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亮 《南风窗》2008,(24):74-76
目前仍不能确定的是,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是否足以建设一套具有自我纠错功能的社会制度,一套当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能够自我调节的制度。这对于俄罗斯避免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的"怪圈式混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于时语 《南风窗》2008,(17):83-84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安危,可以看成是肢体之疾,而基辅罗斯故土的割离,以及圣弗拉基米尔的东正教遗产"分家",实在是俄罗斯的灵魂创伤。据《纽约时报》7月底报道: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新近借纪念斯拉夫民族皈依基督教1020周年之机,正式向前来乌克兰首都基辅参加庆典的东正教名义上的最高精神领袖——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Ecumenical Patriarch)巴尔多禄茂一世(Barthlomew I)提  相似文献   

3.
4.
十月革命胜利后,伴随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想意识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种社会思潮泛起,在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苏维埃俄国的文化转型和文化发展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多种声音,“无产阶级文化派”“历史灾难论”以及资产阶级复辟思潮在一个时期内影响甚广,成为苏维埃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列宁高度重视形形色色的社会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俄国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原初的理论起点,但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特殊性。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完成了对俄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列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早期进程的同时也留下了严重教训。  相似文献   

6.
梁强 《南风窗》2008,(4):76-78
当克里姆林宫重建强力部门和情报机构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监控后,莫斯科不仅与英国,与其他欧盟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变得恶化。  相似文献   

7.
袁瑒 《国际展望》2011,(6):18-31
本文旨在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用新自由主义学者约瑟夫·奈所提出的复合型相互依存为理论框架,来探讨信息时代世界全球化与宗教普世化的关系。笔者尝试运用"网络封建主义"、"散居共同体政治"、"散""合"同步性、从"广播"到"窄播"、"丰富的悖论"等概念对影响国际关系的网络宗教现象加以剖析,从而认为单纯的"技术决定论"无法解释复杂的宗教、政治、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界需要运用多元方法论视角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所构成的学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开始,欧洲就开始对少数民族的概念进行界定,几十年来,该概念在欧洲仍然未获得统一,甚至有些国家反对出台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长期的探索使欧洲对少数民族概念的基本要素有了初步的共识。总的来说,欧洲对少数民族的概念作狭隘理解,即少数民族定义的内涵较多,成为少数民族的标准较高;同时,欧洲国际组织允许不同国家在界定少数民族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政治和社会进程社会学教研室主任、社会学博士В.Д.维诺格拉多夫为本刊撰写的专稿。文章着重探析了民族价值与当今俄罗斯国家民主发展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重视俄罗斯文明特点的国家民主化,一方面反映并捍卫着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姜宏毅 《国际展望》2023,(2):102-115+161
巴基斯坦“新民族”的形成与阿富汗难民问题息息相关。随着阿富汗政局逐渐平稳,陆续有难民回归,但是仍有大量人员不愿意离开巴基斯坦。其主要是因为阿富汗的条件无法完全保证和平生活,以及缺乏经济机会。阿富汗难民在巴基斯坦生活了二十多年,新一代的阿富汗人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长大,特别是在巴基斯坦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巴基斯坦社会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新民族”逐渐形成。“新民族”的诞生也引发了其他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难民们对阿巴两国的国家以及民族身份认同等问题。跨界民族的身份认同问题十分敏感,极易引发跨国安全问题,是对中南亚地区安全的极大隐患,其唯一可行的解决之道,只能是国际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减少难民数量,帮助阿富汗尽快实现战后重建工作,维护好良性的国内生存环境,以此来实现难民的遣返,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中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阿萨尔罕·奥利佐诺维奇·博罗诺耶夫(АсалханОльзоновичБороноев)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本文是博罗诺耶夫院士应本刊之约特别撰写的论文。文章首先对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界定,然后重点剖析了影响政治文化水平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与  相似文献   

12.
13.
金雁 《南风窗》2012,(22):9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本书对俄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知识群体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做了独到的解释,并对两个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索尔仁尼琴和高尔基进行了个案研究。全书层层剥离,逐步推进,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4.
张天潘 《南风窗》2012,(22):96-9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本书对俄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知识群体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做了独到的解释,并对两个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索尔仁尼琴和高尔基进行了个案研究。全书层层剥离,逐步推进,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现象 ,其内容主要包括 :它的提出、完善与最终定位 ;学术界、理论界对它的解释和宣传 ;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它的学习和贯彻。不论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包括这些内容的一种政治现象本身却是客观存在的。系统地分析、研究它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理论上正确认识“三个代表”的功能和意义、实践上正确贯彻它的基本精神 ,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赖和素有“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之称。战后台湾,赖和难脱文化政治思潮的羁绊。50至80年代赖和“入祀”忠烈祠、“被驱逐”与“重新入祀”忠烈祠的荣辱兴衰,解严后赖和作为象征符号被卷入国族建构的历史际遇,都源自赖和文学与思想的左翼、民族意识与台湾乡土情怀的各自解读。本论文拟从赖和接受史论述战后台湾政治文化思潮对知识者“形象建构”之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慧瑜 《南风窗》2012,(4):86-89
对于现代中国来说,孔夫子就像是一个文化幽灵,试图告别却又无法告别。一方面孔夫子被现代革命宣判为糟粕,这种深刻的自我批判导致中国主体被放逐;另一方面孔夫子又不断地被召唤回来,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相似文献   

18.
张珺 《国际展望》2011,(6):32-46
在跨国对抗研究中,宗教一直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因素,然而宗教非政府组织的跨国集体行动使得它们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形成了"宗教性跨国对抗"。本文从宗教非政府组织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宗教人权"领域,以个案"倡议国际"组织为例,结合政治社会学、国际关系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一类型组织的国际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官二代现象”的理性解读与有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二代现象成为当下中国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是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有其深刻的制度、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处于转型进程中,选人用人制度机制还不完善、官本位政治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流动的空间受到挤压。有效治理官二代现象,一要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法治理念。二要靠完善选人用人的相关制度机制,保证选人用人的公正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一)“劳心者治人” 尽管那时候小。还弄不懂“劳心者治人”这句话的确切意思。但知道这绝对不是一句好话,是要对其口诛笔伐实行革命大批判的反动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