为我国警察制度建设及公安人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红勃 《人权》2006,(2):24-27
一、人民信访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人民信访制度是新中国政法传统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主实现和权利救济机制。在1949年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信访制度发挥了积极的政治、法律和社会作用,在新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上扮演了活跃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的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是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特殊的人权救济方式和制度。它经历了“革命信访”、“动员信访、”“拨乱反正信访”、“安定团结信访”、“维护稳定信访”多个演变阶段。目前我国的信访制度已经进入到了“法制信访”的阶段。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的越级、重复信访、集体上访“洪峰”,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和改进我国的信访制度,使信访工作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是各级信访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侧重以信访制度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志明  胡蓉 《理论月刊》2005,(11):104-106
宪法的内在精神是保障人权。中国宪法2004年修正案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然而,冷静地思考发现,宪法2004年修正案在许多相关制度的配套方面仍有缺失。  相似文献   

8.
张伟 《人权》2013,(4):44-45
在过去几届北京人权论坛上,笔者注意到了一些中外专家和学者提出的"中国式人权发展"这一命题,甚至有些国外的学者建议应将中国的经验推及世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扫除人权发展中的障碍。这些经验包括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法律制度;以国际人权条约为标准,不断完善中国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体制和机制;以国家规划的形式明确促进和保护人权的  相似文献   

9.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并重的刑诉法宗旨和任务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思想;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则是人权保障准则的具体运用;健全的辩护制度,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的人权有了制度性保障;完善的强制措施,确保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抗辩式的庭审模式,为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最高目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徐爽 《人权》2009,(6):37-40
毫无疑问,人权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世界语言。中国在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改过程中,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宪法,由此开启了一个宪政建设与人权事业的新时期。人权“这一伟大的名词”,④不仅包含了各项可以付诸实践的具体权利,更是一种载负着尊严、平等、自由等诸多价值的观念体系和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晓玲 《人权》2012,(4):24-27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着眼世界文明进步潮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探索中国人权发展模式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和梳理这些经验,对于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行政诉讼制度是人权的重要保障制度,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救济途径。当然,在行政诉讼制度的落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阿依古丽 《前沿》2008,(7):81-84
本文借助人权理论,以国内外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为据。结合理论界关于人权的经典描述。从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的概念、性质、内容的不同,以及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政治基础、措施、范围、内容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了两者的内涵、联系和区别。这对提高少数民族人权意识,保障少数民族的基本人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3,(6):57-57
10月22日至25日,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罗艳华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由乌国家人权中心主办的“国家人权保护制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国际研讨会。来自联合国人权高专办、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法国外交部、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等机构  相似文献   

16.
朱宗杰 《人权》2011,(1):23-27
在人权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刑事诉讼制度下的权利保障突出地体现在“无罪推定”原则上。“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理念,反映了现代司法观念的价值取向。本文试从人权保障视角出发,着重对无罪推定原则的人权保障价值、历史演变及其重大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无罪推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提出笔者的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法国的“共和国调解专员”制度是监督政府依法行政、预防和解决行政争议,以达到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机制。2008年法国宪法修改,改设基本权利保护专员,对原有制度进行改进。法国这一制度与中国的信访制度在功能和方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优势。其中,机构独立性、职权设置科学性、履职公开性等方面值得我国借鉴,以期完善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国际人权保护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保护自二战后全面进入国际法领域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国际人权保护呈现出人权保护领域不断扩大、人权保护机制逐步完善之趋势 ,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存 ,在未来的社会中 ,国际社会还面临着如何促进国际人权保护与尊重国家主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彬  褚晓琳 《桂海论丛》2004,20(5):62-65
米尔恩人权哲学通过对先验人权观的批判,以低度道德作为其权利体系的理论起点,这有利于消除人权国际保护中的政治化趋向;低限人权概念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内核,它在人权国际立法中具有可操作性,使人权国际保护从理论必然性走向了现实可能性;普遍人权命题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诉求,普遍人权命题意味着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和人权标准的普遍性,并调和了不同人权价值的对立,从而为人权国际保护的对话提供了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人权是指人们在实际中享有的并为法律规范确认的权利和自由。人权保护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也讲人权保护。文章还阐述了刑事侦查与人权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错误倾向及刑事侦查保护人权的意义,进而对刑事侦查的立案、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与检查等各个不同侦查阶段保护人权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