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薪养的“猫”捉“鼠”吗?袁敏杰一个时期来,一些人津津乐道“高薪养廉”,似乎“薪水多多给”,便会“廉风大大生”,根除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贪赃枉法、蝇营狗苟之类腐败丑陋现象了。持此论者还往往以新加坡为佐证:人家新加坡公职人员薪水丰厚,也便少有腐败现象了...  相似文献   

2.
对高薪养廉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对公职人员实行适当程度的高薪有助于养廉,但是这个高薪也不应是显失公平的高,否则不但由于边际效应使其成为不经济的做法,而且也容易引发社会敌对情绪,不符合高薪养廉的本意;而且高薪养廉制度有它天然的局限性,所以不能把反腐败的重任系于高薪养廉一身.惟有发挥廉政系统工程的合力,才能建成廉洁高效的公共权力部门.  相似文献   

3.
论点选萃     
“高薪养廉”能否抑制腐败? ——人大代表谈不同观点 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对实行“高薪养廉”政策来抑制腐败,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柳传志:薪水必须和责任相匹配 著名企业家、联想控股公司总裁柳传志对高薪养廉持赞成态度,他说,高薪养廉已不仅是司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而且上升成为其必要条件了。他总结自己的企业实践经验表示, “我们联想讲企业文化,但如果没有物质基础作保障是根本不行的。” 柳传志说,如果一个企业在上市之后,投资人发现企业老总工资过低,肯定就不敢投资了。老总承担这么大责任,拿这么点的薪水,可能很轻易就离任了。因此,薪资水平必须和责任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高薪能否养廉,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作具体分析。在我国,高薪养廉问题的提起,似乎有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公职人员普遍较低的薪金待遇,以致于使一部分政府公职人员在快速上涨的物价压力下,确乎有生计之虞。另一方面,则是逐渐蔓延开来的少数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新任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在北京表示,中国司法部门将考虑制定和实行司法官待遇高于一般公务员的政策,以确保司法官道德品行端正,维护司法公正。同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表示:国家准备从今年起给全国公务员连续加薪3年,以使公务员的薪水在3年后翻一番。在腐败案件居高不下,治理腐败已成为社会舆论一个重要热点的情况下,上述消息引发了新一轮对“高薪养廉”提法的争论。笔者现将有关观点归纳整理如下,供读者研究参考。 一、赞成“高薪养廉” 赞成“高薪养廉”者的理由比较简  相似文献   

6.
养廉须峻法     
两名高级干部成克杰、胡长清,因严重的腐败犯罪,已分别被判处死刑,媒体披露后,人心称快。可也听到一种论调说:为防止公职人员贪财,可采取既打击腐败,又实行“高薪养廉”的办法。这种出于善心的愿望,实际却不可行。“高薪养廉”,薪要高达什么程度,才能满足贪婪者的贪欲?成克杰仅从一两次批的征地中,就捞取人民币3000多万元,相当于他工作2000多年的收入。在他贪赃的高峰期,平均每日可赚到数万元。就是官位较次的贪官,广西玉林市委书记李乘龙,也是日进万余元。这要好高的薪俸才能填饱他们贪婪的胃口。而且,用纳税人的钱去“赎买”贪  相似文献   

7.
正反腐败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新加坡的反腐败工作做得较出色,其反腐模式一直以来被世人所称道。如何正确解读新加坡的反腐模式,部分学者往往把它简单归结为"高薪养廉",并呼吁借鉴效仿。其实,这种"刻板印象"是对新加坡反腐模式的一种误读,认为新加坡的廉洁是用高薪买来的。实际上,高薪只是新加坡部长以上官员(即政务官)才享有的待遇,总数不过数十人而已,而大部分公务员(事务官)的薪水不过  相似文献   

8.
对于新加坡,国人是比较熟悉的。比如,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屈一指;优良的社会风气、稳定的社会治安也是家喻户晓;还有实行高薪养廉等。但是,2002年7月下旬,当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被捉的“公仆”越来越多,“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也越来越大的腐败现象,最近,司法部司法所王公义研究员建议:“给干部很高的工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要轻易地去犯错误,而失去自己的职位。”王公义研究员的建议,再次引发了“高薪养廉”的讨论。高薪是否真能养廉,既有的讨论已经十分深入,在此没有必要赘言。笔者所关注的是,“高薪养廉”一次次被提出的背后,是否存在话语权优势下的争利动机。薪水是社会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公务员的薪水标准,应该依据其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品质来确定。如果公务员利用话语权优势,在“养廉”的旗号下,最终获得了很高的工资,势必破坏社会再分配公平,令其他人造成心理失衡,引发社会不稳定。在“高薪养廉”的阵阵呼声中,相关决策者应谨防有人利用话语权的优势为特定群体谋取不合理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旅游局日前再度推出"世界最好工作"全球招聘活动,提供高薪的有趣工作。2009年,该国也曾搞过该活动——当半年大堡礁守岛人,薪水15万澳元。此次招聘共提供6个"最好的"工作岗位,包括首席幽默师(可以作为贵宾参加悉尼顶级聚会和演出)、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席品尝师(负责在州内各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